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APP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1

2017-09-08李思雨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馆用户

李思雨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博物馆APP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1

李思雨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博物馆社会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基于手持终端的博物馆APP也在快速发展。针对目前博物馆APP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博物馆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为以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博物馆APP;“每日故宫”;问卷调查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网络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把网络科技与博物馆相结合,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相继推出各种手机应用,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HD、Louvre HD(卢浮宫)、苏州博物馆、iMuseum、iDaily、e-Museum(可同时浏览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等,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观众可以不分场合和时间深度浏览故宫。博物馆推出APP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博物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这些手机应用的推出改变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宽了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同时,也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弥补了部分展品不能长时间展出而观众无法参观的缺憾,实现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系统,以各种方式各种应用宣传馆藏文物和展品,在这种趋势下,博物馆等机构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数字化而是如何数字化的问题了[1]164。尤其是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成为服务全体社会公众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但大多数博物馆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恰好为博物馆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提供机会[2]。单霁翔先生认为:“博物馆不能再囿于过去所形成的传统框架,不能再将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和影响范围,循规蹈矩地限定在馆舍之内或有限领域,而应创建和拓展出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区域[3]6”。目前,国内博物馆智能手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应用。故宫藏品丰富,种类繁多,因此,它采用分类的方式推出手机应用,每款应用主题都不相同,既详细又精致,一经推出就备受推崇。从《胤禛美人图》到《皇帝的一天》再到《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制作的APP日臻完善,在国内影响巨大,为其他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文章结合博物馆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梳理,对博物馆APP的应用现状与相应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阅读法,调查共发放了550份问卷,回收516份。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法,此种方法又叫顺序抽样,是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即每隔“第几”的方式抽取样本。论文选用了每隔“第二”的方式抽取样本,也就是说从516份问卷中,每隔两份,抽取一份,共抽取了170个样本。其中,有效样本164份。针对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对答案进行整理,计算出不同的答案所占的比重,制成表格。由于博物馆APP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文章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故宫出品的《每日故宫》,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二、博物馆APP的应用现状

(一)对博物馆APP关注度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93%的人表示手机上没有下载过有关于博物馆的APP,只有约6%的人下载过有关于博物馆的APP,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大约有85%的人表示从没听过《每日故宫》这款APP,只有约4%的人非常了解“每日故宫”。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人们对于博物馆APP的关注度不高,虽然有部分群众对于博物馆APP比较关注,但大部分群众的情况不太乐观。因此,加强社会对博物馆APP的关注度势在必行。

表1 手机上有无博物馆APP

表2 对《每日故宫》的了解程度

(二)博物馆APP下载率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93%的人没有下载过《每日故宫》,只有约6%的人下载过,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如果手机上下载有《每日故宫》,约有53%的人会经常浏览,约有47%的人表示并不会经常浏览,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根据群众对博物馆APP的下载和浏览的情况可以判断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的程度,判断博物馆的影响力。根据调查数据来看,《每日故宫》的下载率并不高,并且多数答卷人表示不会经常浏览此APP。博物馆推出APP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博物馆APP没有得到全面普及。

表3 《每日故宫》的下载率

表4 《每日故宫》的浏览率

(三)对博物馆APP认识度不强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约有29%的答卷人对《每日故宫》持基本满意的态度,约有43%的答卷人持无所谓态度,具体数据如表5。由表中数据可得知,有131人使用了《每日故宫》,其中有71人对于这款APP表示无所谓,所占比率约为54%,表明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APP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也没有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参与积极性不高,认识度不强。

表5 《每日故宫》的满意程度

(四)总体支持博物馆APP的发展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76%的答卷人表示会下载《每日故宫》,24%的人不会,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约有67%的答卷人认为会将此款APP推荐给他人,约有33%的人表示不会,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约有98%的人表示支持博物馆APP的发展,只有2%的人不支持,具体数据如表8所示。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答卷人是支持博物馆APP的发展的,并且大部分人选择下载《每日故宫》,由此可见,博物馆APP发展的前景十分见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6 愿意下载“每日故宫”的概率

表7 将此款APP推荐给他人的概率

表8 对博物馆APP的支持率

三、影响博物馆APP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博物馆APP数量少,且受众范围有限

打开苹果手机,在App Store中,搜索“博物馆”会出现大量有关于博物馆的手机应用,这些制作精美的应用程序大多数是国外博物馆制作的,也有博物馆爱好者自己制作的。而不论是在苹果、谷歌、安卓的应用商城,还是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应用商城中,国内博物馆APP的数量却比较少。我国博物馆应用程序的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相比数量较少,且不完善。[4]397

苹果(iOS)系统、安卓系统、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是国内用户较多的几大操作系统,而博物馆应用程序的推出有的只限苹果系统的用户使用,这样一来,使用别的操作系统的手机用户就无法进行下载。如故宫博物院2014年10月30日正式发布的《皇帝的一天》iPad版,在苹果手机应用商城里并未搜到此款应用。再如《每日故宫》,正式发布时也是只能在iOS操作系统上才能下载,一个月后方可在安卓系统上下载。

(二)博物馆宣传力度小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得知,有85%的人从没听过“每日故宫”,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众对博物馆APP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博物馆宣传力度小。有谚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缤纷复杂的今天,“酒香”还是会怕“巷子深”的,博物馆APP仅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够的,只有配以良好的广告宣传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使其丰满起来。

(三)多数应用程序功能雷同,缺乏特色

博物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传播的时候,不能以同样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对待不同的受众。纵观博物馆制作的APP、平板电脑APP等大多数都是以下几项内容:展览导览、展览内容、文字解释(或语音讲解),活动介绍等,千篇一律,功能雷同,没有考虑到要结合不同受众的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4]401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及时了解情况,广泛收集资料,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再者,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动机中,“娱乐”一项占到了38%,是论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选项,具体数据如表9。由此可见,多数人参观博物馆或者使用博物馆APP是带有很强的娱乐目的的,以求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得以放松身心。但是如果博物馆APP制作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就会使得观众心生厌倦。因此,博物馆APP制作要不断推陈出新,要有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亮点。

表9 参观博物馆的动机

四、提高博物馆APP发展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馆内APP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与第三方的合作[5]121

目前博物馆APP的制作通常是由博物馆委托专业公司即第三方制作,或者由博物馆自主制作。博物馆APP的制作不仅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专业知识来保障质量,因此,单靠APP制作公司是不行的。必须把技术与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博物馆加强馆内技术人才的培养,让真正懂得该馆的人来制作该馆的APP,既保证了APP的质量又提高了APP的技术含量。

1.与APP制作公司的合作。APP制作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最新的资料信息等优势,在应用商城里搜索博物馆,由国内第三方机构、个人团队制作的APP数量并不少。借助第三方的专业力量,加强与其技术合作,是博物馆APP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北京明卓求思软件公司制作了很多包括北京、上海等众多城市旅游导览APP,北京地区的APP就包括了故宫、颐和园、恭王府等许多景点的APP。[4]403

2.与其他博物馆的合作。国内数字化规模建设并不完善,很多数字化工程仍然停留在初建时的水平上,而改变传统观念、统一信息标准、完善资源设置,是博物馆界建设数字化模式的当务之急[4]399。与此同时,应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3.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第三方的合作之间的关系是馆内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寻求第三方技术协作为辅,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能过度依赖第三方制作团队的,自主创新才是APP得以保持新鲜活力的王道。

(二)加强博物馆APP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网络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宣传的渠道也应该引起重视。如何吸引网络用户,使博物馆APP在海量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宣传就显得必不可少。如: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论坛、网上知名论坛进行宣传,在时下比较流行的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国内许多博物馆都开通了新浪微博,如中国丝绸博物馆、博物馆联盟、国际博物馆杂志、西安博物院等,这些微博的开通,借助了网络平台的优势,达到了宣传博物馆的目的。还可以利用博物馆内免费发放的导览手册,印上有关于该馆推出的APP的广告、二维码等,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该馆的APP,也可以达到宣传目的。再者,在APP中设置可以同步分享的功能,方便使用者通过微信、微博、腾讯QQ等分享给亲朋好友,口口相传也是不错的宣传方法。

博物馆APP进行对外宣传的前提就是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出品的APP必须有章法可循,不能随心所欲、肆意而为。如在制作APP时,要与博物馆的主题风格相契合,使用统一的标识、设计出突出馆藏特色的Logo,便于用户进行识别判断。

(三)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社会大众普遍支持博物馆APP的发展,支持率达到97%,这表明,博物馆APP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潜在用户。对于已经使用过博物馆APP的用户来说,就需要博物馆多加强与用户的交流沟通,对已经使用过APP的用户要及时跟进后续服务,如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收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大众的心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博物馆APP才能弥补不足,不断满足用户需要。

对于没有使用过博物馆APP的用户,但是有意向要接触博物馆APP的用户而言,就属于潜在用户。博物馆不能忽略潜在用户这一巨大群体,任何一个潜在用户都可以被发展成真正的用户甚至于铁杆粉丝,这就要看博物馆的工作做得到不到位了。因此,博物馆应该充分调研潜在用户的实际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和丰富APP的功能及内容,打造用户真正喜闻乐见的APP,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四)增强应用程序的趣味性

目前,国内大多博物馆APP制作都是大都是采用导览、讲解、展览活动介绍等方式,缺乏特色和趣味性。国外一些博物馆在挖掘馆藏特色资源方面做得还不错,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出的“Beyond Planet Earth Augmented Reality”APP,这款App基于太空探索主题展开,内容涵盖太阳系、月球、NASA火星车探秘等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摄像头,在展厅11个标识处激活相关内容,获取讲解短片。同时也提供浏览中的分享功能。MoMA博物馆出品的MoMAArt Lab APP,也是十分有趣,这是MoMA为小朋友设计的一款App,基于画图板,孩子们可以通过勾画不同线条、色块,完成属于自己的一幅当代艺术画作[6]。

国内的《每日故宫》APP也是同类APP中做得比较出色的,以日历的形式,每天向用户推送一件馆藏文物,并可以记录随笔,发表感想。美中不足的是,每件文物只有关于文物的名称,而并没有详细介绍,而是在“每日故宫”新浪官方微博中每天更新APP发布的文物的详细信息,未免有些麻烦,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有所改进。此外,《台湾卤味博物馆》APP也做的十分有趣。此款APP以“台湾卤味博物馆”为主轴,开发卤味及地方农特产电子百科全书、影音动画、线上游戏及行动购物等功能的行动APP,封面是一颗切开的卤蛋,食物都是Q版的,生动形象,非常有趣。此款APP就比较好的发掘了馆藏特色资源。

博物馆APP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智能手机用户的,而智能手机用户的年龄普遍不会太大,以年轻人居多。如果博物馆APP制作过于古板,缺乏趣味性,那么就很难吸引年轻群众继续使用。因此,博物馆APP在制作时,要注意增加应用的趣味性,带给用户以美的享受。博物馆APP只有不断挖掘馆藏特色文化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博物馆的特色文化,并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制作APP,才能不断充实博物馆APP的发展,不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结语

博物馆是公众的精神文化乐园,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和发展,博物馆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模式。博物馆APP的推出使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更加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其方便、快捷、灵活、多变的形式也受社会大众的喜爱,打破了博物馆展览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娱乐。博物馆APP的发展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尽管目前发展还存在种种问题,面临诸多挑战,相信在博物馆界专业人才的努力下、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下,博物馆APP在众多应用程序中定能大放异彩。

[1]裴燕.永不闭幕的展览[J].IT经理世界,2013(21):164-165.

[2]徐俐媛.智能手机应用与博物馆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19.

[3]单霁翔.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0(4):4-7.

[4]张健萍.运用新媒体进行博物馆知识传播的若干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2(26):396-404.

[5]赵林.APP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4(5):119-121.

[6]网易艺术(北京).世界各大博物馆APP比拼:大都会拥有APP数量最多[EB/OL].(2014-11-05)[2016-12-10].

http://fashion.163.com/14/1105/16/AAA74Q2400264MK3.html.

【责任编辑:赵佳丽】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APPs and its Solutions

LI Siyu
(School of Histro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museums,museum apps that based on handheld terminal develop rapidly.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se museum apps.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author proposes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museums fulfil their social function better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useums.

museum APPs;“ The Palace Museum”;questionnaire survey

G266

A

1671-5934(2017)04-0089-05

2017-03-20

李思雨(1993-),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E-mail:2426812014@qq.com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馆用户
博物馆
雪中故宫
关注用户
故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露天博物馆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博物馆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