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市场走势分析及展望

2017-09-21贾海彬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行情中药材药材

贾海彬

(成都中药材天地网,成都 610091)

·中药商业·

中药材市场走势分析及展望

贾海彬

(成都中药材天地网,成都 610091)

通过对2016年国内中药材市场整体行情运行的回顾,分析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连续上行的现象,并从技术和基本层面进行解析,对现象产生的主要和次要原因进行剖析,得出中药行业的“水库时代”来临这一关键结论,该理论并将深度影响2017年的市场运行。通过技术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对2017年的市场行情进行预判,认可高位震荡的年度特征。认为与行业水库配套的现代流通体系亟待建立。

中药材市场;行情;年度盘点;政策井喷;资本扎堆;传统流通体系结构;水库时代来临

1 2016年度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解析

1.1 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解析

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见图1),反映国内中药材市场整体运行状况,2016年开盘点位2 215.36点,12月31日收盘点位2 571.78点,上涨356.42点,涨幅高达16.1%。

图1 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

2016年,中药材行业的“水库”特征十分明显。如同水库蓄水的过程,期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也分别经历了领涨、普涨到补涨三个阶段:

1.1.1蓄水期 指数在年初春节期间有小幅下跌,春节过后逐步回升,从2月20日至8月8日,指数上涨137.76点,涨幅6.31%,日均上涨0.80点。其中,太子参、吴茱萸、野菊花、草果等品种涨幅位居前列,形成领涨。

1.1.2暴涨期 到8月8日后,在政策利好、资本扎堆和西北干旱刺激下,综指迎来连续两波快速涨幅,市场进入普涨阶段。在这种态势下,企业被迫恐慌性采购,加大蓄水力度。多个品种出现明显涨幅,特别是大宗品种党参、当归、三七等行情上行,对指数影响更大。

1.1.3补水期 随着库容的增长,综合指数到10月下旬,上升之势放缓。但由于库容的支撑,价格指数仍保持高位运行。期间,部分价格不合理的中小品种、草类和叶类品种,开始陆续进入补涨序列。

1.2 2016年度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与2015年对比分析

如图2所示,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升势特征明显。其中在7月15日2311点位时,形成交叉,随后在8月份开始一路上行。

图2 2016年与2015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对比

如图3所示,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振幅为23.2%,远远超过了2015年9%左右的振幅。这说明2016年国内药材市场,无论交易走势、价格波动,还是市场活跃程度,都远远高于2015年。

图3 2016年与2015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振幅对比

2 具体板块数据解读

2.1 家种、野生和进口3大来源类指数解析

与2015年全线下滑相比,2016年家种、野生和进口三个来源的指数整体升势明显。其中家种药材升势最高,达到19.9%;进口类品种整体升幅较小,为5.0%左右。三大来源指数的全线上涨,成为支撑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年度走势的核心力量(见图4)。

图4 2016年与2015年三大板块涨跌幅度对比

2.1.1 成都中药材天地网家种100价格指数年度走势如图5-6,家种100指数的年度走势,与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年度走势高度吻合,同样经历领涨、普涨和补涨三个阶段。

图5 2016年家种中药材价格指数上升19.9%,居三大来源首位

图6 2016年家种100价格指数与2015年走势对比

2.1.2天地网野生99价格指数年度走势 如图7-8,野生99价格指数的年度走势,相对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稍显平滑。但整体升幅明显,基本反馈出野生来源药材的行情上行的常态性。

图7 2016年野生99指数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图8 2016年野生99价格指数与2015年走势对比

2.1.3进口价格指数同样扭跌为升,小幅上行 如图9,相对于2015年进口价格指数的下行,2016年进口指数也开始翻转,小幅上升5%左右。

图9 2016年进口中药材价格指数也扭跌为升

2.2 各形态类指数解析(见表1)

表1 2016年各种形态类中药材指数年度涨跌幅度排行

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度各种形态中药材上涨面占优。其中叶类中药材涨幅居首;根茎类药材紧随其后;而矿物、藤木和其他加工类指数呈相对下行态势。

2.3 各用途类指数解析(见表2)

如表2所示,心脑血管类中药材指数涨幅居首,应与心脑血管类中药材原料需求快速增长有关;而滋补类药材指数增幅垫底,则与枸杞子、黑枸杞、薏苡仁等大宗品种生产过量有直接关联。

表2 2016年各种用途类中药材指数年度涨跌幅度排行

2.4 各区域类指数解析(见表3)

表3 2016年各种区域类中药材指数年度涨跌幅度排行

表3(续)

如表3所示,福建省中药材价格指数受品种少,但栀子、太子参等地产品种涨幅明显的影响,居于区域类指数首位;而云南省指数同样受草果、三七等品种涨价,整体涨幅居于次席。

新疆、青海、宁夏、吉林、海南5省区,在本年度出现指数下滑现象。应与这些省份的主产药材,如昆仑雪菊、沙棘、枸杞子、黑枸杞、人参和海南胡椒等药材行情下降有关系。

2.5 各功效类指数解析(见表4)

如表4所示,小品类系列止血类中药材价格指数,居年度升幅榜首位,与白茅根、裸花紫珠等品种价格上涨有关;而驱虫类药材则因使君子和槟榔等品种行情不佳,整体指数呈下滑态势,居年度降幅榜之首。

表4 2016年,各种功效类中药材指数年度涨跌幅度排行

3 具体品种解析

3.1 2016年与2015年涨跌品种数量对比

如图10,在涨跌品种数量上,从2016年涨势和持平品种,都明显比2015年增多;相应的下降品种只有17%,远远小于2015年36%的数字。

图10 2016年与2015年中药材涨跌品种数量对比

3.2 2016年,各形态中药材变价品种占比

从图11中可以看出,本年度变价品种里,树皮类、果实类和根茎类变价品种占比最高,都超过60%的品种出现行情变化;而叶类、树脂类和矿物类,变价品种较少。

图11 2016年各形态类中药材变价品种占比示意图

3.3 2016年涨幅靠前的20个品种排名(见表5)

表5 2016年纳入统计中药材品种涨幅榜前20位

表5(续)

在涨幅榜前20位中,吴茱萸受生产萎缩、人为炒作因素影响,涨幅高达241.2%,居涨幅榜首位;而草果则因严重冰冻灾害和资本参与,年度涨幅居于次席;柠檬片前3年的“烂市”行情,为2016年的触底反弹奠定基础。

其他品种如蔓荆子、野菊花、三七、太子参和白芷等,其行情大幅上涨,同样来源于品质要求提高、自然灾害、生产萎缩或资本参与等。

表6 2016年纳入统计中药材品种跌幅榜前20位

而在跌幅榜上,冬瓜皮由于产量过大,价落明显;而小品种鸦胆子则因为需求量小,进口货冲击而行情大幅下滑;附子则是2016年盲目发展种植的代表性品种,足以引起各大药材产区的警示。

广藿香、人参、猪苓的行情下滑,对市场和综合200指数影响较大;其余小品种的降价,则影响较小。

4 小结

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出现长期的持续上走,家种、野生、进口品种价格指数全部增长;741个监控品种中,跌价品种在2016年数量明显减少,涨价品种数量增长超过一成。

纵观各个分类指数,以及具体品种涨跌幅度也可看出——2016年,各分类指数上涨面远高于下跌面;而从具体品种趋势看,涨价品种无论是价格上涨幅度还是权重,都远高于跌价品种下跌幅度和权重,在数据层面,对2016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强势上行形成支撑。

5 支撑2016年国内中药材行情连续上涨的因素

5.1 根本原因:行业“水库时代”来临,形成强大蓄洪能力

伴随着大健康时代来临和政策强力刺激,民众和企业对优质、稳定的中药原料的需求,从没有这么迫切。但羸弱落后的传统中药材贸易流通体系,早已难以支撑这种需求变化。(链接:http://www.zyctd.com/zixun/204/263799.html)

图12 国内17个专业市场分布及现状

原来支撑中药材贸易流通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市场经济初期的产物,对繁荣中药生产贸易、集散中药流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时过境迁,如同当年的成药市场、电器市场和电脑城一样,正在逐步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传统市场的环节过多,造成的价格和质量失控、囤积炒作负面作用日益凸显,迫使需求企业不得不和资本、散户一道走向原产地,加快原料收储和行情控制;并从中赚取预期性采购价差利润。主观上,企业稳定了自身原料的质量、价格保障;客观上,则建立起行业“大水库”,造成药市行情的明显上涨(见图13)。

图13 行业生态圈的改变,是迫使企业加大原料存储的根本原因

5.2 客观原因:来自行业的外部和内部刺激因素

5.2.1政策井喷:政策利好刺激中药原料需求,提升投资者信心

2016年,全球大健康产业竞争已到白热化状态,而在国内老龄化社会的迫近、医保支出不堪重负,也急需全民卫生保健方式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本年度成为中医药发展史上政策利好“井喷”年,出台的政策和文件,无论是规格还是规模,都达到历史空前水平。因此,说2016年是中医药行业的“政策年”毫不为过(见表7)。

表7 2016年行业重大政策出台时间

表7(续)

链接:2016年行业10大政策利好 http://www.zyctd.com/zixun/204/263941.html

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和投资者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中药板块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中医药市场,提升中药材需求快速增长。

5.2.2全球大宗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 如下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1月10日发布的统计表明,该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16年出现翻转,近4年来首次出现强势上涨;而在食品价格指数方面,2016年,除了7月份的短暂下跌之外,全年持续上涨趋势明显。

图14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品及农产品价格指数运行图

而作为分散、小规模的特殊农副产品,中药材生产更是受到劳力成本严重制约。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价格上涨,在药粮比作用下,必然引起中药材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普遍上行。

5.2.3自然灾害频发,对药材行情刺激作用明显

表8 2016前三季度,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涨价品种及涨幅

自然灾害对2016年中药材价格的刺激同样明显,开年后草果因灾害领涨,造成三七、辽五味子等品种跟进,药市开始进入单品种领涨阶段;到年中,水灾制造了太子参话题,西北旱灾造成党参、当归价格暴涨,引发药市开始进入普涨阶段。

5.2.4资本扎堆进驻中药板块,中药行业“不差钱”

表9 2016年国内10大中药企业市值及收益率比较 单位:万元,截至到12月22日

2016年,中药板块的火热,也引起资本的高度关注。截至到三季度末,22只中药概念股中16只被基金重仓持有,持股总量为1.94亿股,持股总市值为70.86亿元,占基金总注入额度的30%左右。 除了重仓持有外,10月份以来,逾半数中药概念股被机构集中调研,即将成为下一轮投资的重点。截至11月20日,22只中药概念股中,共有12家接受机构集体调研,占比为54.55%。

这种态势下,中药板块一枝独秀,收益率普遍高于国内医药工业平均利润率(10.3%~12%)。一方面企业不差钱;另一方面,合理采购即是利润。因此,除了正常采购备料外,刺激企业介入原料贸易端,成为抬高市场行情的重要推手。

5.2.5优质优价形成,品种价差明显拉开 随着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严格执行,以及需求方对优质药材需求的增长,国内中药材行业优质优价大环境正在形成,即优质药材的价格和普通药材或劣质品行情差异拉大。

表10 2016年因品质差异而导致价差明显的常见品种 单位:kg

这种优质优价,既包括熏硫与不熏硫、野生与家种、正品与习用品、道地与非道地;也包括种源,以及高含量与低含量药材之间的差别,从而造成的价格差距。

6 野生资源加速枯竭,引起相关品种行情上涨

2016年,在整体药市火热的背景下,野生药材同样保持普涨态势。除了大行情外因,野生药材涨价的根本内因还在于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表11 2016年野生药材涨价前20名品种

表11(续)

从表11中可见,涨幅较大的野菊花、金樱子、乌梢蛇、九香虫、蝉蜕等动物类野生药材涨势明显,外因在于天气或养殖成本上升;内因则由于野生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而白及、升麻、苍术、白鲜皮、威灵仙等品种,除了资源枯竭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伪品被逐步剔除,正品显示其真正价值。

7 2016年市场行情总结

2016年,大健康产业突飞猛进;旧的中药材流通体系,已难以满足需求方原料“多元化”需求。最终导致企业和供货商不得不走向原产地,加大收储力度,行业“蓄水池”正在形成,成为年度价格指数反常上行的根本原因。

政策空前利好、农副产品价格普涨的背景,为药市行情上行提供外部环境支撑;灾害助推、资本扎堆、优质优价和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同样为行情上涨形成合力。

这种强势上涨,又生成了以下现象:一是国内中药行业进入原料“高消费”时代,低价时代过去;二是刺激全国各地药材生产种植的积极性,部分品种最终是否会冲垮“堤坝”,还有待观察;最后在产地、市场和企业仓库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或“小水库”,丰年收储灾年放水,共同形成行业“大水库”。

8 2017年展望

2017年,是中医药和健康产业中长期规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国家中医药法》也将逐步落地,政策利好开始释放,行业的光明前景确定无疑。2016年市场行情已经如此强势,这种态势还能持续多久?已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话题。

分析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的“水库”目前水位达到什么高度。是需要继续吸纳水源,还是需要开闸放水甚至泄洪。要看清这个关键,就需要从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层面和基本层面等多个维度来分析:

8.1 2017年中药材行业趋势展望

8.1.1中医药机构遍地开花,将带来需求增长的长期预期。按照国家中长期规划,未来15年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而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之巨。随着民众养生保健需求的日益旺盛,国家配套鼓励和扶持政策会不断加大,最终形成中医馆和基层中药房遍地开花的局面。

中医和健康理念的推广普及,必然带来中药需求的高速增长;同时,更将极大提升资本投入中药原料端的信心,热钱继续扎堆。

8.1.2水库理论支撑下的市场良性运转,行情难以见底。在企业、资本和众多散户共同作用下,中药材市场“水库”库容加大。这个基本库容将成为行情的稳定剂,期间只是溢出或补充的过程。除非“跨坝”,否则很难一次性见底。反馈在行情中,表现为价格大上大下概率降低。

在水库理论影响下,行业还会出现以下全新现象:一是“水位预警线”抬高。原来稍有生产过量,即会造成行情回落;而现在产量往往要超出需求20%甚至更高,才会造成价格回落。现在已不能再用传统的产销水平和数据来评判行情,需要提高警戒水位线。二是行情“触底线”抬高。在资本丰裕和水库理论共同作用下,药材品种已很难再出现过度烂市局面。即使出现,“沉底”时间周期也会大大缩短。如三七、人参、玉竹、薏苡仁等品种,价格稍一回落,即会有需求方提前参与建仓,形成托底效果,迅速拉升行情。三是企业参与蓄水成为常态。在旧的体系混乱失控背景下,企业参与蓄水,既能保障品质和价格的稳定;又能从中实现价差收益,何乐而不为?目前阶段,多个品种还只是中小型水坝,能全面调节水位的“大水坝”还没建立。在2017年,预计更多成药企业、饮片企业和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原料收储将成为常态,最终形成单品种乃至常用药材的“大水库”。

8.1.3参与各方发现价格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其一,随着通讯工具和信息的发达,商家和企业发现价格能力明显增强。出手快、介入准、下手狠,客观上造成市场行情振幅降低,波动频率加快。其二,产地商家和农户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卖方的议价能力增强,行情不到合适位置谁都不愿意轻易妥协,容易形成行情僵持。例如,2016年浙江商家对覆盆子、吴茱萸等地产品种的抱团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控盘实力超乎寻常。这种态势下,也让行情很难大幅回落。

8.1.4市场周期还未运行完一轮,2017年仍处于恢复和僵持期。市场和行情周期与中药材生产周期吻合度较高。虽然2016年由于行情提前释放,药材“牛市周期”提早来临,但整体周期运行,依然要经历起势(领涨)、上行(普涨)、高峰(补涨)、高位振荡(高价僵持)、回落的过程。2017年,尚处于高位振荡时期。

从以上背景分析,2017年的市场行情,应是高位振荡和僵持,预言回落稍早。也就是说,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蓄水队伍,除了少部分品种外,中药材行情大面积开闸放水时机尚未到来。

8.2 技术层面的分析

通过对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指标品种的多维度压力测试和评估,对2017年综合200指数的运行态势预测如下:

8.2.1天地网综合200指数走势预测

图15 2017年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模拟走势图

成都天地网信息中心预测,2017年的国内药市综合200指数,将继续维持相对高位运行,在2500点至2700点之间振荡运行。

春节后,指数还将迎来一波小幅上升期,随后出现振荡僵持,甚至小幅回落;但5-6月份,可能会因政策刺激、气候因素等,再次出现上行。随着2017年多种短周期药材的产新,7月份之后,综指有望小幅回调。

8.2.2家种100指数走势预测

图16 2017年家种100指数模拟走势图

作为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种100指数的整体走势和波动情况,应与全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高度吻合。预计将在2500点至2650点之间振荡运行,期间可能会受到天气、产新和资本介入的影响,出现阶段性的波动。

8.2.3野生99指数走势预测

图17 2017年野生99指数模拟走势图

在药市高位运行态势下,虽然部分品种会由于上涨过快,导致产新后,资源短时间“富集”而价格下滑,但野生99指数的整体长期缓步上行已成为常态。预计明年野生99指数将在2900点至3220点之间运行。

8.3 基本层面分析

通过对成都中药材天地网30位核心专家和品种专员调研,从基本面上判断,专家组普遍倾向于市场行情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期间或因特殊刺激因素(如气候、疫情或政策性调整等)出现振荡。

8.4 2017年市场行情的预测结论

通过以上背景趋势、技术层面和基本层面分析,2017年的市场行情可能会出现以下态势:

8.4.1 2017年,热点品种数量将相对2016年减少。市场的关注度,一方面与该品种交易量成正比,交易量越大关注度越高,如党参、当归和黄芪等;二是与涨价相关联,涨幅越大关注度也越高,如三七和草果等。随着市场上行态势放缓,水库的水位提高,预计2017年的市场热点品种将比2016年有所减少。

根据2016年热点品种规律,以及对2017年综合指数来源的200个品种筛选,除了黄芪、甘草、党参、当归和枸杞子等这些大宗品种外,以下20个品种最有可能加入热点品种序列(如表12)。

表12 2017年预计会加入热点品种序列的前20位品种

表12(续)

预计2017年下列品种可能会出现价格上涨:一是金融属性明显、易于控盘和存储的品种,如三七、人参、黄连和西洋参等;二是野生资源不可持续的品种,如蝉蜕、茜草、白头翁、淫羊藿等;三是易受天气或疫情影响的品种,如桃仁、板蓝根等;四是产能尚未完全恢复的品种,如白术、桔梗、知母、远志、辽细辛和辽五味子等;五是需求增长明显的药食两用品种,如茯苓和薏苡仁等。

8.4.2 2017年家种药材生产相对过剩但还不至于“烂市”。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因药市行情的高位运行,国内中药材生产热情高涨,特别是多个连片扶贫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的西部省份,扩大生产非常明显;而传统的主产地,品种优势更为突出和集中,对于短周期的药材生产,积极性较高。这种现状,从2016年下半年药材种子种苗价格的火爆情况,可反映出来(见表13)。因此,预计2017年,家种药材会出现下列特征:一是1年或半年生的家种药材,多数产能将出现增长,如白芷、瓜蒌和板蓝根等;二是价处高位的品种,产能恢复较快,但不是高峰。如知母、桔梗、白术、防风等;三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品种,产能恢复仍需时日,如三七、黄连、辽细辛等。

2017年相比2016年,国内家种药材在2017年仍不是产能高峰期;同时在“水库理论”作用下,需求方将持续进行常态化的库存。故预计2017年家种药材生产,整体会相对过剩,但还不至于“烂市”;部分中长周期品种的行情,甚至会继续上行。

8.4.3 野生药材的资源不可持续加剧,野生99指数稳步上行。随着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对中医药原料需求增长,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多个以野生来源为主的药材,早已陷入了恶性循环,即“越采越贵、越贵越采;越采越少、直至消亡”的境地。

表13 2016年种子种苗热点品种价格涨跌情况

在野生资源配套保护政策和家种不能及时跟进前提下,野生品种的行情稳步上行,已成为近10年野生99指数的常态。预计在2017年,这种尴尬现状仍难以改变。

8.4.4 优质优价进一步增强,大量劣质药材濒临滞销困境。无论是新版药典,还是即将实施的《中医药法》,都将确保药材质量放在了核心位置。低质药材(如地方习用品、代用品;低含量;或高农残、高重金属残留的药材等)、甚至是假冒伪劣药材,生存空间会更加逼仄。这些低质劣质药材,其实就是水库底部的“泥沙淤积”,如不及时清除,既会影响库容;又会造成下游水质的混浊。在这种背景下,优质药材的品牌和价格优势,会进一步放大,畅销价涨;相反,低劣药材会面临滞销价滑困局,最终被扫出历史舞台。

8.5 不可预测因素可能影响市场行情运行的重大事项

8.5.1 行业内外资本加速进驻中药材原料端,扰动行情。进入2016年后,行业内外资本进驻中药原料端并深度影响市场运行。股市、房地产等投资收益预期降低;而2016年的市场行情又让多个投资者尝到甜头。预计2017年,在中医药行业整体向好刺激下,可能会有更多资本参与到中药原料端。

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即从业者的行为改变,导致炒作之风盛行。中药材行业正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混乱走向规范,由粗放走向细分。这种发展阶段特征,一方面会加快去中间环节,对市场经营户和中间商功能的弱化;二是生产经营门槛抬高,吊销GMP资质增多。

表14 2017年有可能因资源难以为继而价格上行的10个代表性品种

众多中小饮片企业和散户面临生存挑战和压力,会将更多精力投入预期性存储(俗称“压货”),与资本和需求方争抢有限货源。众多的“老鼠仓”存在,是药材“水库”中不确定力量。小水库的“垮坝”,往往会造成大水库水位变化,甚至酿成灾害。

8.5.2 政策性的改变,导致市场行情的波动。如中医药中长期规划、中医药法,以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两票制、取消临床医构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中药颗粒剂的放开;甚至是政府出面调控药材价格等,都可能给造成中药材行情带来重大影响。

这些政策改变,可能会对从业者心态、市场行为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并最终反馈在行情波动上。

8.5.3 气候或疫情等突发性因素对行情造成的影响。从多年行情跟踪来看,春季的疫情和天气变化,对年度中药材行情刺激作用明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关联性,有极大概率会导致2017年春季出现严重“倒春寒”或持续干旱甚至诱发相关疫情。如果不幸言中,则果实子仁类、或抗病毒类药材品种行情,就会再起波澜,业界不可不防。

9 结语

未来3~5年,中药材产业都将处于改革和新体系建立前的动荡期。变数和新生力量层出不穷,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举,但始终充满向上和正能量。

2017年,由于中医药产业的光明前景,预计企业和资本投入中药原料端热情不减;而现代“行业水库”建立,正开始梳理和规整混乱落后的贸易流通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上大下行情屡屡发生。

但也必须看到,行业的水库才刚刚开建,无论布局的合理性还是堤坝的牢固性,依然相对脆弱。部分企业甚至盲目在地震带上建坝、或建立的只是“土坝”,洪水一来,势必出事故。而与水库配套的水位监测、排洪扬沙、下游水利渠道、终端自来水管道等都不完善;利用“落差”发电(即期货市场)功能也没有形成。迫使需求企业还需要自己去源头建坝取水——这本身就是发展和过渡阶段的无奈之举,不是真正的中药材现代贸易流通体系。

在旧体系崩解,新体系不完善背景下,投资方和业界需高度警惕——与2016年相比,过高行情可能再次造成风险蓄积——首先是中药材的过高价位,会在一定程度抑制需求,局面或类似当前的楼市虽高位运行,但部分热点有价无市;其次,会否造成盲目生产再次加剧,部分品种出现“大水泛滥”,而危及刚具雏形堤坝安全。

未来,政府、社会和资本力量必须形成合力,尽快建设从水源地到用水终端的现代化供水体系。包括:出台各项中药材“水质”标准、水库建设、水利设施标准;打造基于源头的信息监测体系、品质净化保障体系、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的仓储物流体系;建立“水电站”、水源水利保护基金等资本进出通道,让泛滥的资本力量转化为动能,真正为行业健康发展所需,为民生所用。

通过以上建设,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降低民众“用水”中转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中途水质污染机会,实现全程质量保障可追溯。最终让水库中优质净水通过现代化水利设施和自来水管道,惠及终端需求方,惠及千家万户。

AnalysisandProspectofChineseherbalmedicinemarket

JIAHaibin

(ChengduTianDiWangInfoTechLtd,Chengdu610091,Chian)

The article in 2016,reflecting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 quotation in Chengdu Comprehensive world network 200 index for the upward phenomenon,the technology and the basic level of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water base era of the key conclusions,the theory and the the depth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operation in 2017. Through technical analysis,market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the 2017 market forecast,recognized the annu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olatility.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matched with industry reservoi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quotation;annual inventory;policy blowout;capital get together;traditional circulation system structure;reservoir era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2.023

2017-01-10)

猜你喜欢

行情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