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医院临床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2017-09-15夏冬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医学科骨干

袁 松,夏冬梅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新建医院临床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袁 松,夏冬梅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目的 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以适应新建医院医疗业务水平的发展,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方法 建立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并不断加强培训基地护理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培训人员建立完善的轮科培训方案,制定并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立多角度的综合考评等方法培训护理骨干,提高护理骨干的临床综合能力,促进护理工作的安全与发展。结果 通过对培训人员知识获取调查、综合考评成绩以及对培训基地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统计分析显示:建立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护理骨干的急救操作、应急抢救和组织管理能力。结论 建设护理骨干培训基地,是当前形势下提高护理骨干业务水平效率最高、投资成本最低的方法。培训基地能为医院培养实用型护理管理人才,为新建医院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护理管理者;培训基地;专业

护理骨干培训基地的实施是护理在职培训的深入,针对护理管理人员采取的一种培训方案,旨在巩固和规范护理骨干的抢救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协调和管理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本科室业务[1]。我院正式营业三年来,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护理团队年轻,大部分管理者年资尚浅,经验不足,应急抢救及协调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护理骨干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护理骨干培训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自2015年起承担起护理骨干的培训任务,本文就我院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和探讨。

1 现状分析和思路设想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是一所按三甲标准建设的公立综合性医院,正式营业三年来,医院下设19个护理单元,护理队伍结构年轻。为解决新建医院护士长、高年资护士等管理人才的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的现状,我院护理部决定选用部分科室作为护理骨干培训基地,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培养综合型高级护理人才[3]。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作为我院临床重点科室,自开业以来,长期邀请中山一院外派护长轮流前来指导工作,亲自参与到日常工作中,及时改正不足和改革工作模式,使得两个科室各方面提升较快,能够承担起我院急救、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同时作为本地区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当地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和官兵的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两个科室已外派培养护理师资 8人次,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护理要点,整体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急救能力。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试行一年多来,培养护长10人次,护理骨干14人次。

明确建设培训基地的目的,制定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评审细则,挑选有能力胜任培训护理骨干的基地。以提高护理骨干的临床综合能力为目的,加强培训基地全员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培训方案、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设立多角度的 综合考评和质量控制、调查培训人员满意度问卷和培训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及时追踪与反馈,形成培养护理骨干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全面提升的平台,达到培训人员与培训基地同进步、共发展。

2 培训基地的挑选

护理骨干培训基地是培养全能型护理管理人才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我院护理部针对培训基地的选择召开全体护士长会议,通过护长自荐、全体护士长讨论、推荐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作为我院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其原因是: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是评价医院医疗危重急救水平的标志,自医院开业以来,两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急救能力不断提升。护长一致认为通过在两个科室的培训,能够规范和巩固各专科抢救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培训人员的观察能力、抢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制定的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评审细则,对两个科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鞭策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能够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为护理骨干培训基地的选择制订了评选标准。

3 临床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3.1 建立培训方案

护长和高年资护士在本科室发挥指导、主持作用,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整体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护理部根据护理骨干志愿,合理安排和调配,实行培训基地护长整体负责制,采用导师全程负责制,临床跟班制到独立上班制的培训方式,由工作制度、职责到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使用,吸痰、气管切开配合等专科操作流程与护理、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等全方位课程设置,试行护士长轮训3个月,高年资护士轮训3-6个月的培训方案,根据分阶段目标教学,定期考核和评价、持续质量改进,轮训结束实行自我鉴定和护理部考察双向评定,填写满意度调查和培训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达到培训的持续质量改进。

3.2 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师资队伍是培训基地的评价主体,针对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两个培训基地,制定带教老师的条件,选拔优秀的带教老师。重视全员带教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定期选派护理人员前往广州、惠州等周边地区参加各种专题学术讲座和管理学习班;定期选派护理人员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参与国家级《临床护理教学新理论和教学技能》学习班并要求获得带教老师资格证人数大于60%;参与各项操作技能比赛、临床辅导小课比赛,加强岗位练兵;参与教学公开课的制定和授课,实现全员教学,教学相长。

3.3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急诊、重症医学科针对培训时间长短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教学目标。护士长一个月的轮训周期以周为单位,制定每周理论和操作目标,设立每周重点掌握内容。护理骨干3~6月的轮训周期以月为单位,制定每月理论和操作目标,设立每月重点掌握内容。教学目标由简单的熟悉环境、物品放置、制度学习、基础仪器使用逐渐过渡到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流程、专科仪器操作、文书书写,最后掌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急救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及自我职业价值体现,旨在通过理论、实践、思想和能力等多方面多元化的目标培训,为医院培养全能型人才[4]。

3.4 设立多角度的综合考评

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制定多角度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考核方法:(1)单项考核: 护士长协同带教老师,单独对培训者进行一项指定的理论操作考核,如常见仪器的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等。(2)多项考核:为临床培训阶段考核的主要形式。考核培训者对某一常见病种的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工作方式、方法与效果,了解培护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熟练程度。(3)综合考核:对培训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个人鉴定、带教老师评价、医护人员反馈,综合考试考核成绩和护理工作实绩,确定护理骨干培训工作完成的综合评价成绩。

4 效 果

4.1 培训人员的知识获取分析

护理骨干的知识掌握程度,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培训周期结束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分别向护理骨干发放自行设计的培训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培训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程度,从基础知识、专科操作、病情观察、急救能力、团队协助等5大点共20个知识点调查,每个知识点设有完全掌握、掌握、了解、熟悉、完全不熟悉等5各等级进行评价,共计100分。截至2016年6月30日,19名已完成培训的护理骨干进行培训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

表1 护理骨干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分)

4.2 培训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

培训周期结束时,向护理骨干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对带教老师、病区护长、带教方法和模式、病区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并征求培训期间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当场填写并回收,经过百分之量化统计,对2015年~2016年上半年参加培训的护理骨干进行出科时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护理骨干满意度调查结果及综合考评成绩(分)

4.3 培训人员的综合考评成绩

护理骨干的综合考评,是培训阶段的效果体现,护理骨干从开始培训即进行评价,通过自行设计的综合评价表,包括对培训人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思想态度、工作能力、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进行考核评价量化[2]。在轮训结束时,统计出个人综合成绩。经统计,对2015年~2016年上半年参加培训的护理骨干进行出科时进行综合考评,见表2。

4.4 培训基地培训质量持续质量改进

在培训全院护理骨干的同时,培训基地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每个培训周期的结束,都能在培训人员的评价表及满意度调查表上发现不足之处和好建议,病区护长与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案,以确保在下一个培训周期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如此,在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形成PDCA循环,实现培训基地培训质量持续改进[2]。

5 讨 论

5.1 团队协助意识增强

培训人员在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团队协助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任何一项抢救和疾病护理,都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上班是断续的,但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确是连续性的,需要团队共同完成;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患者生命的成功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急诊抢救室多名患者需要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及时检伤分诊分流、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突变需要紧急抢救、同时收入几名重症患者等等离不开团队协助配合。

5.2 个人职业价值感增强

培训人员获取知识的同时,个人职业价值得以提升,使命感更加明显。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模式和病房不同,其特殊性也彰显出来。看到病人命悬一线的从救护车里推出来,立即送入抢救室,上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吸痰、导尿、遵医嘱用药、床边心电图等等,不到一个小时,亲手抢救的患者从昏迷到病情稳定,听到患者家属的感谢之声,护理的职业价值感油然而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每一位白衣天使的使命,在护理骨干培训基地,这种使命感愈加强烈。

5.3 注重护理质量与效率共同提高

通过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两个培训基地的学习,护理骨干在急危重症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能以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为指导,及时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并能立刻准确的进行处理,把握一分一秒,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每项护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有什么病人和抢救出现,唯有随时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方能应对住未知事件。培训人员也将这种工作模式带入到病房,进而提高全院护理工作效率。

5.4 建议采用应急演练的方式以加强学习效果

培训人员建议某些病例在培训期间未接触,单纯靠理论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希望能组织应急演练,以加强培训人员的印象。针对培训人员的建议,护理部、科护长及护理骨干培训基地护长讨论,认为此方法切实可行,决定试行三个月,经试行,培训人员一致认为运用应急演练的方法获取罕见病例的护理知识要点是一项很好的学习形式。在全体科区护长会上讨论、决定将运用应急演练的方法获取罕见病例的护理知识要点写入培训方案。

6 小 结

护理骨干是衡量一个医院护理专业队伍建设能力的标准,新建医院护理骨干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科室的工作效率、质量和业绩[5],甚至影响到整个临床医疗业务的发展。建立护理骨干培训基地,为本院护理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平台,旨在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提高临床护理骨干的专业技能及应急能力,并将所学本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以适应新建医院的不断发展,保证患者安全。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J].当代护士,2012(6):9-12.

[2] 张晓静.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临床护理进修培训基地建设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6-9.

[3] 徐 霞.临床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现代杂志,2015,21(32):3935-3938.

[4] 王丽梅.目标管理与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基本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现代杂志,2015,21(20):2444-2446.

[5] 陆 骏.护理管理者领导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现代杂志,2015,21(3):332-33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4

A

ISSN.2095-8803.2017.15.157.03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医学科骨干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与认证一体化实施的思考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骨干风采展示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