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线上知识社群看媒介融合

2017-09-15陈硕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摘要:制作人想把观众引导到网络上增加黏度,受众想在网络上引起制作人的注意获取信息,因此一个良好的场所的出现会为节目的发展提供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知识社群成为了粉丝最常光顾的地方。知识社群不仅可以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还是维持受众忠诚度的良好途径。这一现象在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中呈现出完美效果。一场制作人与观众之间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的游戏成为了早期知识社群推动节目生存发展的范例。线上知识社群存在的意义被展现出来。

关键词:线上知识社群;媒介融合;受众粘度

美国真人秀节目《幸存者》(2000)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一档系列节目。在节目中,16个人通过智慧、社交、策略等技巧为赢得巨额奖金展开激烈角逐;在节目外,关于制作人和观众围绕节目情节发展所展开的竞争也悄然上演。《幸存者》的确属于互联网时代的电视节目——它就是供人们来讨论、分析、判断、猜测的[1]。拆穿行为的存在是因为旧媒体和新媒体存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差异。美国电视连续剧在本土播出半年以上才会进行国际推广,只要不同地域的人不交流,他们依旧可以获得初次体验的新鲜感。但是,一旦粉丝们利用互联网开始传播相关信息,那关于地域和时间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拆穿《幸存者》的行为就是利用网络、透过知识社群所展现出来的集体智慧的一个实例。

一、数字环境下,知识社群里的拆穿行为

媒体融合时代推动的是公共话题,很少有人是在隔离的环境下观看电视节目的,互联网为参与者提供了分享知识和提出意见的机会与场所。《幸存者》的拆穿者们不断寻找有关结局发展的征兆,各路人马以不同的身份提供各种“内幕消息”来对节目的获胜者、剧情发展以及各种蛛丝马迹的小细节提出猜测和质疑,并且要赶在制片人公开节目情节之前将这些结果公布。这就是他们的拆穿活动,是吸引《幸存者》粉丝的唯一活动,在参与拆穿和分享的活动之余,他们也会撰写自己喜爱的节目人物的原创小说并上传到网上。这一系列的举动加大了人们对该节目的兴趣,忠诚度加深,参与度提升。

二、社群的分支——精英团体的出现

在最理想的乌托邦中,莱维想象着整个世界是一个单一的知识文化运行,我们处理各种问题的办法不仅仅是依靠各自独立的团体,这些团体之间存在着竞争,膨胀与日益落伍的危险[2]。随着节目的发展,“智囊团”——作为原先单一知识社群的分支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庞大的规模。“智囊团”的主要调查工作是在有着密码保护的网站上完成的。人们常抱怨他们将最有价值的线索封锁了,而“智囊团”内部人员却表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线索的准确性。确实,“智囊团”的出现改变了普通知识社群“一家独大”的场面。自主、自愿、开放的特点虽决定了知识社区内会不断地有线索供大家分享,却不可避免的容许了虚假、错误信息的存在。而智囊团的出现则缓解了这一现象,它代表着等级制度在知识文化中的回归[3],它试图创造出一个精英群体,使得他们拥有一个完美的团队以及准确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并且成为了何时公布信息、公布哪些信息的决策人。就像出现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一样,这里的信息更可靠也更具有价值,甚至说会更值得人们相信。事实证明,“智囊团”的拆穿活动的进行的确更顺利且结果更准确。

三、利用知识社群

不论是智囊团还是普通社群,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拆穿”或者为节目增加噱头。其实,拆穿就是节目粉丝和制片人之间的竞争:一个群体鼓励争议试图搞到相关的消息,而另一个群体则拼命的保护秘密。随着拆穿信息日益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开论坛中,主流新闻媒体也纷纷转载,因此,除了制作方本身花钱做的宣传之外,主流媒体的出现更使其成为了吸引眼球的话题。拆穿行为的存在使得节目更像书籍,如果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瞥一眼最后一页就行了[5],这是保障收视率的最好辦法。

毫无疑问,制作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将观众引导到互联网或者是其他可以讨论的场所中去,这些场所成为了宣传节目以及拉拢赞助商的最好机会。这种过程催生了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兴趣,扩大了粉丝在节目上的投入,而对于制作者来说,观众通过互联网传递出来的信息使得整个节目的可控性增强。只要粉丝发现了一点点能够帮助他们预言最后胜出者的线索,节目组就会立刻改变下一集的风格,毕竟前一期节目在播出的时候后几期节目还在剪辑中。所以,若能巧妙运用集体智慧,不论是对于哪方来讲,一个双赢的局面都会在知识社群中诞生。

四、知识社群的不稳定性

知识社群具有自愿性、临时性和策略性等原则[7]。心理群体本就可以分为异质群体和同质群体。人们不会停留在不能继续满足他们知识和智力需求的社群里,因此这种社群的结合和解散也相对灵活[7]。在目前粉丝经济盛行的情况下,这样的网上社区可以轻易的界定,粉丝们可以轻易地从一个节目迁移到另外一个节目,并且当一个社群解散后,他们会转向不同的方向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接受新的任务。群体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可以给其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会成为一种担忧。在《幸存者》这个节目案例中,随着拆穿行为的扩大和拆穿者人数的增多,它已经从原本制作人偶尔喜欢和他的粉丝们玩的趣味小游戏演变成了一种威胁。它不断地改变着节目的制作方案,寻找新的亮点来满足不再会轻易被满足的观众。

五、结语

我们把知识社区的形成看作是草根媒介融合的重要环节[8]。其实融合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因为它鼓励消费者获取新信息并把分散的媒体联系起来。融合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通过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来实现【9】。而知识社群就是依靠共同的智力兴趣而产生的。我们不指望知识社群的融合过程中那些不确定因素可以快速解决,在媒体运行方面,我们依旧处在一个长期的过渡时期。媒体人只能不断的调整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寻求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商务印书馆 2011年

[2]克里斯·赖特《窃取真人秀》未发表的会议论文乔治敦大学 2004年2月7日

[3]莱维《集体智慧》第61页

[4]马歇尔·塞拉““遥控器”《纽约时报》 2002年10月20日

[5]艾米莉·娜斯邦““电视:出乎意料的结局的终结”《纽约时报》 2004年5月9日

[6]陈军《基于实践社区平台的组织知识共享问题研究》重庆大学 2010年

[7]郭敏张黎《基于知识社群的企业管理构建与研究》 2013年7月

[8]邓胜利《WEB2.0环境下网络社区理论研究综述》 2010年5月

作者简介:陈硕(199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就读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新闻业务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