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2017-09-15吴晶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住院

吴晶晶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吴晶晶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目的 探究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佛山市罗村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住院期间内病死情况予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第一救治、溶栓、出院等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诊到达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救治2 h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0.58%),对照组病死率为(28.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科室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采用改良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得救治流程更加规范,缩短救治时间,减少死亡率,从而促进救治患者成功率的提高,值得应用。

急诊科室;急性心肌梗死;改良急救护理流程;救治效果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继而发生心肌缺血、坏死的病症,该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其被死亡率约为10%~18%,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的关键步骤在于及时纠正可逆缺血组织,掌握救治的最佳时间,从而减少死亡率,有效缓解病症。改良护理流程是对以往的护理流程加以改善和规范,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本文通过对佛山市罗村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实施改良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佛山市罗村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3~68岁,平均(65.5±4.2)岁;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0±4.7)岁;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接听求助电话,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跟随救护车出诊,到达现,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做心电图检查以及多功能心电监护检测生命体征变化,返回急诊科协助患者家属完成挂号、交费及疾病相关术前准备等工作。

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步骤如下,①针对患者病情及结合其既往史和疾病表现出的大汗、胸前区疼痛等症状,在呼救电话的作用下给予患者正确地指导其自行现场救治,尽量保持语气平缓的安抚患者和家属,保持其冷静,并就地取平卧位,切记不随意挪动;②通过电话嘱咐患者快速口服300 mg阿司匹林。针对胸痛者,立即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嘱咐其舌下含化,有助于药物快速达到药效;③针对家里有氧气吸入体检者,应给予给予患者氧气支持;④当救护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实施心电图检查、止痛剂等治疗措施。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查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及发生ST-T变化,检测患者心率、血压及呼吸灯各项身体指征变化,通过与患者交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以便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⑤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做好转运准备、解释及途中配合等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提高救治成功率。此外,在转诊同意书中签署本名,并联系急诊科室、检验科室、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 促进疾病救治的绿色通道的形成[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治疗2 h后患者疾病症状(基于胸痛缓解、S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时间)改善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救护车出诊到达、第一救治、溶栓及住院等时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病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对比治疗2 h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情况

救治2 h后,观察组疾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2 h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情况 [n(%)]

2.2 观察对比两组救护车出诊到达、第一救治、溶栓及住院等时间

观察组第一救治、溶栓及住院等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出诊到达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救护车出诊到达、第一救治、溶栓及住院等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救护车出诊到达、第一救治、溶栓及住院等时间(±s)

住院时间(d)组别 n 出诊到达时间(min)第一救治时间(min)溶栓时间(min)观察组 38 15.8±8.3 11.2±5.7 44.7±3.5 16.5±10.3对照组 38 15.3±8.1 14.7±8.7 14.7±8.7 22.0±12.6 t 0.266 2.074 19.721 2.083 P 0.791 0.042 0.000 0.041

2.3 观察对比两组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病死情况

观察组发生4例死亡,病死率为(10.58%),对照组发生11例死亡,病死率为(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病死率较高的心血官疾病,其多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而引发心肌出现局部缺血,继而坏死的现象,常表现出持续性胸前区疼痛、心律时常且合并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3-4]。此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给予救治,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可通过求救电话对发病患者进行现场自我救治指导,能够有效缩短第一救治时间,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电话与患者交流且基于适当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不良心理,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进行自我口服用药、就地平卧休息,及时帮助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实施救治,建立静脉通路、适当氧气支持、止痛剂以及利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及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能够拿进一步了解病情进展,从而对症治疗,有助于在接下来的转运工作和进一步治疗做好充分准备[5-6]。由医护人员讲解转运途中配合工作及住院治疗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静滴患者死亡率。针对转运过程中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立即联系急诊、化验及手术室等科室,利于抵达医院展开及时治疗工作,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间[7-8]。

本文就佛山市罗村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实施改良急救护理流程,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第一救治、溶栓、住院等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救治2 h后观察组病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急救护理能够为患者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的几率,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急诊科室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总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护理流程,能够减少病死率,为患者赢得很多救治机会,值得推广应用。

[1] 郑淑芳.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509-1510.

[2] 宋杏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72-73.

[3] 宋晓玲.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303-304.

[4] 张晓琴.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效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17):90-91.

[5] 张密香,石义红.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脑出血手术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105-3107.

[6] 刘志萍,朱叶春.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提高脑出血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34-235.

[7] 祝丽红,凌桂莲.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3):7324-7324.

[8] 吴丽梅.改良急救护理措施在食物中毒急救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0-24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5.43.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