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领妈妈还是全职妈妈

2017-09-21

中国生殖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职职场陪伴

生了孩子,工作与生活就一定要做出取舍吗?

现如今,经常有人把这样徒增焦虑感的人生困惑拿出来讨论“为难”我们的宝妈们。当然,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着千千万万的妈妈们都曾面临过这个困惑,或者一直处在难以选择的内心纠结中。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前讨论或者必须马上做出抉择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无法预测未来,即使预测了,未来也有着它自己的走向。而且当你真的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已经走到了抉择的边缘,选哪一个其实心里早已清晰,只是不忍心放下另一边而已。所以,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并不构成问题的问题。

舍弃工作,回归家庭

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3岁以前的母亲陪伴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来源。母亲全职在家的确可以更多地陪伴孩子,对孩子的需求更明白,可以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信号得到了回应,刺激了孩子更愿意与外界沟通,这种长时间的“默契”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以及感官能力都有提升作用,内心的满足可以支持他更愿意去探索世界,而不必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个人待在这,时刻去寻求亲密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安全感”。这些对于全职妈妈来说,虽然容易做到,但毕竟长时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免脱离原来的工作轨道,而且脱离越久就越容易“回不去”而改作他行。长时间的劳心劳神也可能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及时发现并作出调整,就可能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夫妻感情。

忙碌的上班族

职场妈妈也不要质疑自己不称职,更多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呢。可上班没多久,爽爽的感觉转瞬即逝,如影随形的愧疚感成百上千倍地递增,尤其是在孩子哭红了眼圈拉着你的手不肯放的时候,让你反复思量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太自私了,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一段时间过后,孩子和你逐渐适应了这种安排,孩子也找到了新的情感依恋,这时的妈妈又开始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和自己不亲,于是就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补偿策略:一种是无论孩子要与不要都会“买买买”或者是超出孩子正常需求的过度满足,孩子大了也依然抱着,端着碗喂饭的宠溺型母亲;另一种则是由于陪伴时间过少而缺乏对孩子内心需要的体察,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焦虑型母亲。之所以称之为心理补偿策略,是因为她们非常清楚,自己舍弃的不是家庭和孩子,而是自己作为一位母亲的天职与本能。

所以,现在发现了吗?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谁也不能只站在此岸去艳羡、评论或者指责彼岸的那一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输赢参半,为什么心里像是摁下了葫芦起了瓢,放下哪个都心有不甘呢?

其实,只要我们敢下决定,并问心无愧,勇于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伪命题就会不攻自破。之所以会难以决定,更多的还是害怕去面对未来的结果。

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位可以通过工作来体现自身价值感和存在感的职场女性,那我建议你不必待在家里过长时间,回到你熟悉的环境对你、对孩子都是有益的。如果你是一位更擅长并关注育儿领域,家中经济状况允许或对物质要求不高的母亲,可以陪伴你的孩子更长一段时间,相信你也会收获与付出同等的回报。

萧伯纳曾说过:“想工作的就去工作吧,想陪伴孩子的就留在家里吧,反正最后都会后悔的。”后悔是源自于人性中永无止境的欲望,对于内心欲望的把控才是活在当下亟待解决的命题。

猜你喜欢

全职职场陪伴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陪伴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陪伴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