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麻醉方式的对照研究

2017-09-28廖军华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硬膜外

廖军华

超声引导下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麻醉方式的对照研究

廖军华

(抚州第六医院麻醉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对比分析。方法 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男性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ASA:Ⅱ~Ⅲ级。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和B组(硬膜外麻醉),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和尿滞留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有效率和尿滞留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上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可取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也可有效的缩短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腹股沟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

腹股沟疝是老年患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采用手术的方式是对该病进行彻底治愈的唯一方法。老年患者相比较青壮年患者而言,身体器官所能承受的生理安全界限相对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麻醉的过程中,更容易导致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出现损伤。经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对老年患者实施腹股沟疝修补术时,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可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男性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ASA:Ⅱ~Ⅲ级。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和B组(硬膜外麻醉),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平均年龄(58.1±1.2)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57.0±1.4)岁。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参与此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30分钟均对其进行肌肉注射0.06 mg的咪达唑仑,在进入手术室,但未进行麻醉前,使用乳酸钠林格液对患者术前禁食所流失的液量进行补充。

A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采取平卧体位,选取患者髂前上棘和脐的连线向中线2.5 cm处,作为进针点,使用含量为0.5%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用长3 cm的7-0针进行穿刺,当针尖在患者的腹外和腹内斜肌腱膜进行穿刺产生突破感时,在腹外和腹内斜肌腱之间,注射含量为0.375%的布比卡因12 mL。最后,将针退至皮下,向外下方进针,当针尖触及患者髂骨内侧壁时,再次注射相同含量的布比卡因10 mL,退药、注药、回针、保证同时进行。

B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患者采取侧卧屈膝抱胸体位,麻醉师选取患者L3-4脊椎间隙进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以每秒0.2 mL的速度向患者体内注射含量为0.5%的布比卡因1 mL,然后退回至硬膜外间隙进行置管,对体位进行调整,将麻醉平面确定为T8以下。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均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当麻醉操作完成后,进行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有效率和尿滞留的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评级标准:1级:患者无痛感,肌肉放松效果较好,麻醉效果完善;2级:患者出现轻微疼痛感,肌肉放松效果欠佳,麻醉效果一般;3级:患者痛感明显,肌肉放松和麻醉效果较差;4级:麻醉失败,须使用其他麻醉药物重新进行麻醉。麻醉有效率=(1级+2级)/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和尿滞留发生情况 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和尿滞留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上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和尿滞留发生情况(x±s)

2.2 麻醉有效率 A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为92%;B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为68%,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34,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相比较身体机能较为健康的青壮年而言,其重要身体器官的耐药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对其进行手术麻醉时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髂腹下神经发于第12胸神经的前行,行于腹内、腹外斜肌之间,并与腹外斜肌深面行向内下,而髂腹股沟神经则发于第一腰神经的前支,于髂腹下神经下侧一横指的距离然后与之平行。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过程中,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更有利于手术的开展,据可靠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约有60%以上的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都是使用局部麻醉进行的。采用腰硬膜外麻醉具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要禁食,插导尿管,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同时,也极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次,由于老年患者大都患有骨质增生等疾病,因此在对其进行麻醉时的难度远高于神经阻滞麻醉;最后,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禁忌证相对较多。通过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可知,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有效率和尿滞留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上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胡海涛、Nordin等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使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腰硬膜外麻醉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可取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有效的缩短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1]陈佳慧,任明扬,邓思寒,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343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4):319-322.

[2]胡海涛,龚志翔,金瑞林,等.骼腹股沟骼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疝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0):1009-1010.

[3]杨新平,李嵩山,廖长剑,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镇痛效果比较[J].安徽医学,2016,37(7):815-818.

[4]高培松,张维娥.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4):157.

[5]邵亮,王充.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8):10-11.

[6]李盈,宿颖岚,袁谦,等.三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的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9):945-949.

[7]冉隆青.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12):115-116.

[8]梁敬柱,王晗蔚.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成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6,40(10):914-9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40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硬膜外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