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境下壮锦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017-09-13刘赞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壮锦传承发展

刘赞

摘要:壮锦的历史悠久,它是壮族人们灿烂的文化创造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壮锦工艺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传统的壮锦工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需求。对于壮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个外来推动力实现壮锦工艺的再生,这也是传统工艺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现代语境 壮锦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78-02

壮锦的历史悠久,它是壮族人们灿烂的文化创造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壮锦工艺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传统的壮锦工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需求。对于壮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个外来推动力实现壮锦工艺的再生,这也是传统工艺发展的一个趋势。

壮族传统手工艺自古以来比较突出,尤其是壮锦工艺。多少年来,壮族人民一直把它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编织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装饰艺术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壮锦工艺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它将何去何从?该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并能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色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这是如今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

一、壮锦文化的基本概况

(一)壮锦工艺的历史渊源

壮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是壮族人们灿烂的文化创造之一。色彩从单色发展到多色,纹样从简洁明了发展到繁缛厚重,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壮锦的伊始可以追溯到贵港汉墓出土的黑底桔红的织品残片,上面织有早期的回纹。唐代,壮族的各种土布大为流行,广泛地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并作为贡品敬献给宫中使用。然而,真正能称为壮锦的织物出现在宋代,当时的纹饰主要是以几何方格纹为主,单色调、素雅且厚重。宋王为了满足军用,甚至还在四川设立了蜀锦院,途径广西,当地人们吸收了蜀锦工艺,并创造了壮锦,将其一并上贡。明清时期,壮锦工艺以绚丽的色彩、精湛的技艺驰名中外,深受皇庭贵族的喜爱,图案也增加了龙与凤等祥瑞。不仅如此,壮锦还开始呈现世俗化的特征,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壮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及装饰品,壮族妇女还会编织一些精品作为女儿出嫁之用,这在今天一些落后的壮族地区尤为可见。直至清末民初,壮锦才开始衰落,只在一些旅游景点还能瞥见其风采。

(二)壮锦的艺术特征

壮锦选用的植物和矿物染料,天然无公害。虽然制作者都是来自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但是其设色、纹样、构成方式等特别讲究,极具民族风图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之美。

1.纹样的分类

壮族人以大自然中的物象为题材,将其刻意地夸张变形及抽象处理,织成壮锦。纹样大致可以分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文字纹、主题性纹样等,其中以几何纹最为突出,经过了壮民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都浓缩成了精华,隐喻了某种图腾观念。常见的有云雷纹、水波纹、方格纹、席纹、羽状纹、菱形纹等,植物纹表现的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几种植物。壮族人崇拜花,相信人死后都有灵魂,都会依附到花园里,甚至认为有一位花婆主管着人类的生育,常见的植物纹有:梅花纹、桂花纹、荷花纹、树纹、菊花纹等;壮族人十分崇拜凤凰,因此在壮锦上经常能看到凤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他们认为雷神之子是青蛙,这在壮锦上也有所体现,青蛙拥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充分反映了壮族人强烈的生殖崇拜。除此之外,常见的动物纹有:蝴蝶纹、龙纹、虎纹、鱼纹、鸡纹等;文字纹主要有回字纹、田字纹、山字纹、卍字纹、囍字纹、寿字纹等,其中以卍字纹最为显著,并赋予了特定的符号意义;主题性纹样围绕传统的故事情节进行刻画,如双龙戏珠、蝶恋花、狮子滚绣球、鱼戏莲等,还有当地广为流传的刘三姐故事,这些无不展现了壮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2.色彩的搭配

壮锦色彩搭配自由奔放,设色艳丽且厚重,通常是暖色调为主,冷色调为辅,色彩丰富,有的多达十几种。因为制作者都是普通的壮族人,以妇女居多,所以在用色方面十分大胆。常以对比强烈的对比色和互补色来凸显主题,打破了常规,红配绿也不觉得俗气。画面有统一的基调,并用复色进行过渡,在周边还用白色或灰色的线与面结合,显得更加别致。

3.构成方式的选择

壮锦的构成方式看似随意,其实变化有序,点线面的平面构成方式,体现了壮民的别具匠心。壮锦常用连续纹样来构成画面,尤其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居多,画面工整对称,节奏感强,韵律十足。复合纹样常以几何纹做底,上面织有植物纹做装饰,层层叠叠,讲求层次感。在多种几何纹结合的画面上,制造了曲与直、疏与密、大与小、动与静等变化,使得画面更加耐人寻味。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还常用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与变异,让画面灵活生动。壮锦构成方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壮民的智慧和技术的水平。

(三)壮锦的文化底蕴

壮锦是壮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工艺形式,人们从大自然万事万物中获取灵感,将其物化为美丽的图案,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民俗节日,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壮锦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如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图案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飞禽走兽的图案中是人们对其神力的渴望;云雷纹更是人们去病消灾的诉求等,这些丰富的元素都化成了一个个情感符号,赋予壮锦特殊的文化底蕴。

二、壮锦工艺的现状及运用

当代壮锦工艺行业缺乏创新,其产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对人才的引进,更别提培养创新型人才。生产研发壮锦工艺产品的企业又大多是模仿加工传统经典工艺品,不但鲜有超越,而且批量生产很容易将辛苦做出来的东西沦为廉价的地摊货,忽视了壮锦工艺产品品味的提升,其实也是文化品牌的提升。因此,解决壮锦产品创新问题也迫在眉睫。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肯定了文艺的重要性,而且他强调把文艺放到历史、时代、民族、人民的语境中,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壮锦工艺要放到现代语境中去重塑自身的魅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长存发展。

现实生活中,关于壮锦纹样的运用并不多,主要运用于服饰设计、公共空间及平面設计中,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大厅藻井的设计运用了镂空的壮锦图案;历往南宁民歌艺术节的舞美设计也常运用到壮锦题材;壮锦在《广西民族风俗艺术》一书的书籍装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近年来,还涌现出一部分壮锦题材的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

三、壮锦工艺的发展趋势

很显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壮锦工艺已经无法适应商品社会的需求。对于壮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借助一个外来推动力来实现壮锦工艺的再生,这也是传统工艺发展的一个趋势。将壮锦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来进行设计创新与研究开发,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出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使游客更好地体会当地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刺激游客对地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壮锦文化演变成了一种视觉符号,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虽然收获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传统技艺却一点点的在流失。人们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年轻一族甚至都不愿意去接受传统工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真正能践行的人却少之又少。壮锦工艺需要后继有人,我们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才能领悟到它的魅力,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思路,让壮锦工艺走向世界。总之,对于壮锦工艺的传承,我们要坚守,对于壮锦工艺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代共进。

参考文献:

[1]邓超雄.壮族审美意识探源[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2]左汉中.民间织锦——湖南民间美术全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壮锦传承发展
织千年壮锦 传万代匠心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