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2017-09-28刘玉云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纤维化阻塞性气道

刘玉云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刘玉云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发病及致死率水平相对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慢性气流阻塞属于该疾病患者的特征性病理学表现,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迁延,严重程度会进一步加重,目前该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死因第四位的一种疾病,对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2]。特发性肺纤维化具体指的是原因不明并以普通性间质性肺炎为基本病理学特征性表现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混乱、肺纤维化属于该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3-4]。目前临床对导致该病形成的主要机理还不是十分的明确,患者的肺功能会呈现进行性的下降趋势,最终会由于出现呼吸衰竭而最终导致死亡[5]。本文主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23年,平均(8.4±1.9)年;男25例,女16例;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时间1~9个月,平均(3.1±0.6)个月;患者年龄41~88岁,平均(57.3±7.5)岁;慢阻肺Ⅱ级20例,Ⅲ级14例,Ⅳ级7例;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27年,平均(8.8±1.3)年;男23例,女18例;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时间1~12个月,平均(3.4±0.9)个月;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57.9±7.7)岁;慢阻肺Ⅱ级22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应用茶碱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3 d以内。对照组在以上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尼克刹米和洛贝林,剂量分别为1.25 g和90 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确保呼吸机与大小鼻面处于连接通气状态,连续进行治疗3 d以上,每天的通气治疗时间控制在10~15个小时之间,中途可以适当的间断20 min左右,以便患者能够进行咳嗽、饮水、进食等活动。对呼吸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白天建议使用S模式进行治疗,在夜间建议使用S/T模式进行治疗,呼吸频率应该维持在12~15次/min之间,呼气末气道正压水平应该维持在5~8 cmH2O之间,BiPAP水平保持在10~18 cmH2O之间。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防止呼吸机出现漏气等不良事件,潮气量水平调节控制在300 mL以上[6-7]。

1.3 观察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慢阻肺症状在治疗后彻底消失,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有效:慢阻肺症状在治疗后明显减轻,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有程度轻微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无效:慢阻肺症状在治疗后没有减轻,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8]。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 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4 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痰液分泌量和气道反应性能力明显增加,呼吸道纤毛所具有的正常清洁作用会呈现明显下降的发展趋势,加之患者的气道在长时间处于慢性反应状态,造成阻塞性气道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会对呼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9-10]。临床上所收治的大多数该疾病患者都会患有合并症,炎症应答、呼吸困难、能量消耗量过度、机体营养状况较差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患者合并出现胃肠道淤血和心功能不全,就会使食物的实际摄入量明显减少,机体内的营养状况更差[11-12]。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机体在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下的时候,肺部组织弹力纤维及活性物质的数量也就会呈现逐步减少的态势,使肺部的顺应性能力明显降低;同时可以使可逆性的肺部细胞及肺泡数量明显减少,弥散功能会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会导致患者的肺部疾病症状表现持续性加重,呼吸肌发生较为明显的疲劳。通常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分泌液及体液中所含有的一些免疫球蛋白类物质来实现,细胞免疫过程则主要通过致敏T细胞的的产生来实现,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13-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以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蜂窝肺为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使肺活量水平明显降低,使肺部的顺应性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厚度水平不是十分均匀,肺泡量明显减少,肺泡壁的顺应性水平会随之下降,呼吸频率水平异常增加,肺泡处于过度通气的状态下,使血管灌注的正常比例被破坏,造成通气/血流的比例水平严重失调,同时导致弥散功能水平降低,肺功能的病理学改变,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最为多见。此外,肺弹性阻力水平的异常增加,会使呼吸过程中的做功量明显增加,使氧分压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导致呼吸困难[15-16]。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x±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x±s)

表4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比较(x±s,d)

近年来虽然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方案相关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但对该疾病发病的具体机理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对肺间质纤维化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已经不推荐大剂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统一的治疗方案仍然没有被提出[17]。近些年来,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水平的上升,呼吸中枢兴奋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拓宽,可以使神志不清、淡漠、嗜睡、浅昏迷等症状表现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对精神好转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患者的食欲增加,增强呼吸防御功能[18]。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属于新型正压支持型无创通气治疗方式的一种类型,该项治疗技术在维持并提高呼吸系统兴奋性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使呼吸频率水平提高,使通气量水平增加[19]。此外,利用呼吸增强作为时间窗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上述疾病进行治疗,可以使人机配合的协调性显著提高,与呼吸兴奋剂类药物联合使用,不仅仅可以使通气状态增强,还可以使患者的氧合情况得到改善,对二氧化碳的排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最佳治疗效果[20]。

[1]张艳平,周鹂婕.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细菌感染的诊疗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9):939-940.

[2]李杰,冯淬灵,王琦,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要素与肺功能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63-764.

[3]王轩,韩春凤,陈志诚.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57-3158.

[4]冯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31-5032.

[5]陈倩,安晓洁,陈峰,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90-1991.

[6]王彤兵,陈书文,郑有光.盐酸氨溴索治疗对COPD患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4):1673-1675.

[7]别柏林,刘鑫,程瑞瑞,等.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25-2827.

[8]刘茵,孙林,艾伟,等.BiPAP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前清蛋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9):1073-1074.

[9]赵红霞,徐世林,卓安山,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1):24-25.

[10]童皖宁,卓安山,曹玉书,等.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21):2199-2200.

[11]刘燕,晋小祥,金邦贤.沙美特罗/福替卡松对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1):125-126.

[12]孔令霞,李晓辕,徐建国.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芨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43-1044.

[13]汪元浚,杨发满,刘冀,等.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对高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96-1997.

[14]林武强,黄泽宽,吴卫锋.无创通气联合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49-1850.

[15]高岩岩.减少AE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不良反应的防治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5):2833-2834.

[16]高静珍,陈宝元.盐酸氨溴索不同持续使用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3):294-295.

[17]唐凡林.COPD患者血清SOD、LPO、GSH PX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68-69.

[18]张敏,梁小梅,王红阳,等.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芨脂质过氧化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6):5121-5122.

[19]周锦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1(35):82-84.

[20]张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34(3):777-7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20

猜你喜欢

纤维化阻塞性气道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