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场

2017-09-04王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结合

王丽

摘 要:“童本数学”课堂下,现代化技术与小学数学常规教学的结合,意味着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将数学教学过程与现代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儿童对知识的构建、理解和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童本数学;现代化技术;常规教学;结合

童本数学,是以儿童为本的数学。“童本”“生本”是不同的,“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仅指成长中的“儿童”,儿童是人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原始起点。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焕发儿童的天性是小学数学的应有之义。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而现代化技术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童本数学”要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一、“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的意义

“童本”数学,应“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做,到儿童中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童本数学”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劝人”的概念,要关注儿童的进步和发展,要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儿童学习成长实质性的变化。“童本数学”课堂的构建,体现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顺应他们的天性,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并在儿童成长中,与儿童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目前,现代化技术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它能为儿童进行观察、猜测提供更多的例子和问题的表示形式。借助技术的计算功能,孩子们可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推理和体验建模过程等。现代化技术也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教师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模拟或实验,可以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原本很复杂的推理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构建“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儿童往往因某种兴趣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认为利用“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儿童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儿童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上,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在儿童之间也实现了交互协作,超越了过去的双向交流靠口语表达的单一形式。对某一问题经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教师在儿童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指导儿童自己得出结论。

(二)促进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

“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儿童自学和教师交流。采用“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中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后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应用。

可是,现代化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在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没有很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技术的运用适得其反,或者过多利用动画模拟和软件验证功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种种问题说明,现代化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需要引入“童本数学”的维度。教师要立足儿童,通过现代化技术为儿童的学习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那么,到底有什么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呢?

二、“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的策略

课堂是激扬学生生命的第一空间,在“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上,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结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一)激发“童本数学”课堂兴趣策略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能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境,能够诱发儿童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下“确定位置”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故事导入: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其实这样的问题,数学家们也思考过,比如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也反复思考过怎样用最简洁的方法确定位置,一次偶然的机会,笛卡尔看见屋顶角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又顺着丝爬上去,在上面左右拉丝。蜘蛛的“表演”,使笛卡尔豁然开朗。

问:你们想不想知道笛卡尔用了什么好方法?

师:我们一起看看笛卡尔是怎么研究的,笛卡尔把第一列看成一根丝,用数字1表示第一列,同样把第二列也看成一根丝……即每一列都看成一根丝,同学们看→下面有数字箭头的线像什么?数轴。同样,每一行都可以看成蜘蛛左右拉出的丝,同学们看看竖箭头,有竖着的数轴,又有数字方向,每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就是蜘蛛吐出的纵横交错的丝的交点。同学们看看每个数字0-1,1-2长度不同的,在数学上我们需要座位排得前后左右一致,就像现在这样单位长度都相同。

像这样,教师在用故事进行数学教学时,又与数学数轴知识有机结合,能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让学生学会沉思,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成有數学味的课堂。

(二)“童本數学”课堂重点突出策略

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中也是如此,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儿童学习知识。练习课也可以像新授课一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从知识接受走向思维建构,最后走向数学的本质。数学发现类式题更需要如此,以达到深刻领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苏教版数学四上有这样一组题:420÷3÷7及420÷(3×7);450÷30÷3及450÷(30×3),当学生发现每组题的结果相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当比较清晰地找到特征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进而用字母表达自己的发现,最后引导学生说说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自适用的场景,为学生进行简便计算埋下伏笔。其实,教材中这类素材大量存在,如果每次教学都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一定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的思维习惯。一个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催生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充满着创造与成就的活力。

(三)“童本数学”课堂困惑解答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笔者设置相关情境,设计导思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从学生的“试误”与失误中均能看出思辨的必要性,学生方可从知识接受的层次逐渐过渡到思维建构的高度,学会“数学地思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以“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为例,展开了如下的思辨活动,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数量关系:在教学了直观审题的方法后,用左、右手势的高低来代表相关联的两个数量,体会要求的数是比已知数量多的数还是少的数;再让学生寻找数量关系与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果然学生们惊呼:“老师,我发现了多的用加、少的就减!”(教材中的标准式题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思维),笔者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果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于是笔者把课本中的变式题素材提取出来:小玉“比南南多浇4盆”,求南南浇了几盆?让学生再通过手势理解小玉和南南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求“南南浇多少盆”就是求“比小玉的24盆少4盆的数量是多少”,24-4=20(盆)。笔者一见,认知冲突来了,便适当地引导思辨:咦?同样是说“多”,怎么这道题却用减法来做了?刚才不是说多的用加法做吗?学生们一听,先是一愣,紧接着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在思索其中的主要原因。见到孩子们思考有困难,笔者引导他们发现:除了这个条件相同之外,题目给的另一个条件是否相同,求的问题是否相同?经过一次认知冲突,学生们发现:知道小的数量求大的数量,才用加法;知道大的数量求小的数量,要用减法,而不是单纯看到“多”或“少”就用加法或减法。

(四)“童本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强调的是一种参与数学活动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开展足够的交往和互动,实现师生共同和谐地发展。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允许儿童说自己的话,现代化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儿童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下“角的认识”一课时,为加深认识“角的符号”经历以下环节:

(1)给刚才的角标上角的符号。

(2)“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形,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用手势表示)1号图形是吗?既然是角,请你来指一指顶点和边。(边指边说)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不符合这样特点的图形就不是角。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来。

(3)“数一数”——“想想做做”第2题。

师:下面老师来变个小魔术,盯住第一个图形,看,变成什么了?(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已经知道了一个角,还有两个角在哪里?

师:还有一些图形(如图1)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也来找一找。

(用手势表示,把手藏在背后,听到口令一起说答案,再把手势亮出来。)

有的学生说三个角,有的说一个角,分析交流。(指清楚、说清楚其他两个为什么不是角)

隐去中间两幅图,跳出四边形。

师:三角形有三个角,四边形呢?五边形呢?那你猜猜看六边形有几个角?十边形呢?

师:是的,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合作,有的同桌合作,有的个人展开了验证活动。这一学习任务,并非是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做的,讨论是最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一种活动,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此类活动的引入,能让儿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再创造。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童本数学的现代化技术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仅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更是课堂在主体价值上的回归。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把发展与成长的权利真正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快乐成长中的儿童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享受童年。

猜你喜欢

现代化技术结合
现代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刍议
以计算机软件工程为基础的现代化技术研究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中国工笔人物画与时尚题材结合探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