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课回归儿童生活

2017-09-08蒋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生活实际以人为本

蒋静

摘 要 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品德课程应该从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关注儿童生活,构建幸福课堂”就是要把生活融入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堂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儿童认识、感悟能力。

关键词 回归生活 生活实际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027-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生活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标理论突出体现了品德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品德课程应该从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能力,促进儿童发展。

一、关注生活,正确处理教材

在笔者所使用的品德教材来看,从选题到内容都很注重体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案例,从儿童常见的道德问题中筛选了具有典型性的素材,创设了具有儿童特点的教育情景和活动形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话题和教学思路。如《你真棒》的赛场内外的这个材料,笔者第一次教的时候,是把这个视频放完,问孩子: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最多的关注是那个跑第一的孩子的表现,而不能关注跑的最后的那位也应该表扬的——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的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为《你真棒》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好的,别人都比不过自己,要么有些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和顾及别人的感受,客观评价他人的水平还不高。使用这个视频,我们应该要让学生明白什么言行是对的,什么言行是错了,要明确是非。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修改了这个视频:面对跑得最后的孩子和第一的孩子,孩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方是认为他很棒,一方认为他很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分别播成两段视频,把跑第一和跑最后的分开,让学生分别讨论对跑第一和跑最后的同学有两种不同看法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了好的表现要学会去表扬,当别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时,我们更应该换个角度去看这件事,找到他的优点,去鼓励他,表扬他。明白相同的事,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要做到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老以为自己是最棒的,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这样我们对这一视频的使用就达到了效果,让学生是非对错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挖掘生活,让课堂贴近生活

“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孩子能够理解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体验展开课堂教学,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如《家庭收支知多少》可以布置孩子回家调查家庭收支,如下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在课堂上可以进一步交流和引导。

又如《孝心献老人》,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进行调查,了解本班学生孝敬老人的具体情况。

调查表:

1.你是否喜欢顶撞、呵斥老人?

A.是 B.否

2.你是否嫌弃老人、嫌弃他们说话唠叨做菜不好,不讲卫生?

A.是 B.否

3.你是否在外出游玩时,让老人帮你提东西?

A.是 B.否

4.力所能及的事,你是否会让老人做?

A.是 B.否

通过课前调查让我们明白现在孩子对老人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其实,我们不仅要通过学生的调查让老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教师,我们平时更应该细心观察,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课上我们才可以加以有目的地引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强体验,从生活中学习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是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学生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所以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各种让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我们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生活。

1.游戏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喜欢玩游戏,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理解枯燥乏味的道理,在游戏活动中,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以高度地注意力完成了他们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2.故事形式。讲故事就是以格式形式或者卡通人物去感染孩子。可是是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教材中的故事,让孩子的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是学生讲身边的故事引起情感共鸣。

3.辩论交流。辩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进行辩论,激发他们的思维,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有所感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班级里的典型以采访或者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感悟。

四、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可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品德课应该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教育。

总之,品德课程要实现“回归生活”,就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只有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让品德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生活实际以人为本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