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糖糖尿病

徐 坤

(贾汪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11)

心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徐 坤

(贾汪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11)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干预;2型糖尿病;护理;不良情绪

为了解心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现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56.7%)、女13例(43.3%),年龄45~76岁,平均(54.6±4.8)岁,病程9个月~15年,平均(4.7±1.5)年;对照组男14例(56.0%)、女11例(44.0%),年龄47~75岁,平均(53.8±5.3)岁,病程7个月~14年,平均(4.5±1.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为:①健康宣教:对患者做好2型好糖尿病知识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2型糖尿病、掌握其基本的防治对策,具体的宣教方式可以有一对一指导、集体健康讲座、印发健康知识小册子等[1];②定期访视: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每周给患者打电话随访一次,每月上门访视一次,以便随时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治疗指导[2];③用药指导:耐心指导患者胰岛素和各类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方法、注射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3];④血糖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详细记录下其血糖变化,并指导患者在家自主检测血糖;⑤运动指导:督促患者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等,以增强其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心理干预措施为:①收集患者的资料,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诊断和心理评估,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4];②积极与患者沟通,若患者过度悲观,则首先应详细给其讲解2型糖尿病的危害,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其次要多鼓励和开导患者,多给其讲述一些治愈的例子,以提高其信心;③若患者过度乐观,则首先应肯定其积极的心态,其次应委婉地给患者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④帮助患者组建病友圈子,组织病友活动,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打气,互相提供治疗经验,共同克服疾病[6];⑤建立全程化干预模式:建立全程化干预模式,全程跟随患者的病情发展,根据其病情发展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及调整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定期与患者沟通,针对患者当下的心理状况予以心理疏导,随时给患者提供健康咨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DS和SAS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SDS评分(分) SAS评分(分)观察组 干预前 54.67±5.25 49.74±5.11干预后 40.54±7.38 39.38±5.24对照组 干预前 55.14±5.18 49.92±5.44干预后 48.75±6.91 45.26±5.16

2.2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表 [n(%)]

2.3 血糖控制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表 [n(%)]

3 讨 论

2型糖尿病乃临床常见病。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2型糖尿病若控制不当,则可能引起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但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根治困难,大多数患者长期处于疾病折磨之下,负性心理较严重,治疗信心不足。为此,必须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排遣不良情绪,建立治疗信心。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可以得出结论: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肖秀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5,(16):121-123.

[2] 任翠萍,李 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4):17-19.

[3] 尹 红.心理护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阴虚质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06):101-102.

[4] 周海燕.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96-97.

[5] 周定群,谢文娅,邓德芬,钟城垚.心理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不良情绪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05):146-147.

[6] 王保红,赵伟河,田希星,李 平,王 恒.心理护理在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01):88-90.

[7] 何晓璐.心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71-172.

[8] 袁方玉.心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8):930-93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5.48.02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