APP下载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抗ENA谱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7-09-28梁海琦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免疫病多肽免疫性

梁海琦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抗ENA谱检测的临床价值

梁海琦

(赣州市立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通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抗ENA谱的检测以及测定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健康者对比分析,抗ENA多肽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由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结果 抗ENA谱阳性率具有单项自身的阳性抗体,阳性结果均在2种或2种以上。结论 抗ENA谱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等多种优点,并且可以同时识别和过筛10种自身抗体,可有效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意义显著。

自身免疫疾病;抗ENA谱检测;临床价值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抗体或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作用于自身机体的正常结构成分,导致机体出现器质性及功能性障碍。主要以多个脏器系统损伤,属于风湿类结缔组织病。临床上需要及时准确的检测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谱,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观察增加了极为重要的依据。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中难以诊断,不能在早期被发现,给病患带来巨大折磨[1-2]。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为了明确自身抗体在病患血清中的分布和表达状况,抗ENA谱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8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内国际各类有关风湿病诊断标准。

实验组,男35例,女45例,患者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9±2.6)岁。其中,25例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12例患者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弥漫性3例患者为硬皮病,15例患者为混合型结缔组织病,8例患者为干燥综合征。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患者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1.2±2.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 次日清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非抗凝静脉血2~3 mL,离心机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进行分离血清。若因为时间原因不能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及时的检测,需要在4℃的温度下进行保存,标本的存放时期不得超过48 h。

1.3 检测方法 ENA测定主要通过利用欧蒙印迹法,将缓冲液稀释为1∶101倍;温育,使得已稀释的样本和膜条发生有一定的抗原反应,呈现阳性特异性IgG抗体、IgA、IgM和相对应的抗原进行结合,检测已结合的抗体;加酶标抗人IgG需要二次温育,最终加入原底物液发生颜色反应。所有的试剂均是由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均需要严格的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最终记录检查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相关性的分析将采用Pearson法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ENA多肽抗体谱检测对比统计 自身免疫病SLE患者中抗ENA谱、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64.0%、44.0%、28.0%、20.0%、8.0%;自身免疫病RA患者中抗ENA谱、抗SSA、抗SSB、抗RA-54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1.2%、23.5%、5.9%、28.4%;自身免疫病PM/DM患者中抗ENA谱、抗SSA、抗SSB、抗JO-1、抗DM-53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5.0%、16.7%、8.3%、33.3%、8.3%;自身免疫病PSS患者中抗ENA谱、抗SSA、抗SSB、抗Scl-70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66.7%、33.3%、33.3%、66.7%;自身免疫病MCTD患者中抗ENA谱、抗U1RNP、抗SSA、抗SSB、抗D’E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86.7%、73.3%、13.3%、6.7%、40.0%;自身免疫病SS患者中抗ENA谱、抗SSA、抗SSB等ENA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62.5%、75.0%、25.0%。见表1。

表1 各类自身免疫病患者和健康人ENA多肽抗体检测结果(n)

2.2 各类自身免疫病抗ENA单项或多项阳性自身抗体分布 自身免疫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SLE检出率为28.0%、RA检出率为11.8%、PM/DM检出率为25.0%、PSS检出率为33.3%、MCTD检出率为40.0%、SS检出率为37.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并发症统计

3 讨论

抗可溶性抗原作为一种非组蛋白的核蛋白,属于酸性蛋白抗原,临床上指出该项物质是可提取核抗原的全称。该类物质可依靠细胞发挥不同的功能,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细胞核内,是多种小分子RNA和对应的特定蛋白质相互结合的,作为核糖蛋白颗粒,分子中未见大量的DNA。该项物质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内的DNA的复制、转录、蛋白的翻译及合成。使得不同类型的AID分泌出不同类型的抗ENA抗体,因此,在抗ENA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展开系统的诊断,可对患者病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有关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对测定结果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两个问题,主要有抗体效价和抗体型别。若抗ENA谱检测中出现不同类型的单项U1RNP抗体、SSA抗体及SSB抗体阳性,显示该项物质的临床意义较为广泛,SSA抗体、SSB抗体阳性大多数存在于人体的RA、PM/DM、SS、SLE、MCTD及PSS中,U1RNP抗体阳性中可出现RA、MCTD、SLE、PSS、SS患者,同时可结合多种自身抗体开展系统的分析,进一步的得出正确诊断结果,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牵涉多种系统及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出现免疫复合物,使得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在活跃期患者的补体会不断的下降。因此,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重要指标是抗ENA谱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鉴定性抗体即为抗Sm抗体,可对早期、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同时给予患者对应的治疗,经过治疗缓解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回顾性诊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述研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m抗体阳性率是44.0%。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主要指的是以皮肤以及各系统胶原纤维发生进行性硬化,抗Scl-70抗体的分子量作为100 KD的DNA拓朴异构酶I的降解产物,对于皮肤弥漫型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来说,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抗Scl-70抗体。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阳性率虽然不高,但是,该病患者的特异性高。干燥综合征是涉及与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血清中较为常见的有抗SS-A、抗SS-B抗体,两种抗体见于SLE、PSS等多种结缔组织病,但是,患者的阳性率低于干燥综合征。抗SS-B抗体的特异性高,但是敏感性低。若检测出患者体内具有抗SS-B抗体常常会伴有抗SS-A抗体。二者联合检测可帮助患者提高干燥综合征的检出率。MCTD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清学特征十分明显,不论在疾病活动期或缓解期,均可测得高滴度的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4-5]。

免疫印迹法作为膜载体酶免疫技术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特点的临床特点为固相载体吸附具有抗原的硝酸纤维膜,该项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将小牛或兔胸腔提取的ENA抗原,通过SDS-聚丙烯酰胺进行凝胶电泳,根据分子量大小主要将成区带进行系统的分离,按照对应分子量标准物质可积极的确定抗原区带的分子量。将各抗原区的转印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使得抗原吸附载体膜制成。之后将即将检测的血清加入已切成细条的硝酸纤维膜中,将检血清中存在的抗ENA抗体和硝酸纤维膜上的对应的抗原区带展开系统的结合。加入酶标记抗人IgG抗体后可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最终加入酶底物,出现显色反应,可根据当时的抗原区带的分子量对各特异性抗抗可溶性抗原抗体和各区带进行有效的辩读。同时对单一抗原成分特异性自身抗体展开积极的判断。

上述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上对研究的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作出明确的解释,临床表现不一,不容易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另外,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抗原自身抗体采用的血量少、重复性好,在同一时间内可对多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进行完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临床意义。抗可溶性抗原抗体的检测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的阳性率较高,作为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积极的诊断依据。

[1]焦立民,高颖.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5(19):41-42.

[2]Yamasaki Y,Yamada H,Ohkubo M,et al.Lengterm survival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idiopathic inflammatoiy myopathies and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experience in a single institute in Japan[J].J Rheumatol,2011,3(8):1636-1643.

[3]Basiri Z,Gholyaf M,F^idnia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J]. Acta Med Iran,2013,51(1):35-40.

[4]高仕萍,杨文勇,资云菊,等.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8):78-79.

[5]李苏亮,叶芸.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5):539-5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62

猜你喜欢

免疫病多肽免疫性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病及免疫检验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多肽含量苦瓜新品种“多肽3号”的选育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我国揭示部分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胎盘多肽超剂量应用致严重不良事件1例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