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讨论

2017-09-25康怀兰甘海霞

中外医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护理措施心绞痛

康怀兰 甘海霞

[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当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各自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护理对策予以讨论。 方法 结合临床治疗经验,随机择取180例在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在该院当中就诊的心绞痛患者,并对其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对策。 结果 180例心绞痛患者当中,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概率最高(概率约为41.11%),变异型心绞痛症状的患病平均年龄最大。结论 临床当中,对于患不同症状心绞痛的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特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行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令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 心绞痛;心理特征;护理措施;讨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c)-0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ntal feature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gina. Methods 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 selected and the mental features of them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the nursing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gina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ults Of 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exertional angina was the highest (about 41.11%), and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ith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t mental features in the angina patients of different symptoms, and we can conduct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thus obviously improving the diseases of patients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ngina; Mental features; Nursing measure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在临床当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疾病类型。而心绞痛就是其常见的病变类型,它是因为人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症状之后,令其动脉腔狭窄以及痉挛,造成心肌血氧不足,继而诱发胸部疼痛或者是心脏前区不适等症状[1]。在临床当中主要将其分成自发型、变异型以及劳力型3种[2]。在该文当中将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当中就诊的180例患者资料做以分析,依照不同的心絞痛类型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予以对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情绪变化情况,令患者能够做到自我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合临床治疗经验,随机择取180例在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在该院当中就诊的心绞痛患者,其均已经经过临床确诊为心绞痛症状,包括劳力型患者74名(男女比例为51:23),年龄均在(50.23±3.12)岁之间;自发型患者54例(男女比例为37:17),年龄均在(52.15±3.65)岁之间;变异型患者52例(男女比例为35:17),年龄均在(60.14±3.95)岁之间。参与该次调查的患者当中已经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的病例、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且已经被伦理委员会所认可,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对策。护理目的:通过护理的措施,令患者尽快排除紧张的情绪,并打消恐惧的情绪,在患者入院之后,必须要通过热情且亲切的态度和患者沟通与接触,并主动向患者描述周围的环境情况,以此来或者患者信任,继而在心理角度形成一定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自信心;借助暗示或者是说服等形式,指引患者渐渐的放松自我,并转移注意力,打消紧张的情绪。

2 结果

在180例心绞痛患者当中,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概率最高(概率约为41.11%),变异型心绞痛症状的患病平均年龄最大,不同的症状患者的心理特征均有差异,如下所述:①劳力型的心绞痛症状:患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大多是因为过度的劳累而造成心肌需氧量显著提升,诱发心绞痛症状。大部分患者都因为无法继续进行劳作形成沮丧和焦虑的情绪,继而会对医护工作丧失信心,而且对日常生活兴趣匮乏,严重的还会出现轻生的念头。②自发型的心绞痛症状:患有此类症状的患者通常和心肌的需求氧气含量没有直接的关联,大多发生在患者休息的过程当中,临床诊断明确其和植物神经的紊乱症状有一定的关系。患者患病之后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包括无端猜忌、恐惧焦虑等,体现在临床症状上包括失眠症状以及食欲不佳等。③变异型的心绞痛症状:患此类症状的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上都是夜间休息中或者是次日清晨的固定时间段当中,大约会持续15~20 min左右。心电图经常会伴有较为显著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因为患者的症状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反复性发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因此可能会引起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怀疑和揣测,还可能会出现抗药情绪,对诊治工作失去信心,如果病情有所缓解就会非常兴奋,情绪高涨,但是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或者是有恶化的趋势,就会非常低落而且情绪低落等。endprint

3 讨论

就该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在180例心绞痛患者当中,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概率最高(概率约为41.11%),变异型心绞痛症状的患病平均年龄最大。心绞痛症状从整体上来说是因为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症状,令动脉管腔狭窄,同时出现痉挛症状,进而造成心肌血氧不足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部疼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在临床当中心绞痛症状主要分成劳力型、变异型以及自发型3种,依照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同时有助于及时掌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令患者的更加满意。由此可见,对患者行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辨证施治更加重要。该成果也在梁翠薇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在其研究分析当中针对不同的心绞痛症状类型的主要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仅就该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概率最高,变异型心绞痛症状的患病平均年龄最大,不同的症状患者的心理特征均有差异),说明比较可靠。

3.1 对心绞痛患者予以护理对策的目的分析

令患者尽快纾解紧张的情绪,打消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立刻热情且亲切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介绍周边的环境,保持文雅的举止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充分的信任,继而保证能够在心理上形成对医护人员的高度信任以及安全感,提升其战胜疾病的自信[4]。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借助暗示和示范等措施令患者能够放松自我,并适当的转移精力,打消紧张的情绪。

3.2 护理对策分析

3.2.1 常规心理护理措施 ①为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创建较为理想的休息环境,保持病房的高度整洁以及舒适性,令患者能够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情。医护人员要详细的向患者描述心绞痛患病期间需要注意的相关知识,令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并充分了解需要避免的易患因素,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打消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5]。另外,在病房当中,特别是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需要尽可能避免提及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或者是可能会刺激到患者的话,也尽可能不要讲可能会造成情绪波动的话题,避免发生不良的刺激后果。②协助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重视保健,并坚持配合治疗,防止令病情恶化。在住院期间也需要充分的服从治疗和护理,定期准时进行服药,如果患者已经存在消极和悲观的情绪,那么需要采取较为温和和积极的语言以及亲切的态度来为患者提供安慰,并予以心理支持;如果患者的病情不是非常严重,那么就可以在病情基本稳定之后适当的予以病情预告,鼓励其参与一些运动量不是非常大的文体活动,比如说听音乐以及阅读、散步等,以此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外,还需要叮嘱患者多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令其充分放松,并从焦虑环境当中摆脱出来。③在恰当的时机,需要借助疏导的方式来指引患者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令其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平复心情,起到良好的心理平衡的效果;另外,对于存在对应适应症的情况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生物反馈松弛训练来进行治疗,打消过度紧张的情绪,缓解交感神经张力造成的冠状动脉扩张现象,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3.2.2 对症护理 ①劳力型的心绞痛症状:护理人员详细的向患者描述冠心病心绞痛发生规律以及形成诱因、对应的防病知识,叮嘱患者只要保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安排劳动和活动量,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不要过度逞强,始终保持较为愉悦的情绪,就能够大大的降低发生心绞痛的概率;叮嘱患者定期进行探望,令患者消除不安的情绪并予以对应的治疗干预,建立起治愈疾病的自信心。②自发型的心绞痛症状:首先,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先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指引患者形成稳定情绪,为患者安排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缓解患者恐惧的情绪。针对这种症状的患者来说,需要多多予以鼓励和关怀,认真解释患者的疾病情况,提升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借助细致且完善的护理服务,令患者的疾病情况得以恢复。③变异型的心绞痛症状:患有这种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往往疾病反复发作,尤其是该类型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情绪经常会不稳定,加上对自身的疾病是否能够顺利治愈丧失信心。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情况,立足于爱护患者的角度来予以安慰,同时结合患者的接受能力,为其讲解情绪变化和自身健康之间的联系,强调情绪的稳定将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功能恢复[6]。另外,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服药情况,协助其正确服药,详细描述药物的药效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按时服药对健康的积极影响等,令患者形成良好心理效应,继而提升药效,令其尽快恢复健康[7]。

3.2.3 出院前健康指导 针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依然需要保证全面的健康宣传,叮嘱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要保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叮嘱患者劳逸结合,避免烟酒,饮食上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并且注意饮食的清淡,尽可能避免一些含有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在睡觉之前尽可能不要饮食或者是饮用浓茶或咖啡,因为它们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8],不利于植物神经的功能平衡,诱发血管收缩,令心脏负担加重。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的叮嘱患者禁止接触到容易引起其紧张和激动情绪的影视作品以及书籍等;入睡之前避免观看电视或者看书,特别是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书或者是电视节目,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及精神过分紧張,另外还需要避免受凉[9]。

4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当中,对于患不同症状心绞痛的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特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护理干预基础之上,对其行以更加深入、更加具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令患者尽快康复,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良好的医患护关系,构建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袁淑兰,李婧媛,刘晶晶,等.70例心绞痛的心理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38.

[2] 于素芹,栾继霞.85例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5,29(8):625.

[3] 梁翠薇,丁凤茹,常青.不同类型心绞痛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1,7(3):32.

[4] 高美华,崔月丽,吕婵.不同年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60-163.

[5] 杨丽.老年性心绞痛的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00.

[6] 蓝招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903.

[7] 高美华,崔月丽,吕婵.不同年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60-163.

[8] 麻慧.浅谈心绞痛的心理行为干预及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0):114-115.

[9] 徐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221.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护理措施心绞痛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