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片《塔洛》中看民族寓言与文化隐喻

2017-09-08焦晨莹

戏剧之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塔洛

【摘 要】导演万玛才旦的作品一直以来致力于对民族身份的追索和普遍性“现代人”遭遇的描写。《塔洛》这部影片描写主人公到乡镇办理身份证的过程,是对个体生命的深度解读,塔洛身上有鲜明的民族符号特点,同时其内心被孤独感包围,该作品是对身份认知这一古老命题发问。

【关键词】万玛才旦;《塔洛》;文化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39-01

寻找和探索西藏的主体性一直以来都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所追求的,在现代化、世俗化的文化冲击下身份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塔洛》是万玛才旦继“藏地三部曲”之后的又一优秀作品。故事缘起于塔洛的第二代身份证的办理,他是个孤儿,从小在山上长大,以放羊为生,处于真实生活的边缘地带,因为从小留着一条小辫子,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辫子”。他自己也逐渐习惯这个称呼,而对自己的真名“塔洛”感到陌生。塔洛来到镇上遇到理发馆女孩杨措,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改变了他的观念。整部影片聚焦藏人的生活景况,以黑白影像展现西藏大地的粗犷与苍凉,反映一代藏族青年内心的迷惘与焦虑。

一、孤独者的“文化身份”

塔洛这一形象是藏族文化的缩影,保留着某些民族文化身份,他喝烈酒,抽旱烟,养着藏獒犬来保护羊群,用藏语唱歌,虔诚祈祷,却对“老三套”的《为人民服务》记忆深刻,他的民族文化身份在政治意识形态中其实已经发生改变。虽然他能流利地诵经般地背诵《为人民服务》,却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他的是非观是对政治话语的挪用和消解。简单对立的价值观是对塔洛精神世界贫瘠的指涉。同时也与向往“走出大山”的杨措形成对比,抽薄荷烟,剪流行的短发,在杨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浸染藏族文化改革女孩的蜕变。

斯图亚特·霍尔指出,“文化身份是有源头、有历史的。但是,与一切历史的事物一样,它们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它们决不是永恒地固定在某一本质化的过去,而是屈从于历史、文化和权力的不断‘嬉戏”。[1]导演在这部作品中想要展现的是不断变化中的西藏和西藏身份。影片主要是围绕塔洛的生活状态展开的,但其故事本身具备寓言性,故事中的塔洛是生活中的“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电影而言,在《塔洛》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西藏在传统和现代、历史和现实中的迷惘,也可以看到对本地和全国、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挣扎。“塔洛”这一名字在藏语中有“逃离者”之意。影片中的塔洛最后会何去何从并没有给出答案,他最终也没有得到精神世界的解脱。当塔洛将所有的羊群变卖换来16万人民币时,他俨然成为自己口中的“坏人”。塔洛这一人物的塑造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隐含多重文化意义。

二、身份认知中的文化隐喻

其实影片当中塔洛的身份有三种文化隐喻。一种是以“小辫子”这一绰号为代表的,基于个人生理特征的标志性称谓,是对其本人符号化的写照;第二种是其社会化符号中基于种族身份的个人标识,即“塔洛”这一藏族名字;第三种是身份证上所代表的国族身份。这部影片是以“身份证”为线索贯穿起整个故事,身份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塔洛实际上并不明白身份证所能够带来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所以才屡次询问派出所所长说“我认识自己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让别人认识”这一观点。同时,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通过《为人民服务》这一文章的诵经般的背诵完成,《为人民服务》已不单单是一篇讲稿,更如同对历史和现实的拷问,《为人民服务》这一符号代表的是对政治符号的消解和戏仿,是政治意识形态在生活中的体现。塔洛作为现代社会的边缘人物,其命名的过程是身份的确定,标志着进入现代性的开始。塔洛是个孤儿,家庭宗族的缺席造就了他社会文化和城市认知程度低下的现状。姓名是具备社会属性的,也是实施社会管控的重要符号,主人公的本名被无数人忘记进一步表明塔洛这一人物身份的放逐。重新冠名即是重新融入社会的开始,实施重新冠名的过程就必将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所以塔洛在城镇遭受的一切也是意料之中的,这一经历也具有现代社会控制的象征意义。塔洛剪掉自己多年的“小辫子”,成为一个“新人”,他不再能够回归草原放羊,也未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建立在旧意识形态上的道德观念和爱情向往于现代性的冲击下轰然倒塌。结尾的隐喻也显示出塔洛试图通过个体的创伤体验去证明其存在。

正如本雅明所说:“背向未来的历史天使张开翅膀,历史进程之风刮起,使他不得已颠荡起飞,眼前是过去的事物在风中狼藉翻涌,来不及停下收拾”。[2]塔洛在最后也很难重拾自己的身份,这个围绕“办理身份证”展开的故事仿佛又回到原点。万玛才旦在《塔洛》中所要展现的不仅是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消融与发展,也是藏民身份在現代社会身份中的迷惘与不解。

参考文献:

[1]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M].载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4.

[2]Walter Benjamin.The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M].Illuminations,London:Fontana Press,1992:249.

作者简介:

焦晨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塔洛
《塔洛》:牧羊人的身份焦虑与寻找之旅
“冷静的观照”
——试析电影《塔洛》的影像风格
《塔洛》:少数民族现实身份的困顿
牧羊人的孤独与漂浮
电影《塔洛》:仪式诉求与现实关照
电影《塔洛》的创作特色探析
电影《塔洛》
——来处已然消失 归途无所觑见
藏族电影的符号表征
——以万玛才旦的《塔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