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

2017-09-13汤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学实验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汤俊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时中职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中职物理教学必须充分重视物理学科的实验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分析中职物理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电学实验,通过分析电学实验教学,探索更有效的中职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电学实验;教学设计

电学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应用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电动汽车、路灯,等等。中职物理教学中,电学课程是最常见的课程之一,电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电学实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电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能够合理运用电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职物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多做电学实验,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电学知识运用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要进行实验,就必须用到实验仪器。而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进行的基础,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实验仪器,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像游标卡尺、变阻器、电流、电压表、电阻器等仪器在电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人们用特殊的符号来标记它们。因此我们在认识这些实验仪器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就拿变阻器来说,从名称上我们就能知道,它是可以改变电阻的仪器,但大部分学生开始肯定不明白怎么改变电阻?为什么要改变电阻?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变阻器的电阻值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它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两种类型。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用途和类型等知识。除了要了解类似变阻器这样的基本物理实验仪器,诸如电路保险、电笔、万用表等生活中常用到的电路工具的工作原理、用途等知识也是需要了解的。了解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之后,接下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电学实验仪器。因为如果盲目随意地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会使实验步骤变得繁杂、实验误差加大,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或者无法完成。教师在电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必须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一)便利原则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动手实验来论证物理理论,使学生对于物理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中职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一个实验的步骤过多,实验过程过于繁杂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样的实验达不到锻炼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教学作用。因此,在选择仪器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操作的实验仪器,简化实验步骤。比如选择滑动变阻器时,应该在考虑其阻值变化范围和额定电流的同时考虑是否能够方便地调节电阻大小。

(二)精准原则

选择实验仪器时,应该考虑这个实验仪器是否能使实验数据更精准。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很重要,只有精准性达到要求的实验结果才会具有可信度。但也没必要片面追求实验数据的精准度,只要精度符合实验要求就可以。比如在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入实验时,只要指针偏转刻度超过满刻度的三分之二就符合要求。

(三)安全原则

除了便利原则和精准原则,教师还要让学生重视实验过程的安全,在选择实验仪器时要考虑到安全性。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实验仪器,不但实验结果不准,实验仪器也很容易损坏,从而威胁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时,为了安全,其额定电流必须大于或等于电源的最大电流。

二、通过实验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电学知识的实践性很强,仅仅是书面讲解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认真分析实验原理、观察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方法使学生沉浸在求知探索的氛围中。整个实验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多多动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数据分类记录,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实验中体现的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比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下实验数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这些实验数据是他们自己亲自动手记录的,因此他们会感觉到成就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当电阻大小固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变化成正比。这比仅口头上的陈述效果强多了。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是非常有益处的。

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到了实际动手的乐趣,教师通过实验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探索,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实验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脑思考,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物理规律。比如教师在进行学习电阻定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测量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线的测电阻值。通过分析两根导线电阻值和其长度、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电阻定理。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方法,动手实验并把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比如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导线进行实验,测量出导线的电阻。

三、学生重视实验数据的记录及总结

电路实验成功与否不仅和实验操作方法有关,还与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关。在处理电学实验的数据时,一定要让学生按照实验顺序一步步地记录,同时要用有效数字来记录数据,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度符合实验要求。除此以外,实验数据的单位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列出实验表格,在实验表格中记录下实验数据,然后根据计算公式来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物理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同时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使学生明白实验数据只要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就算是有效数据。比如,在中职物理電学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矫正实验仪器来提高实验数据精度来达到减少实验误差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样的道理,在中职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教会学生在实验中如何保护自己,提高物理电学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在做电学实验之前,除了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之外,还要给学生讲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例如,在进行物理电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不能随意更换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组合顺序,在开始实验之前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在实验仪器通电的状态下,不可以触碰任何带电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安装、操作一些危险性较高的电器设备。为了加强学生对安全的重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注意安全造成人身伤害的例子。比如,有学生没有按照实验规范操作,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检查电器设备,结果触电差点死亡。教师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做一些实验安全操作示范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安全示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电学实验教学方法,通过电学实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其中的实验原理,找出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崇敬.提升中职物理电学实验能力的策略[J].职业, 2016,(29).

[2]庄永彬,卢雪芹.浅析中职生电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职业,2013,(24).

[3]王国强.多元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9).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学实验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实验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和电路的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