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日葵菌核病制病机理和综合防治技术

2017-09-16赵伟权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子囊花盘菌核

摘 要: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是向日葵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生产环节,是促进向日葵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向日葵有效供给、拓宽农民精准脱贫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和发展向日葵经济的重要保障。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40d左右,有效积温3000℃左右,年降水量400mm左右,易发生旱涝灾害,也特别适合向日葵种植,每年向日葵种植面积平均在3.34×108m2左右。2016年夏末初秋由于降雨量突然增大,防治不及时,造成向日葵菌核病的大规模爆发,籽实质量严重下降,绝大多数地块颗粒无收,导致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生产中向日葵病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指导农民识别该种病害,做好防治,减少损失,同时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技术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53

1 分布与危害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是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浸染导致的一种世界性普遍发生的向日葵病害,能够造成向日葵茎部的腐烂、茎杆折断、花盘腐烂等症状。我国向日葵菌核病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种植地区危害十分严重,其发病株率可高达10%~30%。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地区、宁夏固原地区,严重的地块发病株率可高达80%以上。一般地块由向日葵菌核病造成的会减产10%~30%,严重的高达60%。由于向日葵菌核病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其是目前向日葵生产中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2 症状与病原

向日葵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可浸染植株的各个部位,造成茎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症状类型有根茎腐型、茎腐型、盘腐型和叶腐型4种。以盘腐型和根茎腐型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危害最为嚴重。本文在这里着重介绍的是盘腐型症状对向日葵的影响,也是本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病害。盘腐型症状最初出现在花盘的背面,当花盘受到病菌浸染后,首先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随后扩展蔓延并使,整个花盘受害,花盘的组织变软并腐烂。当环境中的湿度很大时,在浸染的花盘上可以看到白色绒毛状菌丝生长。菌丝能在花盘中的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的黑色菌核。严重的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症状可以导致向日葵颗粒无收。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目,核盘菌属。其菌丝体绒毛状白色,能够浸染向日葵根茎部,造成根茎腐烂。在营养缺乏和环境条件恶劣条件下形成黑色的菌核,菌核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形成多个子囊盘,子囊盘内生有子囊和子囊孢子。

3 发病机理与流行规律

向日葵菌核可以在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间越冬。种子内的菌丝及种子间夹杂着菌核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种子带菌率一般在3%~13%之间。带菌的种子播种后,轻者可浸染幼苗根部或根茎部形成根茎腐型症状,重者可以导致向日葵幼苗的死亡。土壤中残留的菌核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可以直接萌发形成菌丝,并通过直接或伤口处侵入的方式来浸染向日葵根茎部,造成典型的根茎腐症状。当土壤中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时,菌核最易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中的子囊孢子弹射出来后,能够随风、气流传播到向日葵的茎或花盘造成茎腐及盘腐症状。当发病部位形成菌核成熟后,又可以落入土壤中作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降雨量、温度及光照均有相关性。在向日葵播种后,如果温度适宜,土壤潮湿,菌核萌发形成菌丝体后能浸染寄主植物的根部或根茎部,引起根或根茎部腐烂。向日葵菌核病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最适温度在10~25℃,最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80%~90%。菌核是否萌发形成子囊盘主要与7月下旬和8月上旬的降雨量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和温度相比,湿度是决定菌核是否萌发形成子囊盘的主要因素。土壤中残留的菌核一般在1~3cm土层中极易萌发形成子囊盘;当菌核被埋入土中7cm以上则很难萌发出土。当遇到连续降雨及降雨量较大的年份,土层5cm以上的菌核极易萌发形成子囊盘并出土。出土后的子囊盘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中弹出,借助气流传播,落到向日葵的茎杆和花盘上,在高湿度的条件下萌发并完全侵入,并造成典型的茎腐或盘腐症状。向日葵的花期与子囊孢子的弹射期是否吻合及吻合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向日葵菌核病特别是盘腐症状的发病程度。环境条件适宜时,落在向日葵花盘上的子囊孢子可以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蔓延到整个花盘需要10~20d。因此,适当晚播,使花期和雨季错开,能够降低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的发生程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可以进行冬季灌水处理,能使菌核病的发病率降低40%~50%。此外,低洼、潮湿、通风不良地、连作地发病重,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施用磷肥、钾肥辅以微量元素,不仅能够提高籽仁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向日葵整体抗病性。

4 防治技术与措施

由于自然界缺少向日葵菌核病的抗源材料,因此,针对向日葵菌核病,目前主要以农业措施辅助、以化学防治的方法为主。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4.1 建立无病留种田

向日葵种子经过脱粒后,菌核可混杂在种子中间进行传播。因此,向日葵制种和繁育基地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查。如制种田有菌核病发生,一律不能作种用,另外,也不能从有菌核病发生地区引种。

4.2 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耐菌核病品种

食葵品种可以选择龙食葵2号、赤葵2号、巴葵118、T33、JK518、科阳1号等;油葵可以选择7k512、法国A18、CY101、S31、白葵6号、NC209等。

4.3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

菌核病发生的地块,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菌核,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但一般在3a后活力大大降低,所以采用禾本科作物作为向日葵轮作对象进行轮作换茬,能大大降低菌核病的发生概率,轮作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endprint

4.4 深耕土壤

由于菌核在5cm以下的土层不易萌发,因此,向日葵地块一定要进行深松深耕,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层中使其不能萌发。

4.5 适当推迟播种期

在保证向日葵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能降低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4.6 大小垄种植

在原等行距基础上,隔2垄去掉1垄,使大行行距达到80cm,小行距达到40cm。通过大小垄种植不仅改善地块的通风和透光,还能降低田间湿度,减轻菌核病的发生。同时,大小垄种植还能充分利用边行效应增加产量,便于在花期进行化学农药的喷施。

4.7 搞好田间卫生

收获后一定将发病株、残枝败叶、发病的花盘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来年的初次浸染来源。

4.8 合理使用肥料

建议氮、磷、钾肥的施入要适中,适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的使用量,不仅可以使向日葵幼苗茁壮,植株生长健康,同时还可以提高向日葵的整体抗性水平。

4.9 生物防治

由于种子夹带和土壤中残留的菌核是来年初次浸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利用生防制剂来抑制土壤中菌核的萌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对向日葵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效,在播種时与种子混合后一起播种。

4.10 药剂防治

4.10.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10%盐水进行选种,除去菌核、病粒、秕粒。洗净晒干后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剂与种子比例为1:50)。同时25%戊唑啍水乳剂和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也可以用来拌种,以防治核盘菌对向日葵根茎部位的浸染。

4.10.2 花期及时喷药

当向日葵现蕾开花后如遇连雨天,或本身就是重病连茬地块,应及早用药防治。药剂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盛花期喷施。每隔7d 1次,连喷药2~3次,对向日葵盘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4.10.3 土壤处理

播种时可以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以0.25kg/667m2),与细干土配成毒土,然后随种子施入垄沟或穴中。配置毒土时,所需要的细干土量依据当地的播种方式和器械的情况自行确定。

作者简介:赵伟权(1970-),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囊花盘菌核
红心曲来源Thermoascus aurantiacus QH-1 的生长代谢特征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小蜜蜂与向日葵
膨化法提取鹿花盘胶原蛋白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