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2017-09-13朱雯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学体系应用型

朱雯

摘要:公共艺术专业作为目前的新兴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公共艺术专业的背景,针对应用型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实践教学体系,从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起源、学科内在规律等方面剖析原因,对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空间、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公共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公共艺术 应用型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168-03

一、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是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城市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设计及程序,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几乎每门专业课程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包括课程中的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前的校内外实习等。

但是目前,我国使用的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体制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限于软硬件及对教学体制的缺陷,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良好的结合,实践教学无法很好的实施和开展。在国外,大多数艺术设计学院基本是全程实践的教育模式,在专业学习的早期就了解未来职业的实际需要,入学开始就进入了职业角色。面对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如何让专业学习与今后的职业密切联系,就需要在校期间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将专业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把设计思维转化为设计成品,成為了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对学科人才培养的作用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综合多维的系统,它的过程包括:考察、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后期反馈,落实到公共艺术设计领域,就是在全面系统的认识实践教学中各层面、各维度的训练目标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社会需求,通过实际动手来检验设计理论的成效,从而快速进入职业轨道。

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的设定中,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和优化教学体系,拓展教学空间,保证大部分课程均有在工作室完成的项目,每学期都有课程项目与企业对接,搭建企业型设计实践结构,让学生通过实际训练来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有较高创新实践能力,并勇于创新实践的设计人才,高校应针对自身条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在结合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体系。

三、公共艺术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上都有所探索和改进,但与预期的实践教学成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符合人数的班级教学规律,不具备为学生创建教学实践平台的能力,基础设施、工作室等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严重阻挠了正常的人才培养的实施,归纳起来主要是缺乏清楚、系统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软、硬件方面的问题。

(一)重感性设计轻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设计教育的理念源自于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艺的传授,是在“车间”“工作室”里完成,那时虽然实践的条件简陋,但是概念清晰,教学目标明确。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国内,在新旧教学交替的形势下,出现了一段对实践教学非常模糊的时期,实践教学演变成了一种的专业教学的代名词。随着设计专业的大幅度扩招、合并,包豪斯课程体系的引入,国内许多一流的高等院校也是在2000年以后再次提出实践教学,“实验室”又被慢慢认可,但因为对包豪斯教学体系中“艺术”与“技术”的片面理解,大多数高校的设计制作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验室内的实践教学只是摆设,从未真正理清实践在应用型学科中人才培养的关系。

(二)课程分布的不合理

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没有明确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概念和理论之初,许多高校存在着许多“行政先行”的现象,尤其是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中,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过多,占用专业基础课的时间。并且,在满足学生学科课程多样性、向西方先进经验学习的要求下,大幅度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及时间分布,往往形成了真正实际的专业训练不足,而课程的广域引导又不够,导致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后期的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缺乏整体性、长效性,既无法实现通才教育,又无法形成专才教育的模式。

(三)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体现成果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目前很多的公共艺术实践课还依附于理论课之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都是由任课教师的主观判断来执行,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分配比例。还有一些院校是将此类课程独立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进程之外,专业教师脱离实验室的授课程序,认为实践课程的功能只是对设计表现的辅助,直接由实验室的技师进行创作指导,导致授课的内容及方式上千差万别,甚至教学大纲的缺失都是被认为可以理解的,学生在进行实际创作上很有难度。在这个问题上,既有教学质量的监管不到位,又有专业教师对实践创作的不重视。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困难

高校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也是实现公共艺术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的关键之一。虽然高校也开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培训等工作,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并未起到根本性的变革,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实践技师的配备,原有的学历低、老龄化的现象十分常见,而在新进人员的定位上,实践教师作为教辅人员,又将一批有实用专业背景、高学历的人才挡在了门外,实验室的师资配备不足,使得实验室的实际实用效益远未发挥,这也成为了实践教学难以实施推行的重要因素。

四、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endprint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路围绕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并行的地位,重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训、实习、设计考察、训练与设计竞赛、虚拟课题的制作等许多传统专业之外的环节统筹安排,全面整体的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实践教学不间断的与理论课程并行的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的系统工程,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更应该针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整合上,结合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形成完整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综合培养。在第一学年,学生对设计还没有系统的了解,无法进行构思,制作成品,但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最终应用性工作也不限于此,还必须有二维、三维的空间训练、视觉组织等应用,这类实践型课程主要是培养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技巧能力。第二学年的专业理论课上除了学习设计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设计思维制作成设计成品的市场调研、制作工序、实践概念、部分仪器的使用操作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最终的实践课程的实操环节是个综合性的表现,要让学生利用本专业的之前学到的知识及技能,结合不同角度的知识考虑问题,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维视角有效的处理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最终完成自己的设计方案,使学生的实操能力不断地提升。

(二)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

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标,高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计实践场所与设备,教师也要采取更多的教学形式,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才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就要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应该沿袭包豪斯在教学体制上的“技术”和“艺术”并重的双重教学方法,每门课程都有设计理论基础教学和专任技术的教师共同教授,重视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的教学机制。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度,针对学生发现的不同问题,随时可以得到专业上的专项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己的个性,满足多元化的解决渠道,有意识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设计实践的能力。并且这种“工作室”模式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专门有目的的针对各种竞赛,打开学生的各种设计思路,了解新工艺、新材料等,大胆提出自己的实践设想。另一种更多的了解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专项的设计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此外,还要采取有力的鼓励措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各校之间的交流等实践项目,形成学习、应用、生产的良性互动。

(三)培养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师资队伍

在实践课程及实践方式、场所调整之后,针对目前的公共艺术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最理想的狀态是有计划、有针对的引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些人员应具备实际工作领域的一定职称,如: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有丰富的公共艺术行业内设计操作的实践运用能力,能快速的融入到高校的一线教学。或者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分步骤的将现有的一些教师派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了解一线的生产流程及工艺,及时更新。还可以定期聘用或邀请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做实践演示,加强校内与校外实践技术的互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五、结语

当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公共艺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要培养的是创造更多实用价值的高端设计人才,我们必须在遵循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普遍规律下,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空间,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以此建立一个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操作中得到锻炼,提高实战经验,更紧密的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及动向,发挥个性及创造性,早日胜任实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刘李明,何晶.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1).

[3]刘刚田,曹慧敏,马骏.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学体系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