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研究

2017-09-28范卫平彭桃花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心肌炎变异性变异

范卫平,彭桃花

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研究

范卫平,彭桃花

(乐安县中医院儿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观察心肌炎患儿不同年龄心率、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心肌炎患儿,根据患儿年龄不同分为观察1组(3岁以下)、观察2组(4~7岁)以及观察3组(8岁以上),所有入院患儿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不同年龄患者心率、心率变异性情况进行记录,观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分析年龄与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心率、心率变异存在差异,观察1组心率变异指标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观察1组心率指标高于其他两组,观察3组心率指标值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临床对心肌炎患儿诊断可通过检测其心率、心率变异情况来判断疾病,同时不同年龄患儿心率、心率变异指标会有一定差异。

特点;心肌炎;心率变异;年龄;心率;相关性

心肌炎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等,是小儿常见心血管疾病,且患者多为病毒侵犯心肌,引发炎症造成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脑综合征等[1]。疾病是引发小儿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诊断小儿心肌炎,及时进行治疗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临床多通过对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来判断疾病。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心率变异进行检查,能有效评价、预测机体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性及相关病理性改变,但目前临床对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改变报导较少[2]。本次对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18例心肌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心率、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心肌炎患儿,纳入标准:患儿出现不同程度闷气、低热、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心肌、心包穿刺液检查分离出病毒,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相关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3],经超声、心电图、体格等检查确诊,患儿发病时间1个月内,年龄18岁以下,近期未使用过心血管活性药物,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儿合并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或其他脏器疾病,患儿有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扑动等情况,临床资料不全。根据患儿年龄不同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以及观察3组,观察1组35例,年龄1.2~3.0岁,平均年龄(2.3±0.5)岁,其中男19例,女16例;观察2组43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8±0.6)岁,其中男24例,女19例;观察3组40例,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2.7±1.5)岁,其中男23例,女17例。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确诊疾病后,一周内禁止服用对心脏电生理活动有影响的药物,对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仪器为DMS-300 Holter十二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将获得的心率计心率变异数据经计算机分析软件处理自动算出DC及HRV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年龄患者心率、心率变异性情况进行记录,观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分析年龄与其变化的相关性。心率指标包括患儿24小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心率变异观察指标为24 h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24 h全部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 h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以及24 h相邻两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不同年龄患儿心率变异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年龄患儿心率变异指标值差异明显,观察1组各指标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心率变异检查结果情况(x±s)

2.2 3组患儿24小时心率变化情况 心率指标患儿不同年龄变化差异明显,观察1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观察3组心率指标值低于其他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心率检查结果统计(x±s)

2.3 不同性别患儿心率变异检测结果比较 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患儿心率变异结果(x±s)

3 讨论

心肌炎疾病早期病情较轻时临床无明显病症,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闷气、低热、头晕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疾病会造成机体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何有效诊断疾病得到临床医师关注,临床发现心肌炎患者由于心脏对窦房结支配减弱,造成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而HRV能有效反映机体心脏活动中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情况,因此有学者通过对患者心率、心率变异(HRV)检查来效判断疾病[4]。研究表明HRV中有大量关于心血管调节信息,能定量评估心脏交感、迷走神经活动紧张性及均衡性,是目前临床评价某些心血管疾病无创指标[5]。

心肌炎患者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总体功能受损,因此临床HRV普遍呈降低趋势(即人体窦性搏动周期变化很小或不变),但儿童神经功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其交感神经功能较活跃,且神经功能随年龄变化而呈现差异性,因此临床对是否能通过检查患儿心率、心率变异指标变化来判断疾病存在一定争议[6]。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心率、HRV变化观察,发现患儿年龄区间不同观察指标值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3岁以下者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快,但心率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降低。而HRV 3岁以下患儿指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指标均上升,结果提示儿童不同年龄心率变异性不同,患者年龄较小时由于植物系统发育不全,机体神经活动平衡差,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调节较差,临床疾病病情趋于严重[7]。但8~18岁患儿动态心电图检查,SDANN水平降低、PNN50和rMSSD增加。在HRV观察指标中SDANN能反映交感神经张力,而PNN50、rMSSD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迷走张力呈增强趋势,而交感张力逐渐降低,我们推测这是由于8岁以后儿童心脏自主神经统发育趋于平衡,机体对神经调节逐渐正常,因此HRV指标会有相应改变,但临床仍可将心率、心率变异作为心肌炎临床诊断的指标之一[8]。

综上所述,临床对心肌炎患儿诊断可通过检测其心率、心率变异情况来判断疾病,同时不同年龄患儿心率、心率变异指标会有一定差异。

[1]张京杨,吴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减速力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2573-2576.

[2]胡向阳,陈凯,瞿翔,等.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8):59-61.

[3]刘绍先,王宝平,梁中信,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22-24.

[4]曹晓晓,文红霞,张京杨,等.学龄前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19-621.

[5]郑家红,陈海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9):1757-1758.

[6]王鹤成.12导联频谱心电图检查在爆发型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5):30-31.

[7]龙艳丽.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6):43-44.

[8]邓丽萍.心肌炎患儿与正常儿童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比较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7):656-6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52

猜你喜欢

心肌炎变异性变异
变异危机
变异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变异的蚊子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