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2017-09-27曾雅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安全稳定高校

曾雅琴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新挑战,构建适合高校发展和先进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实在必行。本文从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入手,深入研究了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类型和内涵。

关键词: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高校安全稳定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最重要、最敏感的环节。在新时期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既是高校稳定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重大而追切的政治任务。

1 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1.1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复杂性需要

1.1.1目前高校自身的特点。高校稳定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师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活动能力,其言论和行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内部的稳定被打破的可能性更高。高校是教学科研单位,没办法单纯的为追求稳定而不让师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高校是非权力机构,正常情况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1.2内外环境原因。近年来,全球化浪潮使得多元思想和文化纷至沓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也通过各种方式涌入,相互碰撞、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呈蔓延趋势,校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和矛盾冲突。社会转型加快引起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利益、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存和碰撞的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人意等等。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更加多样、复杂,原因也更加复杂,相互关联、相互交叉,导致高校现行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运转略显吃力,安全稳定工作出现较为严峻的挑战和更大的考验。

1.2传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局限性

1.2.1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多高校按照“领导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横向上将安全稳定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分配到保卫、学生、宣传后勤、网络和教学等多个职能部门, 实际工作运行又涉及行政办公、财务、纪检等部门,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进而造成部门缺少沟通、合作、协调,致使安全稳定工作在日常管理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出現信息滞后、反应迟钝现象,延误最佳时机;容易顾此失彼,多方管辖、重复管辖,反而容易出现扯皮现象。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复杂性没办法在这种安全稳定管理体系下得以解决。

1.2.2运行效果的局限性

其一,传统的高校安全稳定模式重制度、轻执行。安全稳定制度制定很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制度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执行。其二,传统的高校安全稳定模式重管理、轻服务。更多的是主管部门对底下的管理,忽视了广大的师生的需求,出现师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中是安全稳定的工作。传统的体系,却不是如此,而是内外体系相对独立,还是缺少沟通,资源不共享。

2 构建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类型

上述分析我们看出,传统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过于封闭,不利于高校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协同体系是根据协同学基本原理,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以协同协作、资源共享作为序参数,激发安全稳定体系的潜能,促进高校安全稳定体系更加完善。所谓协同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是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合作、师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协同、多主体多层次的整合型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具体类型分为内协同和外协同。

2.1 校内协同体系

2.1.1校内纵向协同体系,即学校—院系—学生班级和宿舍(学校—院系—教研室和实验室)三级安全稳定工作的协同体系。

学校负责统筹宏观政策,统筹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邪教防范处理、校园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工作,发挥其宏观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危机预警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决策指挥中心和协调监督枢纽的重要作用;

院系发挥信息传递和决策传导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行学校宏观决策,是联系学校主管部门和普通师生,确保其实体化和执行力,强化对其人员、经费和财物的支持力度,确保安全稳定工作重心下移至院系;

班级和宿舍、教研室和实验室,是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线, 应由专人负责安全稳定工作,制定安全稳定工作的规章制度,应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发挥其在信息搜集、舆论导向、应急处置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2.1.2校内横向协同体系。即校内部门协同,以保卫部门主责单位,涉及学生工作、教学信息、宣传、网络、宿舍、食堂、后勤和基建等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二级单位,发挥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能动作用,建立横向的协同联动机制,相互合作、配合,通过整合功能实现管理成效最大化,通过部门之间协同,增强大局意识,促进相互配合与支持,避免推诿扯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

2.1.3师生协同体系。即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安全人人有责,事事关己的协同机制,干部要“一岗双责”;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要有安全稳定的责任意识;生管队伍要具备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教育学生;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团、学的优势,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充当生力军的角色,学生要自觉维护和防范安全。

2.2校内外协同体系

2.2.1校校协同体系。即学校类型相同或相似的高校之间建立的协作体系。各院校安全防范目标都是相同的,通过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资源共享。

2. 2.2学校与地方的协同体系。即高校与属地政府部门或公安部门的协作。高校主动与公安、政府、地方等校外机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建立安全防控网络体系,与校外相关部门分享一定的安全稳定工作的资源,吸纳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更加的完善高校安全稳定体系。

3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内涵

3.1实现制度协同。制定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让协同效应更加明显;制定跨部门协同的专项规章制度,让合作关系和相互的协同程序更加畅通,让安全稳定协同体系有制度的保障,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高校协同机构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真正形成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的协同体系。

3.2实现资源信息协同。建立有效的安全稳定协同平台,尽可能广度和深度的采集学校各部门,各高校,高校与地方的安全有效信息,对安全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处理、传递与反馈,提高实效性,实现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反馈机制。建立跨部门配置和调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避免安全资源浪费和重复。

参考文献:

[1]王洛忠. 高校构建协同型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的设想[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02:8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安全稳定高校
高校二级团组织服务型工作体系的建设
浅析当前高校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老少边穷地区干部面临多重现实发展困境
对基层烟草纪检监察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