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簋读释

2017-09-11黄锦前

史志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镇断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锦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封 475001)

黄锦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封 475001)

本文对新见的簋(kāi guǐ)进行讨论,结合器形、纹饰及铭文等方面的证据,定其为穆王时器,并对铭文内容作了简释。通过对相关铜器铭文的系联,指出器主与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的簋的器主当系一人,他先在豳师任大司马,后迁徙至冀地任职;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召簋的器主召为其兄弟,系师职。簋铭虽简质,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簋 召簋 执驹礼 大司马

嘉德香港春季拍卖会图录《格物致知——泓燊堂吉金》录有一件簋[1][1《]格物致知——泓燊堂吉金》(Chinese Bronzesfrom the Hong Shen Tang Collection),558,中国嘉德香港2016春季拍卖会,香港,2016年5月.新近出版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著录了该器,同时还著录了另外一件私人收藏的同形、同铭的簋.参见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第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06-111.第0438、0439号.,曹锦炎《簋铭文考释》[2]曹锦炎.簋铭文考释.载李学勤主编.出土文献(第八辑).中西书局,2016.(P42-48)曾对其有介绍和考释。我在研读之后,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以请大家指正。

该簋侈口束颈,腹部倾垂,一对兽首耳,方形垂珥,矮圈足外侈。颈饰分尾长鸟纹,前后隔以浮雕虎头,圈足饰两道弦纹。形制、纹饰分别与段簋[3]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篇).三一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P287-289)簋[4]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636,57;故宫博物院.故宫青铜器.153.紫禁城出版社,1999.(P166)、辅师簋[5]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5卷,六一).文物出版社,1996;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P741,142)可比照,属王世民等《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簋的I型3式[6]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P62-65),时代为西周中期前段,约穆王时器。簋内底所铸铭文为:

“王执魏驹”,据上文对簋时代的分析,“王”应指穆王。“驹”是两岁的马,泛指少壮的马。《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二岁曰驹。”“执驹”为一种礼仪,见于文献,前人多有讨论[7]郭沫若.盠器铭考释.考古学报,1957,(2):1-6;李学勤.郿县李家村铜器考.文物参考数据,1957,(7):58-59;后辑入氏著.李学勤早期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38-41;杨向奎.释“执驹”.历史研究,1957,(10):95-97;陈邦怀.盠作骡尊跋.人文杂志,1957,(4): 70-71;吴世昌.对“盠器铭考释”一文的几点意见.考古通讯,1958,(1):90-91;沈文倬“.执驹”补释.考古,1961,(6):325-329;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172-173;辛怡华“. ”——周王朝的良马繁殖基地——眉县东李村盠尊(驹尊)组器再研究.文博,2003, (2):39-40,64;刘海宇.汉代画像石中的絷马图像解读.文物,2014,(5):89-96.。“魏”,地名或国名。系周初成王时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北。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被晋献公攻灭,将其地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以毕万为魏大夫。

“至于冀”“,冀”,国名。春秋时并于晋,为郄氏食邑,故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杜预注:“冀,国名。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国语·晋语五》:“臼季使舍于冀野。”韦昭注:“冀晋邑。”芮城距离河津仅约137公里,铭文云“王执魏驹,至于冀”,历时可能也就在一两天之内。

冀国传为唐尧之后,西周时被封于冀,春秋时期见于上揭《左传》等记载,但西周时冀国的有关事迹则基本不见于出土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因此,此铭或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西周早期的著名铜器令簋[1]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年8月-1994年12月;殷周金文集成8(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以下简称“集成”)4300、4301.“公尹伯丁父贶于戍,戍冀司讫”之“冀”,不知是否与冀国之冀有关。《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著录有一件私人收藏的西周早期的冀父丁尊[2]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11313号.(P344),铭文作“冀,父丁”,此作为族名的“冀”或与其所居住的地名有关。

李学勤曾指出[8]李学勤.尊考释.辑入氏著.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295-297;又辑入氏著.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李学勤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309-313.:

这与上文据器形纹饰定该簋为穆王时器相符合。不过鼄尊(即李说之尊)簋、繁卣等器,其时代应提早至昭王时期,过去将其定为穆王时器偏晚[9]拙文“.宫伯”、“西宫”考——兼谈召公诸子铜器.未刊稿.。

铭文以上文句与小臣夌鼎[10]集成5.2775.“王至于,无谴”、麦方彝[11]集成16.9893.“辟邢侯光厥正事,祼于麦宫,锡金”、麦盉[12]集成15.9451.“邢侯光厥事麦,祼于麦宫,侯锡麦金”及守宫盘[13]集成16.10168。“周师光守宫,使祼,周师丕,锡守宫丝束……”等可对读。

有关铭文的内容先简单解释至此。下面接着讨论有关问题。金文中有关执驹、赐驹的材料并不鲜见,如:

(2)盠尊[5]集成11.6011;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5卷,一六九).文物出版社,1996;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71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眉县文化馆.吉金铸华章——宝鸡眉县杨家村单氏青铜器窖藏.文物出版社,2008.240-243.:器铭:唯十又二月,辰在甲申,王初执驹于斥,王呼师豦召盠,王亲诣盠,驹锡两,拜稽首,曰:王弗忘厥旧宗小子皇盠身。盠曰:王倗下,丕其则,万年保我万宗。盠曰:余其敢对扬天子之休,余用作朕文考大仲宝尊彝。盠曰:其万年世子子孙孙永宝之。盖铭:王拘驹于斥,锡盠驹旁[6]该字旧释“勇”,详参拙文:《金文所见伯懋父及其史事》,未刊稿。下一器盠尊盖同。雷骓子。西周早中期(昭王、穆王)

(3)盠尊盖[7]集成11.60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眉县文化馆.吉金铸华章——宝鸡眉县杨家村单氏青铜器窖藏.文物出版社,2008.244.:王拘驹于,锡盠驹旁雷骆子。西周早中期(昭王、穆王)

(4)作册吴盘[8]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66-567.第14525号.、盉[9]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24-226.第14797号.:唯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王在,执驹于南林,卒执驹。王呼雟偈召作册吴,立门。王曰:“锡驹。”吴拜稽首,受驹以出。吴敢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叔姬盘盉。西周中期前段

(5)达盨盖[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312.图234,图版187.:唯三年五月既生霸壬寅,王在周,执驹于滆,王呼巂趩召达,王锡达驹。达拜稽首,对扬王休,用作旅盨。西周中期前段

(6) 鼎[11]集成5.2742;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876.4.:唯三年四月庚午,王在丰,王呼虢叔召 ,锡驹两,拜稽〔首〕,用作皇祖文考盂鼎,万年永宝用。西周中期后段

(7)晋侯苏钟[12]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第10页图一四、一五;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篇).四二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66-594;上海博物馆编.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上海人民美术,2002.117-118.: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太室,即位,王呼膳夫曰:召晋侯苏,入门立中廷,王亲锡驹四匹,苏拜稽首,受驹以出,返入,拜稽首。西周晚期(厉王)

前人多有讨论,不赘述。本铭云“唯四月,王执魏驹”,与文献所载施行执驹礼的时间一般在春夏之交正相符合,可互证。

铭文云“王执魏驹,至于冀”,王此行至少涉及两个地点或诸侯国,即魏和冀,此二国在西周时期的有关事迹皆鲜见于文献,因而该铭的发现,其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柳红一路挣扎着,她要去问问苏秋琴,苏秋琴肯定知道。这不是真的!是白玉儿骗她的。白玉儿就见不得她和石头好,就来编排她。柳红赶到苏秋琴家,苏秋琴却不在家。她问秋琴姐哪儿去了?白婆婆就瘪瘪嘴,一脸鄙夷的神情,很干脆地告诉她不知道。柳红急了,她说我有急事,白婆婆你告诉我,秋琴姐到底去哪儿了?

簋体宽矮,侈口束颈,圈足沿外侈,下有阶,一对兽首耳,下有钩状垂珥。颈饰垂冠回首体呈S形的夔龙纹,以云雷纹填地,圈足饰一道弦纹。形制、纹饰与御正卫簋[2]陈芳妹.商周青铜粢盛器特展图录.48.国立故宫博物院,1985.266-267;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591.18.皆近,属王世民等《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簋的I型3式[3]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P62-65),时代为西周中期前段。如从铭文字体来看,当比御正卫簋年代略晚,约为昭、穆时器。与本文讨论的簋时代相当,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二簋的器主或系一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入藏有一件召簋[4]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3-274.第05230号;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50).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201-203.,侈口束颈,鼓腹,一对貘头半环耳,圈足沿外侈,有阶。颈部饰分尾鸟纹带,前后增饰浮雕兽头。形制、纹饰与本文所论的簋皆近,属王世民等《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簋的I型3式[3](P62-65),时代为西周中期前段,约穆王时器。簋内底所铸铭文为:

唯四月初吉,王在周,格太室,即位,井伯入右召。王呼内史册令命召曰:“锡汝玄衣、滰纯、韨、幽衡、金膺。”曰:“用事。”召稽首,对扬王休,用作文考日癸尊簋。

召的身份据铭文所述其在周太室被王召见时由“井伯入佑”、赏赐物有“玄衣、滰纯、韨、幽衡、金膺”等来看,应系高级贵族。

膺系马的胸带。《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镂膺。”毛传:“膺,马带也。”检金文赏赐物中有膺者,诸如:

(1)师鼎[5]集成5.2830;曹玮主编.周原出土青铜器.巴蜀书社,2005.302-305.:王曰“:师,……锡汝玄衮纯、赤韨、朱衡、銮旗、太师金膺、鋚勒。”西周中期前段(恭王)

(2)寏盘[6]首阳斋,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中国古代青铜器(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104-105):锡寏玄衣、黹纯、缁韨、幽衡、銮赤旗五日、膺,用事。西周中期前段

(3)七年师兑簋盖[7]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49-450.第05302号.:王呼内史尹册锡汝师兑巤膺,用事。西周晚期

(4)焂戒鼎[1]上海博物馆集刊,(第8期):134图七;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篇).三六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18-419.:韐伯庆锡焂戒弻、巤膺、虎裘、豹裘,用政于六师,用桍于比,用次。西周晚期

上揭例(1)和(3)师、师兑的身份皆为师,例(4)焂戒鼎用云“政于六师”,可见焂戒的身份很可能亦系师,或与师有关。换言之,凡赐膺者,其身份多为师,或与师相关。师鼎云“太师金膺”,似也可佐证膺为师职类所专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召簋的召,其身份或亦系师。书道博物馆藏簋铭云为“师冢司马”,司马与师职的关系很密切。我们知道,西周时期贵族的职务多系世官世职,父子兄弟往往任同一或类似职务。因此,与召兄弟二人分别为大司马和师职,是完全可能的。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著录有一组山西出土的西周早期的师卫诸器(主要有师卫鼎(一)[2]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83.第02185号.、簋(一)[3]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65-267.第04937号.、师卫鼎(二)[4]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3-164.第02378号.、簋(二)[5]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93-94.第05142、05143号.及师卫尊[6]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57.第11786号.、壶[7]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22-324.第12402、12403号.等),我们曾有小文加以讨论,将簋与师卫诸器铭文相互参证,则穆王前后在“北麦”今晋西吉县一带有王师常驻,当可确定。据师卫诸器铭文来看,其驻地应以“北麦”即今吉县一带为中心,自南由今河津市向北延伸至临县一带[8]拙文.近刊师卫诸器研究.未刊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文关于的身份的有关推论。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著录有一件私人收藏的禹盘[9]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51.第14516号.,直口浅腹,窄沿方唇,下腹圜收,底部近平,腹部有一对方环形附耳,左侧口沿设有宽流槽,底部置三个长环形足。装饰简洁,仅在上腹饰两道弦纹。其时代约为西周中期前段。其内底铭文作:

Interpretation on Kai Gui

Huang Jinqian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newpublished Kai Gui,according to the shape,deco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scription evidenc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ra of Gui is the King of Mu period,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Then it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inscription.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of bronze inscriptions.it is found the master of Kai Gui and the owner of Kai Gui that belongs to Japan Tokyo calligraphy Museum collection is the same person,He firstly worked as Dasima in the Shi of Bin Division,later migrated to Ji division. Zhao,the owner ofZhaoGui that belongs toChinese National Museumcollection was his brother,was a Shi,too.The inscription is sosimple,But 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Kai GuiZhao Guithe Etiquette of Holding Horse Dasima

图一 簋(《格物致知——泓燊堂吉金》)

图二 簋铭文(《格物致知——泓燊堂吉金》)

黄锦前(1979—),男,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商周青铜器、先秦秦汉文献及历史研究。

猜你喜欢

吴镇断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邻父伐树
上“班”
图说书法
登楼
考古是“神马”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吴镇力作沪上夺魁
纳西东巴文分域与断代研究中一些瓶颈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