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术英语教学背景下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7-09-13赵宇昕郭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学术英语专业发展

赵宇昕+郭红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在学术英语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值得格外关注。英语教师是学术英语教学活动的载体,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发展前景,关系到外语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本文中,笔者从教师发展理论入手,结合学术英语教学转向和理工科大学的实际特点,认为学术英语教学背景下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注重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行动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术英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教师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对该领域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全国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必影响到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笔者认为,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要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支撑专业学习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大学外语教师队伍。而一切之根本,则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联合神学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的大学教师桑福德(Nevitt Sanford)带领他的几名学生对旧金山地区高校的大学教师开展研究。1971年,桑福德在《声音》(Sounding)杂志上发表文章“学术文化与教师发展”(Academic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美国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最早论文。1973年,“Faculty Development”(教师发展)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乔西 —— 巴斯出版社 (Jossey-Bass Publishers)的期刊《高等教育新方向》(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上。1974年,变化杂志出版社(Changing Magazine Press)出版了《财政紧缩时代的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 in a Time of Retrenchment) 一书,书中讨论了大学教师发展的内涵、重要性及相关问题,引起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著名学者霍伊尔(Hoyle)提出了教师职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卡尔和凯米斯(Carr & Kemmis)探究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即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调整、实践、评价及反思。华莱士(Wallac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反思实践循环理论,即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推动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应该构筑个人知识结构、确立个人发展方向、提升科研能力。

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局限于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译介阶段,鲜有学者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而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对此,潘懋元认为,“中国以往的教师进修和培训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师继续提高的需要。要提高教师水平,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在高校中引入‘教师发展这一概念及其新理念,在学习国外高校教师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基于对高校教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7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同时强调了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二、学术英语教学背景下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师,与综合类和文史类高校的教师同行相比,在专业发展上长期处于劣势。在理工科院校中,一方面,学校的资源配置极大地向理工科专业师生倾斜,而作为承担公共教学基础课的英语教师,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持,研修培訓和学术交流活动偏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被漠视;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课程负担繁重,教学压力大,这也导致许多教师感到时间和精力匮乏,无心谋求进一步的专业发展,久而久之失去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主动学习、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体现在教、学、研的互动过程之中。盖夫(Gaff )认为,大学教师发展是一个提高能力、扩展兴趣、胜任工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个人发展、教学改进和组织变革三部分组成。理查兹和费拉尔(Richards&Farrell)进而总结了促进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十种学习策略,包括自我监察( self-monitoring) 、教师互助小组( support groups) 、工作坊(workshops)、案例研究( case analysis)、 同伴辅导 (peer coaching) 、合作教学 (team teaching) 和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等。综合国外专家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索和模式研究,以及学术英语教学背景下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笔者认为,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行动研究等具体方式得以实现。endprint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外语教师的校本培训,可以由学校的学术机构、院系部门进行组织管理。针对不同的外语教师群体,校本培训应该涉及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例如,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训模式是针对青年外语教师刚步入外语教学岗位,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因此由院系选派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业务水平、责任感强、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教师对青年外语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此外,常见的外语教师校本培训形式包括组织教师基本功竞赛和教师授课观摩,举办名家讲坛、教研能力培训班、及各种专业能力培训讲座等。

校本培训旨在立足本学校和本职岗位,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工科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优势,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二)访问学者计划

访问学者计划既包括教师国内短期进修和国内知名学府访学,也包括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和国际间的合作计划及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外语教师而言,出国访学无疑是很好的自我发展途径之一。通过国外的学习生活经历,外语教师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技能,更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的外语教学大环境下,语言教学其本身的“知识性”正在被弱化,更多人视外语为一种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外语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知晓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的人们如何运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对于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国外访学经历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实践,培养理工科学生兼备科学精神与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行动研究

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成长的结果来进行检验。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也必须在教学实践环境中进行。“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合二为一的最好结合点就是课堂教学。离开了这个结合点,教师发展的研究就可能变为空中楼阁”。吴一安也认为,“外语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困惑、进行思考、学习、发生变化、得到发展的进行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教学行动研究,正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动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行动研究既观察教学,同时又反思教学。因此,教学行动研究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进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师深处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中,应该更多关注“内在、自觉、自发、自主的自我进步与提高”,紧密地联系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行动中谋求发展。同时,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方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Hoyle,E.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In Eric Hoyle &Jacquetta Megarry(Eds.).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London:Taylor & Francis, Inc.,1980,42.

[2]Carr,W.& Kemmis, S.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86.

[3]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CUP,1998.

[4]潘懋元,羅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5]Gaff,Jerry G.Toward Faculty Renewal:Advances in Faculty,Institutional,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学术英语专业发展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