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困难浅析

2017-09-11李伦首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李伦首

摘 要:本论文探讨农村小学存在的多种问题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日常教学工作带来的困难和影响,并试图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城乡差距

作为一个扎根于农村三十余年的老教师,我承担了三十几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几乎就相当于他们半个家长,不但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甚至人生观的引导,可以说,小学班主任真真正正是孩子们成长人生中的第一座灯塔,对于孩子三观的塑造和未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几十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懈怠,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教学业绩,但同时,我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感受到农村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困难。

一、农村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困难所在

(一)家庭教育不足

(1)留守兒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静于2015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公布了这样一段数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比10年前增加了240多万,200多万农村儿童独自留守,重庆、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已达到50%。”而我所任教的班级留守儿童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我国农村老人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初中以上学历比例男性尚且仅占27.9%,女性则更低为20%[2],在西部地区显然更甚,所谓的抚养和照顾基本上只单纯的指吃饱、穿暖,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更有一部分监护人由于“隔代亲”等原因对留守儿童大加溺爱。

(2)家庭补充教育不足。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家庭教育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和延续,但农村家庭的特殊情况却使得这种连续教学过程被生生斩断——监护人贫乏的文化知识、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工作之类的贫瘠的思想认识、匮乏的言传身教都使得家庭教育不但没有对学校教育起到补充作用,还生生的拖了学校教育的后腿。

(二)农村思想认识偏差

(1)女童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女童和男童受教育的机会日趋平等。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村,以男性为主导女性从属的社会结构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很多家长对女童的投入和关心相较男童仍然偏少,甚至认为女童只需要“认得几个字,以后出门打工不会被人骗、能算账”就够了。

(2)中等、高等教育率低。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使得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就早早辍学早点赚钱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学生早早知道自己没有深度教育的机会后,义务教育阶段往往也不够用心。

(三)学前教育不足,拖累小学教育的开展

曾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他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对他一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对幼儿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不是第二语言,不是智力开发,而是人的基础行为习惯。但现在部分农村甚至根本没有幼儿园,有幼儿园的条件也十分简陋,基本上就是一个教室、一个坝子,有的幼儿园所有科目由一名教师“包干”,一个老师带几十上百幼儿,精力严重不足,唯一能做的只是看管好幼儿不摔伤、不打架,所谓的“学前教育”形同虚设,更别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基础行为习惯了,进而也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四)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带来的教学情绪

农村偏远、闭塞,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的条件都比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教师的待遇又普遍偏低,有些偏远地方还存在着拖发教师工资或津贴的现象。同时,农村教师的流动性也远远低于城镇教师,基本上一旦进入偏远农村教学,就只能一辈子扎根在农村,“没奔头、没想头”的日子极大的打击了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解决对策

(一)落实随迁子女在当地学校就读、升学政策,改善流动儿童获得公共资源的公平性

落实随迁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当地学校就读、升学的政策,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能使农村儿童受到城市资源外溢性和可及性的惠及,同时开拓农村儿童的眼界,保障农村儿童的公平受教育权。

(二)适当增加政府投入,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适当增加政府投入,公共资源酌情向农村地区倾斜。

(1)不但要根据农村教学条件的艰苦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教师补贴,还要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晋升指标,提高农村教师对未来的期待值,也有利于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招收。

(2)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条件。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3)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增加农村教育用地指标,兴建合格的学前教育场所,另一方面照收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为幼儿的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减少教学矛盾

农村教师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更要耐得住寂寞,可以说到农村去任教的老师基本都是提前做好了这些心理准备的,偶有情绪也可以理解。而媒体为了抓爆点、吸引眼球,总是喜欢将“小事化大”,用“炒作民意”绑架教育部门加重处罚,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也激化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社会媒体应该发挥媒体人的道德心和责任心,看到那些“将一件小事坚持做上几十年”的勤恳和辛劳,发掘教育工作中的正能量,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减少教学矛盾。

参考文献:

[1]胡珊.广安区大安镇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2014,4:88-95.

[2]刘颂.江苏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服务需求调查[J].人口与社会,2015,31(2):64-73.

[3]张旭东,孙宏艳,赵霞等.为留守儿童守住一片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15-06-19(5).

[4]翟晋玉.农村教育:应加强公共资源投入[N].中国教师报,2013-03-2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