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系统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邓 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邓 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 研究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HDMA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实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是能够有效改善心理情绪及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抑郁症状;康复效果研究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老年人群。通常脑梗死患者会伴有抑郁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导致不配合,进而患者病情加重[1]。于此同时,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极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针对脑梗死患者更好的进行护理治疗,降低抑郁症发生,我院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实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降低了患者心理情绪,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2],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4.2±2.1)岁;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3.8±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内容涉及常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详情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沟通,让患者了解其护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促使患者改掉错误的观念,并对患者康复治疗有序进行操作。对患者病情采取的康复措施要具有针对性,以加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要多鼓励患者,支持患者;对脑梗死病情发展、治疗措施、预防方法等宣教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加治疗配合度,并定期对患者肢体康复进行监测,对异常状况进行开会讨论,并做好解释工作,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使患者建立治病信心。

1.2.2 康复指导

患者入院后帮助患者肢体摆舒适体位,并指导患者多进行翻身练习,并按摩患者软组织,每天2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当稳定后,可采取适宜的活动,比如:弯弯手指、自行穿衣等。为强化患者步行练习,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下肢进行坐位练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搀扶,帮助患者站立平衡并进行跨步练习,如练习过程中患者有头晕、头痛等情况要立即停止。患者治疗一周后要进行语言练习,指导患者伸伸舌头,并鼓励患者发音,进行顺利2周可进行基本交流,否则要进一步强化练习过程。

1.3 疗效标准

护理治疗4周后,患者抑郁状况选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失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两种评分标准,得分越高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观察组HDMA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HDMA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HDMA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组别 例数 HDMA 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对照组44 44 10.2±2.9 13.7±3.5 9.2±2.8 11.4±5.7 t P 5.108<0.05 2.298<0.05

3 讨 论

脑梗死发病率高,对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对患者生活影响甚大,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脑梗死患者一般会伴有抑郁症状,因此,科学合理的康复练习及心理护理对病情缓解意义重大[5]。因此早期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作用很大。脑梗死病造成脑组织发生损伤以及神经功能造成缺失,促使患者心理发生障碍,抑郁情绪较高,影响治疗配合,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治疗的首冲条件。因此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宣导、心理康复锻炼、肢体功能练习等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是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增强患者机体最大程度恢复。通过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证实,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恢复是非常重要的[6]。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实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是能够有效改善心理情绪及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间娣,谢美琼,林映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55-156.

[2] 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137-137,138.

[3] 杨丽凤,杨丽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72-73.

[4] 刁 静,余 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5):90-91.

[5] 黄波霞.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0):1367-1368.

[6] 巫梅岚,陈楚君,梁玉玲,等.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437-43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5.21.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