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切怀念当代茶圣吴觉农

2017-09-18林乾良

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学茶叶

林乾良

深切怀念当代茶圣吴觉农

林乾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西泠印社资深社员)

中国自古以来被人崇为圣贤者,必有大功业之建树,并能影响一代人。当代茶圣吴觉农就是如此。今年是他诞生120周年,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以及当年他对我的谆谆教诲,令我激动万分。敬撰此文,以申“高山仰止”之忱。

我是医学界人士。1950年,千里负笈从福州到杭州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招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留院,后又被卫生部于1956年调上海中医研究班学习,可谓第一代西学中。在数十年的医、教、研工作中,我分别从中医临床、中药研究、养生保健、本草文献、食疗等5个领域中都碰到茶,令我大感惊奇。一经深入研究,感到盏盏一茶魅力万分,使我如痴似迷。当然,这里也有个基础:我家曾以种茉莉为生,也算是茶农吧。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已积累了不少的手抄资料,最后下决心于1982年暑假进行最后的冲击。八方托友人代查,并把范围扩大到“经史子集”。最终的成果,是形成了茶史与茶功效两大块初稿。由于开学后接受了老年医学的新任务,就把初稿搁置起来了。

1983年,机会来了。首次在杭州召开的大规模(全国性、会期六天)会议向我提出了邀请。“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集中了当时的茶、医、文化三界名流。在参会论文中,我积十多年研究提出的《茶史片甲》与《茶叶药用之研究》受到了与会者的鼓励。尤其吴觉农、庄晚芳、刘祖生、王家斌、胡坪、程启坤、陈宗懋、童启庆等,对我十分亲切。当时我就有种感觉,与茶人相交如饮清茶,真是君子之交也。由于大家的好意,这两篇文章很快就在《中国茶叶》发表了。

吴觉农(1897~1989)是浙江上虞人。1916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农业学校,1919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华农学会总干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副主席、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主任等职。建国以后,历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等要职,为近现代的茶学、茶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为此,他才备受后人尊敬称他为“当代茶圣”[1-5]。

在会议期间,我向会务组借了一部自行车,回家一趟拿笔墨纸砚,来往几十里,就为求他老人家在宣筏上为我题“茶寿”两字。可见,他老人家的书法是颇见功力的,无论是字形的结体间架或是用笔的起承转合,以至整体的布局章法都中规中矩,形神兼备。左下方落款8字:“吴觉农时年八十七”。

吴老对我的最大恩惠,是在肯定了我之前对茶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茶疗”一词[6-7]。得到他和王季午两位泰斗的鼓励后,我奋斗15年出版我的名著《中国茶疗》。该书在国内外都创造出不朽的记录。国内由两家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过三种版本。另外,还有台湾版(改名《我的第一本茶疗》)、美国的英文版和波兰的波兰文版。没有吴老的鼓励,我就不敢提出“茶疗”这个新词,更不用说后来构建出“茶疗学”体系来了。

伟哉吴觉农,承先启后,功莫大焉!

1 刘祖生,王家斌.论吴觉农茶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10周年.茶叶,2007,33:125-128.

2 潘根生.重读茶树原产地雄文感知吴觉农学术研究.茶叶,2007,33:132-135.

3 高麟溢.弘扬和继承吴觉农茶学思想——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08周年.茶叶,2005,31:75-76.

4 童启庆.吴觉农先生是茶人的榜样.茶叶,2005,31:81-82.

5 王建荣.沿着当代茶圣——吴觉农指引的方向前进.茶叶,2005,31:211-213.

6 林乾良.茶疗专题讲座.茶叶,1993,19(3):47-51.

7 林乾良.陈小忆.《茶疗专题讲座》:第二讲减肥的茶疗.茶叶,1993,19(4):49-52.

猜你喜欢

茶学茶叶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