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7-09-07丁丽丽

关键词:老年优质护理

丁丽丽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5年5月份至2016年5月82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住院病房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服药总依从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且症状及发作频率、持续时长、睡眠质量、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减少并发症及调节心率、血压等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一种缺乏明显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疾病。不少患者往往由于缺乏对疾病的科学认识而导致入院治疗的时机被延误,往往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因其耐受性较低,临床上更需要重视此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无法满足临床需求,需要在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2-3]。

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影响,我院对2015年5月份至2016年5月的82例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病房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中24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在(6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5±3.7)岁,病程范围在7~7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46.2±4.3)个月;干预组患者包括23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6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4±3.8)岁,病程4~73个月,平均病程为(45.6±4.2)个月。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意识清晰,精神无障碍。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常规指导用药方法,监督患者用药,完成各项检查等。

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差异,个性化详细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的特点、诱因、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老年患者因年纪较大等缘故,对疾病的内心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各项检查和治疗前都需向患者或家属清楚解释检查的目的,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去关怀患者,减少患者负担。

1.2.2 监测病情干预:保持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都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个全面的认识。由于需要多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很多患者往往存在一些疑问的心理,因此需要向患者解釋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3]。在进行各项检查时,相关人员应展现自己的专业性,让患者感到安心、放心。

1.2.3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每天都需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整理,并使病房温度适宜、湿度稳定。定期开窗通风。规定一个家属探视的时间段,避免过度探视打扰病人的休息。为增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归属感,可对病房稍加装饰,如摆放鲜花、装饰墙壁等。

1.2.4 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每日食谱以低盐、低脂展开,控制热量的摄取,并告知计算方法及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均衡营养的搭配方式,有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4]。

1.2.5 睡眠护理:无痛性心肌缺血是由供氧不足引起的,睡眠时间发病率较高[5],因而在护理中要让患者睡前吸氧,并对患者家属宣教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家属重视相关护理。

1.2.6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体型、基础代谢率等情况为其制定一套合理的运动计划,引导、鼓励患者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同时引导、教育家属在患者运动时应尽量陪同,避免因运动过度发生意外。运动时,告知患者应随身携带通讯设备与急救药物,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自救或寻求救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心肌缺血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长、患者满意度、睡眠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睡眠质量的评价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进行量化评分。

1.4 评价标准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判断,分为三个阶段:①完全依从:严格遵从医嘱治疗;②基本依从:偶尔出现不遵从医嘱治疗的情况,大体上遵从;③依从性差:经常出现不遵从医嘱治疗,治疗断断续续。总依从性为前两者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服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组服药总依从率(90.2%,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率(73.2%,30/4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情况对比

干预组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长、睡眠质量、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数据比较见表2所示。

3 结 语

冠心病高发于老年人群中,心肌缺血是此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患者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7]。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症状较为隐蔽,患者确诊后往往表现为心理难以接受的情绪,因此良好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相关研究表明,不少无痛性心肌缺血常发生于患者休息或睡眠的时候[5],主要是因该病是由供氧不足引起的,因而在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相关指导,睡前给予吸氧,同时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并要求患者家属重视患者的睡眠护理。同时由于老年人的代谢水平下降,心脏功能衰退,因此是此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患者因年纪较大、理解能力减弱等缘故,对疾病的内心敏感度较高,因此围绕心理干预、监测病情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等方面展开的优质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结果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率达到90.2%(3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30/41),且症状及发作频率、持续时长、睡眠质量、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 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69-170

[2] 刘 莹.69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5):152-153

[3] 田 颖,邱海叶.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07-3609

[4] 陈 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22)::43-44

[5] 翟梅梅.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1992-1993.

[6] 牛 迪,王子怡.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1):98-99.

[7] 林雪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75-1276.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年优质护理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