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力”驱动的创业智慧形成与培养路径研究

2017-09-28王爱文

市场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力创新能力意识

◇王爱文

大学生“创新力”驱动的创业智慧形成与培养路径研究

◇王爱文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的创业。创新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是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创业教育应遵循创业智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形成规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找出创新驱动导向的创业智慧养成对策。

创新力;创业智慧;培养路径

美国普渡大学校长迪巴·杜塔总结美国15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时指出,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存在一个重大的疏漏:只关注创业而忽视创新。创新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精神是动力,创新能力是核心。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改革应从只重视统一性、规范性向鼓励多样性、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转变,由商业知识教育为主向启发批判性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转变,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

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激发创新力的三个关键。遵循“为什么——如果——怎样”的探索思维过程,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质疑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创新力”驱动的创业智慧内在逻辑与形成过程

(一)基于创新思维的创业智慧内在逻辑

创业智慧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业智慧的起点和基础。当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指导和培训的基础上提出新想法、新途径或新事物,创新意识就会变为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业智慧形成的关键。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和理念通过实践行动转化为成果的过程,因此创新能力是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外显化。而创新精神则为创新能力提供内在动力和方向引导,属于隐性因素。创业智慧是由创新精神推动创新意识向创新成果逐渐转化形成的。利用创业智慧“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驱动——创新能力强化”的过程规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二)基于创新思维的创业智慧形成过程

创业智慧有三个层次,分别是:“课堂智慧”,即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研究智慧”:消化知识、动手发明或创新的能力;“市场智慧”:与社会打交道、与人交流、推销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因此基于创新思维的创业智慧形成过程就是“知——做——用”的过程。

附图 创业智慧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知”,即“发现的思维”,是人们在主动寻找主客观世界的同时,产生新见解、新观点、新途径等,探索和发现成了创新的落脚点。因此,第一阶段应侧重激发学生创新的冲动与想法,开发学生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对话。科学探索是创业智慧形成的开始。

第二阶段“做”,即“动手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凝练的过程,真正使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具备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动手能力”是创业智慧形成的基本手段。

第三阶段“用”,即“商业开发与应用”。与科学探索不同,“用”的过程是将新知识商业化开发、社会化应用的过程。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新创意、新方案、新发明等率先成功转化成生产力,在生产、科技和经济中的首次应用。从一个知识创新模型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中行得通”,满足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其本质是知识服务人类。“商业开发与应用”是创业智慧形成的最终成果。

二、基于创新驱动的创业智慧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法国教育家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成就感。”从创业智慧的形成过程看,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思维开启、环境塑造、能力训练、创业实践和创业发展等不同内容,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课程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环境是培养的大熔炉、创新改革是内在动力、创业联盟是前行的力量保障。

(一)植入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内化于心”

创新创业精神是创业者激情和动力的源泉,是把职业要求内化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行为的改变首先是内心要接受,因此创新理念先于创新行为。创新理念是理性思考下的产物,是精神文化、信念内化于心的过程。理念的内化于心,个体才能从思想上接受,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创新理念形成是一个先易后难、由表及里、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应循序渐进、深入人心,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接受。例如:有针对性地对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观、创新信念等内涵通过制度、行为、形象等形式传播;利用校园宣传媒体,宣传创新文化的内容和精要,树立先进典型。

(二)创造开放性环境,创新思维“交互碰撞”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其《理念人:—项社会学的考察》中,描述了18世纪法国洛可可沙龙和英国伦敦咖啡馆的情形,这是两种当时知识分子活动的制度化场所。思维的交互碰撞,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信息壁垒就被逐渐打破,新的思想和创意便从中产生。轻松和包容的思想交流的场所,可以迸发出创业思维火花,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没有创业意识的同学,并激发其创业的想法。社会应为创业智慧的培养提供思想交流的场所,创造一个保持信息开放性环境,加快创新思维突破。

(三)加强体验性学习,创新观点“巧妙转化”

营造浓厚的技术科研氛围,加强学生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体验性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思维。一方面改进现有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围绕相关的人文、社会、经济学等复合型课程,了解需求与创新间的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将创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创新观点、奇思妙想向创业智慧转化。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科技动态,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创新观点向创业智慧“巧妙转化”。

(四)强化实践性活动,创新能力“着力提高”

创新本身是一项“强”实践性活动,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能力的提高过程。学校与企业生产和行业需求密切结合,学生活动和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教师科研和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搭建校内外创客空间、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课程实践项目尽量到社区、企业、经济部门去取材,做到理论与现实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创新的价值,感受到科学理论知识应用的实际意义及社会、经济效益。打破环境的壁垒,充分调动高校、政府和社会中的一切资源与力量,形成一种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能量”流动,全面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

(五)组建创业联盟,创新力量“加强巩固”

大学生创业联盟是由高校、联盟企业、社会创业研究、社会投融资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构成的大学生创业管理和帮扶团队。它以整合四方资源、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营造创业环境、实现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完美对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主要目标;以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系统性的团队协作、科学的教育模式和孵化模式作为其主要运营模式。联盟训练出的大学生,创业方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全方面发展,创业成效将会大大提高。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创建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加强巩固大学生创业知识、实战能力、风险预测等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本质上是一项创新性实践活动,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创业将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永动机”。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探讨如何利用创新思维原理培养创业所需的智慧,创造开放性环境、打破传统思维方式、鼓励思维交互碰撞、激发“向内探求”的自主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 “经济转型升级中区域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广东省为例”(EFA150367)、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联盟、组织学习与民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3JK323)、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 “供给侧改革下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机理及驱动机制研究”(GDGZ16Y135)、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触发动力与提升策略研究”(Y201664)部分研究成果。

[1]吴金希.理解创新文化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涵义[J].中国软科学,2011(05).

[2]段辉琴,陆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02).

[3]师晓莉,师晓华.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索[J].学术论坛,2014(12).

[4]王爱文.基于创业驱动的区域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研究[J].市场研究,2015(08).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力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国家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