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017-09-09孙莹

科技资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教学艺术课堂教学

孙莹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174

摘 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和风度仪表美是合理应用教学艺术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幽默感和情趣性的语言艺术,以导课新颖、富有整体性逻辑性和启发性的提问以及课堂突发和偶发事件的灵活处理等组织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 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174-02

教学是教师在一定教学资源条件下,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項创造性活动。该活动受到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教学技艺以及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影响,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同一教师教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教授同一内容时所选择的方式和手段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都不尽相同,可见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可以影响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培养人的高超医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合理应用,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 合理应用教学艺术的前提

1.1 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教学艺术的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功底,丰富渊博的知识。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和前瞻性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教学技艺和教学艺术,从不同侧面去讲解授课内容。

授课时,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只有精博的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及其前沿发展,才能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得轻松自如。

1.2 情感能显示教学艺术的真挚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它不仅传输知识,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教学往往在师生间产生相互感染的效应。这样,学生不仅肯定和欢迎教师授课过程,更能保证课堂秩序井然,聚精会神地完成听课过程,使师生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教师因策更加热爱学生,不遗余力地投身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中的情感实质是愉悦性和功利性在学生中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涉及到的学生和教师。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想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学活动就能愉快地进行;反之,学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抵触情绪,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传授过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艺术具有文学艺术的感染力,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实现以情感人。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是在情感的陶冶中、思想的愉悦中接受教育。这种情与理的结合,表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1.3 教师风度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师风度是教师经过长期的锻炼和陶冶所形成的一种受人尊敬的稳定的个性气质,是凝结各种美感和气度的外部体现,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的衣着和精神面貌等体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也应讲究和重视风度仪表美,这是人类文明和开化的表现,意味着在认识和完善自我方面向着更高层次追求。优雅的姿态作风体现了教师讲课的感染力,对教师而言风度仪表尤为重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劳动手段和劳动者本身融为一体,用自身的形象去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自己要首先做到。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人格感染人,以整洁仪表影响人,以和蔼态度对待人,以丰富学识引导人,以博大胸怀爱护人。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发挥和完善教学艺术具有重要作用。得体的衣着、举止、仪表体现了教师的思想作风、品德修养、情感素质,绝不是物质躯体的外表。

2 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时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教学语言如同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一样,教学中语言水平占有突出地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1 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用普通话授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讲课语言要体现准确和精炼的特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啰嗦和概念循环。讲课时,语言要详略得当,节奏鲜明,清晰流畅,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师大小确定适合的音量;应避免口头语、方言和用词不当的病句等现象的出现,真正做到用词得当,语言通顺,语句完整。

2.2 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多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达到启发思路,增长智慧的目的。

教育性就是在运用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3 具有幽默感和情趣性

语言运用得当,会有愉悦美感作用和批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之中领悟知识的奥妙和思想的哲理。幽默教学能产生恬静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过程简单化,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课堂语言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3 组织教学艺术

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艺活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反馈,观察学生听课时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程序和教学方式。endprint

3.1 新颖的导课艺术

导入新课是用较短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思考相关问题的过程,所用时间不长,但很关键。导入新课要力求“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设计导语时应注意:(1)符合教学目标,应开门见山,不得生搬硬套;(2)符合教学内容,讲求科学性;(3)从学生年龄、性格和既往知识了解等实际出发;(4)从课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5)采取多样化导课形式;(6)短小精悍,时间控制在3~5 min左右。

3.2 灵活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可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应注意整体性。须立足讲授及其延伸知识整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在重难知识点上设定问题。

应由易到难,讲求逻辑性。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能讲好一节课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整节课来有计划有步骤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层层深入,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要巧妙设计,讲求启发性。朱熹说:“启日开其意,发日达其辞。”教师要应用深刻含蓄、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语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推进学生积极思维状态,使之易中见难,平中见奇,依据思维逻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个别到一般,引发学生自由联想和思索,使之有所领悟有所提升从而获得新知。

3.3 灵活处理课堂突发和偶发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偶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了正常的课堂纪律。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灵活处理,善于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教学方法机制灵活的体现,是以后总组织教学艺术。教师要在创造型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训练,有意识地掌握这种艺术,做到课堂秩序井然,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和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规律,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各种素养的总和。教学艺术的获得是建立在掌握教学规律基础之上,长期及你想能够创造性教学,不断汲取先进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教师知识、思想、方法和素养的总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罗德红,吴守卫.教学艺术的本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关系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8-82.

[2] 李方,姜丽静.论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9-93,112.

[3] 余宏亮,魏捷.教學艺术权威: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艺的耦合[J].江淮论坛,2010(1):189-19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教学艺术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