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学科教学,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17-09-01张继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识字教研育人

张继红

教研要推动核心素养接地气,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何谓接地气?接地气,即接触现实状况、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

综观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全人、完人”教育。那么,教育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针对具体个体而言,核心素养提出的“全人、完人”目标,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从理论上来讲,个体认知活动的方式决定了个体发展的优势领域。譬如一个动觉智能优越的人,极有可能顺利成为一名高水平运动员,而要成为具有内省智能的思想者、人际智能的外交家,则可能是扼杀人才。因此,就个体而言,很难人人成为核心素养要求的“全人、完人”。

从实践层面来讲,“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全程、全境、全员育人环境,现阶段也有较大现实困难。在教育的“三驾马车”(学校、家庭、社会)中,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位已久。虽然教育部于2015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又发布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但从要求变成行为、落地生根直至初见成效尚需时日。

目前的实际状况就是,学校教育独臂擎天。而迄今为止,统领学校教育的仍是国家三级课程和分段、分科教学。稍作理性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似乎沒有哪一级课程、哪一个学段、哪一门学科能够独自承担起“全面育人”的责任,更没有哪一位教师能够独自承担全科教学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核心素养”的“全人、完人”目标,并非针对教育的个体、具体的学科课程而言,而是针对整个教育系统提出的总体目标或理想蓝图。这个“总体目标”或“理想蓝图”是依托教育的“三驾马车”共同承载,由国家的三级课程和分段、分科教学共同实现的。每一驾马车、每一级课程、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运行轨道,又有着共同的方向。

教研,要推动核心素养接地气,就是要研究、指导、引领教育系统中每一个要素积极作为,提高效度,并敦促其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所作为。开展教研工作的基本依托是学科教研,这就要求学科教研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引领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关联上做文章。

譬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沿着“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的轨道前行,在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过程中依托经典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担当、学会创新,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杜绝漠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蛮干。同时还要体现一个“小”字,即在知识、能力、习惯、方法、兴趣和态度等细微处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核心,在识字的过程中激发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写字习惯,让学生读好字、写好字、用好字,将识字与民族文化传承、学生生活应用结合起来,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尝试创新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学就要依托经典的、具体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在品析句子、片段、篇章的内容、思想和形式建构上做足文章,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增长见闻,同时积累语言,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规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语言建构。教研要杜绝脱离“语言文字学习运用”这一轨道对“核心素养”的空讲漫谈。

在抓实学科教学的同时,教研也要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指导上积极发声,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既仰望“核心素养”的天空,又脚踏“学科教学”的实地,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接地气。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教育教学研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字教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