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7-09-15阿丽娅朱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体征主观常规

阿丽娅·朱马

(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700)

·外科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阿丽娅·朱马

(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7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颅底骨折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JOA症状评分对2组护理前、后症状情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护理前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底骨折患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颅底骨折;护理效果

颅底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钝性暴力引起的颅盖骨骨折,患者发病后能引起脑组织、颅神经损伤,导致骨折线向颅底延伸,严重者将穿过颅底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等,从而继发颅内感染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对于颅底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要,但是护患者治疗时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患者预后较差,临床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显示[2]: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用于颅底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降低临床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但是该结论尚需要进一步验证。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取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颅底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12月~2016 年11月医院收治颅底骨折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6~60)岁,平均(45.63±4.31)岁。骨折原因:12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不明原因。观察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5~63)岁,平均(47.01±4.43)岁。骨折原因:11例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不明原因。入组患者均符合颅底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均经过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2组性别、年龄及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向患者宣传教育颅底骨折的发生原因、骨折后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骨折、治疗方案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3]:(1)一般护理。颅底骨折患者发病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对于昏迷患者,抬高床头30°,患侧卧位,可以借助重力作用使得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部位,有助于局部组织粘连,避免发生脑溢液等。同时,入院时尽可能让患者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避免刺激性、坚硬食物。(2)病情观察。颅底骨折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 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入院后应完善相关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3)对症护理。对于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外漏者,应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避免颅内发生感染,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头部,使得脑组织贴近硬脑膜漏空部位。同时,护士加强患者口腔护理,避免颅内压突然升高[4];同时,护士可以借助患者重力作用使得脑组织移到颅底硬脑膜裂缝部位,促进局部粘连。采用JOA症状评分对2组护理前、后症状进行评分,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最高得分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护理质量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护理前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分)

主观症状 临床体征 日常活动受限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5) 4.12±1.01 7.12±0.92 2.02±0.40 4.43±0.69 6.70±1.28 10.92±1.02对照组(n=25) 4.46±1.02 5.41±0.74 2.01±0.47 3.09±0.53 6.81±1.23 8.39±0.93 t 1.094 20.194 0.489 21.285 1.295 22.49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3 讨 论

颅底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由于外力作用引起,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治疗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并未考虑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导致护理质量较低,预后较差。近年来,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颅底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2组护理前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能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等多角度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动态了解患者病情情况,让患者掌握更多关于颅底骨折知识,使得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5]。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骨折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临床表现等,从而能配合医生、护士治疗,促进患者早期恢复,降低临床死亡率,避免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颅底骨折患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 詹昱新.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8(5):310-311.

[2] 罗民新.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预防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4):3080-3081.

[3] 王述煊.46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82-183.

[4] 任海云,张俊青.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预防颅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3):111-113.

[5] 吴瑕,王彦君,乐建新,等.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9):618-619.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5.64.02

猜你喜欢

体征主观常规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常规之外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