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合抱石说起
——中国生殖文化地图(1)

2017-09-21

中国生殖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伏羲妈祖女娲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龙子龙孙哪里来?显然不是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确实与石头有关。

晋陕交际的壶口瀑布,激流中有块沉浮的石头,被称为合抱石。据说是伏羲、女娲兄妹媾和的证据。

合抱石,距壶口瀑布有一段路程,而且必须水位合适才可一览容颜。这块貌似两段的石头,实则为一块,沉浮起落间似是合抱。

当地人说少有见过此石的,其实看见、看不见都不重要。山岳河川,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搂搂抱抱”的事情很平常。重要的是合抱石的传说,关乎人类繁衍。

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估计类似电影《2012》的场面,山呼海啸,天崩地裂,生命如刍狗,纷纷陨落。只留下伏羲与女娲兄妹两人,生殖繁衍后代的担子自然就落在他们的肩膀上。可起初女娲不情愿,于是伏羲哥哥说,咱们弄两块石头,从山上向山下骨碌,如果石头合抱在一起,证明上天准许咱们在一起;否则就作罢,人类即使灭绝也算活该。

于是兄妹俩站在山上扔石头(另一种说法是往山下推磨盘)。石头二合为一,人类自此得到救赎,果真天无绝人之路。如此看来,人类的命运竟掌握在一场类似掷保龄球的游戏中,一击即中。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多部委负责人频频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发声,呈现出两大强烈信号:一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必须得到充分认可。没有民营经济的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基石将不牢靠,高质量经济发展将举步维艰。二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高度关注,并释放出自上而下动真格地解决民营经济所遇问题的决心,让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

其实伏羲与女娲兄妹和亲的传说,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婚姻状态——血缘群婚,也被称作兄弟姊妹婚。

那时候的女娲恐怕也没那么忸怩,但是啥事都讲究个“合法合规”,总要找个正当理由。合抱石的故事,或许就是后人存心给女娲添上一条“羞涩”的尾巴。

合抱石,沉浮于滔滔浊浪之中,不仔细观察,似乎还很难发现踪影。或许比不上什么田黄、鸡血之类名石的知名度,它却是一块意义重大的石头,世世代代伫立在母亲河中,具有非凡风采。

需要说明的是,在伏羲与女娲的故事中,谁为主动,不同地区版本不一。甘肃省天水市,据说是伏羲与女娲的故里。那里则传说是女娲先有动议,不情愿的是伏羲。女娲动用神仙来说合,但是伏羲死活不肯。于是,神仙就说仙人峡的山洞里,有个女人想与他成亲。等伏羲爬进山洞,发现女子头上顶着一块鹿皮,苫着脸面。伏羲说:“你我成亲,顺应天理人伦;仙人媒配,此作洞房。”伏羲把那鹿皮揭开,才发现是女娲。此时,伏羲觉得天意难违。

据说,后来结婚时候新娘子蒙红盖头的风俗便源于此。

最典型的伏羲与女娲媾和图中,两人为人首蛇尾,交尾缠绕,或许寓意着人性与动物性的交缠,本能与理性的挣扎。

在汉文化中,女娲作为生命的缔造者和生育神祇的地位,一直都非常稳定。中国很早就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混沌尚开,人类还未诞生。女娲来到黄河岸边,以黄泥巴为原料,捏出一个又一个的人。时间久了,女娲觉得效率太低,便用柳条沾着含有泥沙的河水一甩,泥点纷飞,批量生产芸芸众生。还有一种传说,女娲用手捏的就成为高贵之人,用柳条甩的就成了卑贱之人。滚滚红尘中,如何能分辨出谁是手工制造,谁属于柳条子批量生产,这就是个戏谑的玩笑。

只是在这样的传说中,伏羲出局,女娲单打独斗。这从侧面反映出人类的确曾经经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史,男性的作用忽略不计。子宫才是孕育生命的温床,男根只是工具。过河拆桥,或许那真是让男人威风扫地的时代。

时至今日,中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仍保留着大量祭祀女娲的庙宇。而对于民间而言,祭祀女娲的目的就是祈求子嗣。

河北省涉县的娲皇宫,应该算得此类庙宇中的极品。这座娲皇宫始建于北齐,至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此地集古代建筑、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而作为这一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23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

图片说明:人首蛇身造型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陕西绥德发现的汉墓砖刻中,这种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镌刻在夫妻合葬墓墓室的石门上。

图片说明:涉县的娲皇阁以铁索挂阁于峭壁的方式,造成活楼效果,设计精巧,雄伟壮观。

但是历史上最为久远、等级最高的官方祭祀女娲活动,应该始于山西。

山西省万荣县有一座“后土祠”,供奉后土娘娘。所谓“后土祠”,其实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坛。

曾经询问当地人,也有人说后土娘娘与女娲不是一回事,不过更多的人坚持后土就是女娲。因为后土是最高的女性土神,即地皇,而古代所谓三皇中的地皇就是女娲,所以后土与女娲应为同一神灵。大地之母与生育女神,应该是同一神祇。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祈扫地为坛于睢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才迁至北京。

官方祭祀后土的目的,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民间对女娲的期盼似乎更单纯,祈求子嗣。

万荣后土祠,的确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虽然几经损毁重建,但祠内各建筑雕刻富丽,琉璃鲜艳。尤其那座“品”字戏台,国内罕见,堪称建筑精品。三个舞台相衔接,同时可上演一出戏剧,也可上演三出戏剧。

北方拜谒女娲,南方信奉妈祖,例如,福建沿海地域。但有特例,华北地区的天津却把南方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妈祖奉为生育神祇。

天津是一座典型移民城市,早期居民依靠渔业为生,崇拜妈祖不难理解。后来海岸线渐渐退后,许多人改变了行业,但在天津仍然保留着供奉妈祖的庙宇——娘娘宫。虽然规模不大,却号称中国三大著名妈祖庙之一。

祭祀妈祖的原本意义,主要在于护佑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天津渔民“转业”之后,依然希望妈祖娘娘继续为民服务,妈祖就成为专业的送子娘娘。

风俗从来不是一成不变,总要与时俱进。

旧时代,妈祖神龛周围放置着许多泥娃娃,祈求子嗣的妇女需要把泥娃娃悄悄地“偷”回家,名曰“拴娃娃”。因此过去天津家庭中常常摆放着一尊泥娃娃,叫作“娃娃大哥”,因此,天津男性彼此称呼,即使对方为长子,也不称其“大爷”,而称其为“二爷”,家中以“娃娃大哥”为长。

随着年龄增长,“娃娃大哥”需要更替。起初为稚气天真的胖小子,最后就成为一位白胡子耄耋老人。更换“娃娃大哥”叫作“洗娃娃”,就是到娘娘宫附近捏泥人的铺子,买回来一个符合年龄特征的新泥人。

以还愿的名义,实际上为捏泥人的民间艺人创造了卖点,就像今天商家搞出些节日的名堂进行促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生殖与婚育文化观察一个地区的风俗人情,或许也是比较不错的角度。

图片说明:秋风楼外景。

猜你喜欢

伏羲妈祖女娲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女娲
伏羲创八卦
妈祖祭典
女娲造人与补天
伏羲画卦
女娲造人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