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机理与实践

2017-09-25徐士元陈帅李前程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机理高校教师实践

徐士元?陈帅?李前程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师德自律是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基础,理应成为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自律是高校教师遵循师德规范、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动力。本文从知道到体道的为人之本、生存到生命的为生之理、学识到素养的为学之需、职业到事业的为业之路、经师到人师的为师之道五个维度,分析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机理,明晰教师师德自律的动力来源,提出对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机理;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为高校师德建设乃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师德自律。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指高校教师出于自愿或将外在约束转变成个人习惯而产生的内在动力,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其动力来源,一是来自教师本体内在自觉、自愿,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实现、对个人名誉的珍惜、对职业精神的践行、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自我超越的追求;二是外在约束转变成个人习惯而产生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发挥自律的作用,就必须分析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机理,激发师德水平提升的动力,使教师既守得住师德底线,同时又能不断追求更高思想境界,促进师德自律的实践,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境界。

一、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德他律是师德建设的外因,师德自律是师德建设的内因。师德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师德自律的基础作用。师德自律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以及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师德自律是教师职业角色转换的需要。教师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要按照一定的角色行事。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高校教师角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和丰富。教师的作用与教师的角色密不可分,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决定了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传统教师角色主要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现代教师的角色。现代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推动者、行为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集体活动的指导者、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等教育工作的所有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发挥教师师德自律的作用,通过师德的自律来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调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2)师德自律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前提。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师德自律是建立师德高尚教师队伍的基础,要大力加强教师师德自律建设,提高教师师德自律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推动教师师德自律实践,使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

(3)师德自律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学生和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两项任务。高校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高校教师具有育人的职责,在授课中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自己所授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协同并进。同时,高校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德是高校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师德自律在师德建设中居核心地位,要充分发挥师德自律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

二、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机理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是自发的、自觉自愿的,靠教师内在动力来激励,是师德实践的原动力,其实践主体是教师自身,导向是提升教师的道德境界。师德自律的机理可以从教师的为人、为生、为学、为业、为师五个方面分析。

(1)为人:知道到体道的实践之需。高校教师履责首先是为人。教师的师德自律,要符合为人的知行合一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传道,首先是学道、知道,同时也更需要行道、体道,才能指引青年学子。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认为“知道为智,体道为德”[3]。对于德行修养,只知道其道理、要求、规则,不实践、知道而做不到,甚至是熟知,也只能算是对规则的了解、知识的积累、认识的加深,容易导致或是空喊口号,或是知一套行一套的现象。只有将优良道德学到、认同和内化,并按照其理念指导行动,按照既定目标规划行动,按照集体规则规范行动,将道德知识、情感、意志转化为道德行动,真正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的人,知师德、行师德的教师才是知道與体道并重的教师。

(2)为生:生存到生命的动力之源。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提出,“‘学生就是来学‘生的人,学习生活的常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方可为‘学生。终生学习,不只是学习新知识,也是对职业新技能、生活新常识和对生命意义新认知的探索”[4]。高校教师终生研究高深学问和探索生命意义必不可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层次从低到高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最基本层次的目标对应人吃饱穿暖等活命的基本保障,即对应生存;最高层次期许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任何人的需求层次不可超越,都要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高校教师亦不例外,教师工作既是其养家糊口的职业,也是其自我实现的载体和舞台。

(3)为学:学识到素养的学者之路。近些年来,科技高速发展,高科技人才频出,高校教师中的部分工科教师成了高收入群体、创业大鳄、项目老板的代名词,转瞬间其所培养的学生成了打工仔,失去了做学问、求成才的动力。实用主义、技术工具的弊端显现无遗,备受诟病。只有技术专长,缺少科学精神、更无人文情怀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学者不仅需要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专业精深,更需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高校教师作为学者,大多高学历、高职称,有做高深学问的能力,更要有师德修养和师德自律的意识、勇气和习惯,尤其是需要有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素养。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者专业各有侧重,但都由这四方面构成。所有学者都需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才具有其基本职业素养。

(4)为业:职业到事业的价值追求。高校教师都应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踏实勤奋的作风。“阚雅玲将职业价值观分12类,各职业工作者分别关注收入与财富、兴趣特长、权力地位、自由独立、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环境舒适、工作稳定、社会需要、追求新意”[6]。教师分别基于不同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一类教师的从业动机是依托所从事的职业谋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工作,以被动的心态守住师德的底线。另一类教师是出于对职业的喜爱而全心地投入,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遵守师德全出自自愿和主动,立志终生从教潜心学问和育人,教师已从其职业上升为事业。职业与事业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工作价值取向,职业层次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境界,事业层次是教师职业境界的拓展,从把教育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到转化为终身奋斗的事业,是教师对工作意义与性质认识提高的过程,应引导高校教师将其职业视为热爱的事业。

(5)为师:经师到人师的角色定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7]。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之外,也需要培养其德行、树立其理想、坚定其信念。高校教师不仅要能为经师,更要善为人师。如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境界为经师,就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教师。经师主要是把教师职业视为本人和家庭谋生的手段。高校教师的事业境界更应该为人师。人师是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和创新创业的导师,该境界的高校教师,不但应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要有科学精神和高尚人格,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人师以自身人格力量铸造学生的品质,积累和发挥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优势,通过直接传授或春风化雨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人师境界也是高校教师追求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境界。人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高校教师既要教学生学识,也要指引学生锤炼品格、创新思维、爱国奉献,应是经师与人师的契合。

三、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实践策略

师德自律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在分析师德自律机理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师德自律实践策略。本文从教师的为人之本、为生之理、为学之需、为业之路、为师之道五个方面,提出教师和有关方面的实踐策略,推动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1)为人之本视角下的师德自律实践。知道为智的积累,体道为德的修行。高校教师不仅要积累知识,更要付诸实践,知道到体道是学习实践的方法。首先,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要“知道”,“知道”为师德自律提供标准。高校教师要主动学习、常学常新,要细学,不能总停留在对师德总体的把握上。既要学习传统为师之道,“有教无类、教育公正,爱生亲徒、乐教不倦,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教学相长、惟道是从,以情感化、激发兴趣,及教书育人、敬业勤业、疑旧求新、乐于奉献等,学习丰富的传统师德规范和为师伦理精神”[8],也要适时学习新时期师德的新要求,学习教育法规,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有禁区、科学研究有规矩。其次,要在“知道”的基础上,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师德观念,形成自身的师德习惯,在教书育人中实践师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断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为生之理视角下的师德自律实践。高校教师依靠教师职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求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既要依靠职业收入获得物质收益保证体面的生存,也要依托工作过程,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自育与育人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将自身置于“典型性”教师的定位是最优路径选择,“非典型性”教师是不利于实现教师梦和以教师之名超越自我和他人。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有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梦想,从而也就成为师德自律的动力源。因此,激发高校教师师德自律,一是给予其适当或较高经济待遇,使其珍惜所从事职业,更好地知师德、守师德;二是要树规矩、多培养,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遵守师德有的放矢,激励其愿为人师的动力,培养其善为人师的能力,强化其为师者自身和引领大学生探索生命意义的意志力;三是要提炼和宣扬高校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以师德高尚、贡献突出、自我实现满足感显著的教师为榜样,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砥砺前行,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两方面分别起到形成“保底”和“仰高”的作用,二者的吻合可推进师德自律。

(3)为学之需视角下的师德自律实践。教师要自我修炼、锤炼和实践科学精神,积淀和弘扬人文情怀,促进师德自律。较高学历的高校教师,入职前都经历过基本的学术训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方法都有所积累,但科学精神尚需磨炼,需要在教师生涯开始,尽快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学者应有的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使之成为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以科学精神进行自我规范、自我引导和自我激励。将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精神的核心,使开拓进取成为科学精神的活力,追求理性、求真、探索、创新、协作、批判精神。既要勤奋努力、只争朝夕,也须力戒急于求成、功利主义。

教师在科学探索及育人过程中,积淀和弘扬人性、理性、超越性,以高尚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体现社会文明进步,做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典范。在育人中,要满怀仁爱之心,以生为本,给学生做全面发展的典范,“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尽心竭力,通过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各种途径和方式”[9],才能培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英才。高校教师满怀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地工作,必定是在师德自律中以师者素养育英才。

(4)为业之路视角下的师德自律实践。担任高校教师,是按照高等教育工作的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参与培养专业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生存需要、精神需求。大多数人入职之初,甚至是長期,只是通过个人服务社会获得生活的物质来源。但如果能将职业上升为个人热爱的事业,工作的目标、状态、贡献和个人实现的程度就大为不同了。当高校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这些高尚的精神,既是高校教师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质,也是教师严格自律、高标准践行师德之举。因此,提倡教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丰富自身职业素养,始终成为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典范。同时,学校和社会应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彰,树立榜样作用,培养更多高标自律、学高身正的优秀教师。

(5)为师之道视角下的师德自律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有”标准定义好教师,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10]。新时期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1],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能成为“四有”好教师,是需要长期积累学问、积淀素养、严格自律、品德优良的教师,也是兼具经师与人师的大师和名师。学校和社会要鼓励和培养高校教师成为经师与人师契合的好教师,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自律,自我要求、自律成长、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

[3] 涂又光.论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6(5):6-10.

[4] 丁广举.忠信教育法及其评要[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8.

[5] 史金平,潘娜伶,叶红春.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8.

[6] 吴前进.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教程[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42-43.

[7] 韩昌黎文集校注[M].1卷.马其昶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2.

[8] 徐少锦.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2(5):73-78.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10]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9-10.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机理高校教师实践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近年化学反应机理图示题的考查例析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