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2017-09-15王正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手术室满意度手术

王正雅

(启东市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通 226200)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王正雅

(启东市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通 226200)

目的 研究手术室内采用护理标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内采用护理标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可以减少手术室工作差错性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标识;手术室;管理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中对广大护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患者的法治理念也正在不断的增强,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相对较复杂,广大护理人员、医师、患者在手术室内的流动性水平较大,因此,使手术室护理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1]。本文主要研究手术室内采用护理标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1~66岁,平均(35.8±5.3)岁;男24例,女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3.2±0.6)天;观察组年龄24~62岁,平均(35.1±5.6)岁;男26例,女1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3.0±0.4)天。两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信息标识:在每位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手腕部佩戴一个相应的信息标识,可以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落实护理工作提供一定方便,患者病情程度不同所佩戴的标识的颜色也应该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普通患者佩戴绿色标识,新生儿佩戴粉色标识,压疮高危患者佩戴红色标识,跌倒高危患者佩戴黄色标识。②药品不良反应及过敏史标识:由于不同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过敏史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置于影响的输液架上,每位患者所应用的输血瓶上应该详细注明其过敏史和疾病史,确保手术室期间的输液治疗无误。③引流管道和输液标识:在相应的管道上标记清楚管道主要功能和使用的具体时间,同样也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以便更加直观清晰,容易辨别。④设备标识:为了保证手术室内所使用的相关设备的性能完好,需要做好各项具体的标识,标识应该包括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相关工作参数、操作注意事项等[2]。

1.3 观察指标

手术操作时间、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利用术后病房访视的机会,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以下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手术共计操作(84.67±10.24)min,观察组共计操作(60.37±8.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5.6%,观察组为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手术室属于一所医院的临床工作最为前沿的一个工作岗位,工作量大、手术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属于手术室工作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出现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对相应护理服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其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是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期间应用护理标识模式,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这种护理工作管理模式也将成为临床管理工作的一个细节部分,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错误和疏忽的一些环节,进行不同颜色标识,可以使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4]。相关研究指出,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对应用的器械、药品等进行具体的标识,不仅仅可以使手术安全性提高,还可以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护理标识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使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水平提高,充分说明护理标识对于手术室护理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仅可以起到充分的警示作用,还可以使广大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使手术室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5]。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陈柳云.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6(2):42-50.

[2] 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唐晓英.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77-1178.

[3] 陈国平,张健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3,20(18):1668-1669.

[4] 吴雪琼,马 继,陈 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

[5] 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

B

ISSN.2095-8803.2017.15.155.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满意度手术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手术之后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