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动力演变及转型路径

2017-09-03许林海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

许林海

[摘  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严峻局面。本文从三个视角分別分析和梳理了辽宁经济增长的动力演变,深入研究并寻求准确判断当前辽宁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小和方向演变趋势,探寻辽宁老工业基地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经济增长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11-0041-05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旧矛盾与新挑战的双重困扰,经济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严峻局面。2012以来,辽宁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2014年辽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跌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2015年经济增长率全国排名“垫底”,而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份,呈现出一种经济增长动力“顿失”的现象。深入研究并准确判断当前辽宁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小和方向演变趋势,抓住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有力契机,促进辽宁经济增长动力顺利转型并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产业视角下的辽宁经济增长动力演变分析

1990年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2015年,辽宁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从1062亿元增长至28669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这期间辽宁省的GDP总量增长了10.6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0.3%。这期间,2007年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5%;但是,随后的几年里,只有2010年的GDP增长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其余的年度里的GDP增长率都是下降的;2012年开始,辽宁省GDP总量的增长势头明显减缓,2014和2015年的GDP增长率仅为5.8%和3%(图1)。

从构成GDP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来看(图2),在1990年至2015年期间,大体上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最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2011年之前高于第三产业,但在2012年开始低于第三产业,甚至在2015年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已经是负值。第二产业增长率2007年最高,达到了17.8%,随后的年度里大体上逐年下降,2015年的增长率是-0.3%;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也是在2007年达到这期间的最高点,达到了14.5%,大部分年度里增长率在10%之上,最近的三年里低于10%。

1990年至2015年期间辽宁省三次产业比重变动的情况见图3。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态势,从1990年开始二产比重大致下降至2004年,然后逐年上升至2011年,之后逐年下降,到了2015年第二产业比重已经下降至45.5%;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情况正好和第二产业相反,经过了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升至46.2%。总体上,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大致为二产比重逐步降低,三产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2012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开始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而且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可以预见,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将逐步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

1991年以来辽宁省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见图4。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多数维持在2%至5%的区间,只有2005和2015年的贡献率超出了这一区间。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多数年度里面都超过了50%,2008年至2011年的四个年度里超过了60%,但是在2014年贡献率降低至47.9%,而2015年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是-4.5%。第三产业的贡献率2006年达到44%左右,然后逐年下降,2011年下降到最低的33.2%,2012年开始逐年上升,2014年接近50%,而2015年由于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95.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主导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在2015年第二产业比重才被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多数年度里高于第三产业。另外,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年度基本上对应着整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年度,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大幅度下滑则对应着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下滑。从发展趋势来看,辽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开始呈现出增长领先、比重提升态势,逐渐成为带动和支撑辽宁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但是,辽宁第三产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偏低,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出来。

二、需求视角下的辽宁经济增长动力演变分析

从需求视角看,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990年至2015年,辽宁省的最终消费从574亿元增长至13019亿元,增长了21倍多(当年价计算,下同);资本形成总额从392亿元增长至12065亿元,增长了31倍(图5)。

从消费率和投资率来看(图6),2004年以前,辽宁省的消费率一直高于投资率,这期间的多数年度里消费率都高于50%;2004年之后,投资率不断上升,多数年度的投资率都高于60%,2015年辽宁经济增长大幅下滑,投资率也直接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3年前后是一个“分水岭”(图7)。2003年之前,消费主导着辽宁省的经济增长。1991年至2002年,绝大多数年度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50%,最高的1995年超过了80%,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数年度里在30%至40%之间。2003年开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多数年度里都超过了70%,在此期间,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一览无余;随着2012年开始的经济下滑,投资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2014年投资贡献率降至38%,而在2015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17%。

因此,1990年以来需求视角下的辽宁经济增长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是第一阶段,2003年至2013年是第二阶段,2013年之后至今是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当中,消费需求主导了经济增长,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995年达到最低点之后,逐年回升。第二阶段2003年开始,经济进入新的扩张周期,加上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因素的推动下,投资需求大幅度增长,成为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第三阶段,2013年以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急剧下降,消费需求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个阶段当中,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处在微不足道的地位,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贡献率大幅度下滑的几年当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第二阶段投资拉动型的大部分年度里,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负值。

三、供给视角下的辽宁经济增长动力演变分析

供给视角下对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方法多依据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个增长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总量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可得到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因此,地区的产出增长动力来自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其中的技术进步即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主要包括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体制创新等。

本文的产出数据采用全省的GDP总量,物资资本数据是固定资产存量,劳动力投入采用年末从业人数,全部数据来自于相关年度的《辽宁统计年鉴》。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不变价格;物资资本用历年的资本形成总额不变价推算,资本形成总额现价经过投资价格指数的平减得到不变价,基期的物资资本以当年的资本形成总额的10倍计算,其余各个年度的物资资本依据永续盘存法按基期的物资资本逐期推算,即各期物资资本用物资上期资本去除折旧加上当期的资本形成相加而得,折旧率取5%;劳动的产出弹性采用收入法计算,即劳动者报酬占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三者之和的比例,本文的劳动产出弹性用1993、1999、2005、2011和2015年的数据平均得到,然后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求出资本的产出弹性。依据这些数据,计算得到了1991年至2015年间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表1。

从各个供给要素投入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1991年至2015年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2002年,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大致维持在30%上下,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高,这期间的多数年度当中TFP在60%至70%之间,1997年甚至超过了90%,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低,而且波动较大,多数年度里贡献率低于10%,有三个年度中贡献率为负。第二阶段,2003年开始,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只有2003、2004和2007年的贡献率低于50%,其余各个年度均高于50%,2012和2013年的贡献率超过了70%,而2014和2015年则超过了90%;这一阶段里,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之前的贡献率维持在40%左右,2010年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下降,2014年已经是-12%,虽然2015年又有大幅的上升,但是这一年辽宁省的经济增長却大幅度下滑,数据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阶段里,虽然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很低而且波动较大,但是总体上也呈增长的态势,在2013年超过了20%,不过,在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的2015年,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07%。

技术进步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供给因素,指的是除去有形要素之后的余值,因此包含了真正的技术进步因素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也包含了体制机制改革和结构变化等方面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2003年之前,物质资本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30%左右,反而是技术进步因素作为主要动力支撑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2003年之后,物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逐步成为支撑辽宁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因此,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03年以来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支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强化了物资资本的投入,挤压了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

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动力转型路径选择

辽宁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政府利用解放前的工业基础,在“一五”期间通过大规模投资建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时期,国家通过投资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国家依靠投资对老工业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时期,国家通过投资调整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辽宁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力求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显而易见,这种发展方式已经无力承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重任。因此,辽宁老工业基地要想恢复生机与活力,必须更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一)重构资本投入体系

2003年以来辽宁省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上升,投资主导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其结果令人沮丧,“三期叠加”因素加上老工业基地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爆发,2013年以来辽宁经济走上了不断下滑之路,也宣告了传统投资主导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失败。

经历了经济大幅下滑的“阵痛”,实际上正是辽宁省重构资本投入体系的良好契机。首先,依然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前提是实现市场化的投资行为,规范政府投资,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其次,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效率,投资重点转向产业升级转型方向,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投资比重。

(二)升级劳动力投入

劳动投入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阴晴不定”(表1)。尽管地区经济增长中往往劳动力投入因素的贡献度并不高,但劳动力是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长期来看,面临着人口净流出和低出生率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加上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振兴确实困难重重。要使劳动力因素成为辽宁省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重要的是对劳动力要素的关注要从数量转向质量,从规模转向结构升级: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加强老工业基地高等院校和学科的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和集聚人才。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辽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第一,着力推进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生产要素,提升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第二,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各类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项目、平台、人才、基地“五位一体”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建设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尽快形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三,着力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构建创新人才高地。

(四)全面深化改革

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面深化改革是前提。第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科学界定商业类国企和公益类国企功能,分类施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促进非公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第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去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第三,发挥各种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着眼点放在改革上,努力扫除体制机制障碍,促成辽宁省体制机制改善与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强.新常态下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动力转换[J].辽宁经济,2016,(9).

[2]洪银兴.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6,(6).

[3]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4]江飞涛,武鹏,李晓萍.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4,(5).

[5]颜培霞,张卫国.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变研究:以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坛,2015,(6).

[6]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经济学家,2015,(5).

责任编辑  魏亚男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