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练笔”巧运用,提升历史学考复习效率

2017-08-31莫盈杰

中文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复习效率历史学

莫盈杰

摘 要:教学实践中,不乏看到生硬的插入式课堂练笔,多为按照教师的讲解和修正在拼凑一个正确答案。其实呈现答案的形成过程远比盲目的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对学生而言更有学习价值。练笔应注重揭露答案的问题所在,设身处地的挖掘该同学练笔时知识掌握度、学习状态,还原他的学科思维逻辑。笔者通过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学考复习要求里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属于“B”级考核要求,因此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调动同学自主学习知识的热情,更好的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自主练笔的成果,下面就具体谈谈就课堂练笔实施一系列做法,敬请各位方家斧正。

关键词:课堂練笔 历史学 复习效率 《百家争鸣》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8-0-03

现行高考制度下的考试模式由原来测重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单科考试转变为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更多的注重学生情感因素,在考察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反映学生的主观感受或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运用创造性的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是历史考试具有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⑴。可同时每年两次的学考大大的要求缩短原有长时间的复习周期,而去寻求短时间内复习效率的高爆发。传统的讲授性复习与习题战术已经在时间上实施变的无奈,那么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益与学生掌握知识度的及时反馈成为了教学新出路。学考复习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关键在复习计划的明确和复习内容的落实。作为教师本身在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时须以《学科指导意见》、《学习水平考试纲要》为标准并结合课本知识要点。但若说真要做到高效复习就必须合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课堂上学生多以听为主少则参与提问,更有不在少数的埋头抄写笔记。笔者所在的普通高中入学生源水平较低,尤其是他们的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偏弱很难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正确且完整的答案。相比较而言,笔者实际观察发现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更具可塑性,文笔出众者不在少数。如能在课堂以练笔的模式来进行复习,一则发挥其长处补其参与不足,二则手脑并用利于消化知识,三则同学练笔时也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比较之中形成自身复习特色。

一、练笔中揭露问题所在,显山露水还颜色

笔者通过在课前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环节“随笔写巨星”:要求每位同学挑选任意一位该时期的思想家并根据课本或者课外读物撰写一篇相关的人物生平应包含该思想家的生活背景、著作与观点。完成以后要求他们利用电子设备拍照或者截图等方式上传给老师,笔者在汇总和归类的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类问题并在课堂利用电脑投影进行呈现。

1.过失性错误

如张同学在关于孔子的生平中有以下描述:“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他是鲁国人,是个儒家也是个教育家。”孙同学在关于老子的生平中则有雷同的描述:“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是个道家,他是孔子的老师。这一学派以‘虚无为本。”课本于第四页与第五页的两句原话分别是“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道以‘虚无为本。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明确的指出其中的差异所在,这两位同学在撰写的过程中遗漏了 “春秋时期”、“道”等关键性词语,同时字迹的潦草可以从中推断他们阅读不仔细练笔速度过快。

当然过失性错误也可能因主观臆断而产生,张同学在关于孔子的生平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孔子的思想非常伟大,他有3000多弟子达者72人,在教育上非常成功,让他的弟子为各国服务,因此他的思想受到了各国君主的赏识。”从语句来判断张同学在通过查阅资料的情况下以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其查阅资料的不全面导致其主观判断孔子的思想受各国君主推崇。

2.逻辑性错误

不成熟的学科思维会让同学用不充分的甚至是错误的史实依据去论证出错误的结论。如许同学在关于商鞅的生平中有以下描述:“商鞅是秦国人,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重法轻仁义,因此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他在秦国有两次变法,因为变法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所以他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描述中商鞅是法家人士和在秦国有两次变法史实是正确的,但有部分同学和许同学一样讲秦国和商鞅捆绑型记忆,因此忽略商鞅的出身和变法的时间错误的得出商鞅帮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这样的结论。并以儒家与法家思想有分歧为依据得结论为两个学派思想对立。

又如孙同学在关于老子的生平中这样描述:“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是个道家,他是孔子的老师。儒家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道家思想消极无为是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孙同学以孔子与老子的师徒关系为论据得结论为儒家是道家思想的衍生。又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倡导无作为而认为无为思想不适应当时社会就认为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自主练笔中史实的缺乏和不严谨的描述是常见的问题,加之以主观片面的历史思维逻辑以图以管窥豹。虽有一些结论颇有奇思妙想如道家倡导养生、儒家教人为官、法家助人成才、墨家擅长发明但终究偏离了历史学科学习的方向。这些自主练笔的问题在课堂上在同学们面前直观的呈现,恰恰是学考复习所必须的:暴露了问题后才能去窥探复习的门径。

二、练笔中掌握方法所在,鉴山识水寻门径

自主练笔让课堂复习不至于枯燥乏味,但产生了兴趣如写不得法也是做得无用功。事实证明每个同学都会写,但资质尚可的几人在关注对了多少错了多少,资质尚佳能稍加自我领会的真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力求练笔方法的改进和兴趣的持续培养。

1.练笔驻笔关键词,领会题意主旨

根据本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这一教学重点,我开始了“随笔写巨星”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必修三课本第4页至第7页中“孔子和早期儒学”和“法家思想”两目内容在5分钟内划出相关的人物和思想观点及特点。同时在PPT的页面上呈现“⑴、关键词的要素:人物、事件、著作、语句、特点等;⑵根据学科指导意见‘李悝变法、‘商鞅变法为课外阅读内容可不列入复习范围,但请同学在课后自主学习。”

从上表显示的数据来看,超过95%的同学能够成功将人物与所在学派对号入座,除孔子以外的人物观点对应的关键词成功关注度也高达90%以上。由此可知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同学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找到基础知识的大多数关键词。但涉及如孔子的观点,因其观点包括了政治、教育两大区域所以有近30%的同学遗漏了“德治”这一关键词。如在引导时范围扩大至课本第4页课前提示,“德治”实际成功关注度将大大提升,但笔者认为练笔中二次以上的暴露过失性错误会引起同学的高度关注更有益于复习。

韩非的观点内容的关注度与观点特点的关注度形成鲜明的反差,特点的成功关注度不到30%。調查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学认为道家的思想与法家思想史冲突对立不能相互吸收,逻辑上不能构成包含关系;第二,选择性的删除这一关键句,只是强调韩非对法家内部思想的的系统糅合。学考难度的逐年增加势必要求我们对这些未挖掘的知识点加以自编习题来主动开发。

例题1:《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道者,下周于事,因稽而命,与时生死。参名异事,通一同情。…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韩非的主张体现了( )

A.主张君臣平等 B.吸收道家法则思想加强君权

C.主张清静无为治国 D.吸收儒家德治思想加强君权

该题的设计意图就是通过文言文解读提炼关键词学习分析题意,再者让同学开始了解不同学派间思想如法家与道家的融合吸收的关系。虽然最后该题的正确率只有44.7%,但经调查显示87%同学划出“道”、“君臣”“韩非”关键词,56%同学将题意分两层解读,51%同学运用了排除法来分辨学派思想。

2.练笔创设情境,构建答题思维

前面我们也展示过一部分同学对于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不受各国君主重视感到无法理解。他们直观的认为孔子的思想如此伟大怎么会不受重视呢,这种主观的判断是基于缺乏理性的历史思维他对时代背景的不全面分析甚至是不了解。这样的练笔练着练着就练出了语文的味道,练出了政治的味道,甚至练出了数学的味道。根据本课“孔子、孟子、荀子推动早期儒家思想的繁盛与早期儒家思想缺乏社会基础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儒法论战话春秋”。请同学们利用七分钟时间观看“商鞅论战孟子”的视频短片,观看短片结束以后我为同学提供了以下材料请同学来练笔与课堂交流:

材料1:儒家思想节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篇·论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篇·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论篇·荀子》

材料2:法家思想节选

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君书·更法》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马,此不知之患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韩非子·五蠹》

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

——《韩非子·显学》

请选择其中一个学派与对方交流,交流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⑴本学派的哪些思想对当时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

⑵本学派的哪些思想不容易被当时社会接受?

⑶本学派的哪些思想在当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如要实践该思想关键条件?

⑷对方学派思想有哪些缺点?你认为最大缺点是什么?

材料汇编与设计提问的设计意图:第一,以儒家与法家的思想著作为蓝本,节选有效的内容结合必修课本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适当拓展,帮助其构建完善的文化史知识体系;第二,利用从基础性设问、推理性设问到评论性设问,渐进式的围绕细节设问,层层引导,训练学生材料辨析能力;第三,宏观的人物情境和微观的思想情境结合,为知识探究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练笔与交流互动提升历史素养。

以上根据材料第一、三、四三个小题反馈的有效的答案,以儒法两个学派的思想缺点不认可度和可实践的思想为角度整理而成。他们在沟通中准确的整理了儒家思想不被社会接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强调的是仁爱、礼治和道德教化百姓,而不注重当时诸侯战争中诸侯对粮食和军备的重视甚至认为可以放弃法律的存在。

以上同学们练笔的成果来看,练笔的相互交流体现了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进步。任何情境的设计都不如学生通过视频宏观的去感受当时思想家的行为和理念,然后以己设身处地的站在一个学派的微观立场上去阐述自己的施政构想。他们成功反驳对方的观点时无不在以春秋战国大背景为前提用历史思维的角度去阐述。但是在对材料的第三小题第2问“思想实践的关键条件”统计中产生两大分歧,总共235人中有41%的同学认为取决于君王,而有近37%同学认为取决于百姓。这一分歧恰巧构成了提升这个教学环节立意的平台。

3.练笔注重合作,实现从答题到探究的升华

我们经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劝导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在未经思考的前提下去求助周边的同学或者教师,不良的复习习惯往往形成恶性循环。但为什么在练笔又要去寻求合作呢?“对于个体来说,驾驶波音747飞机是不可能;对三人组的机务人员来说,它是很简单。但是,机组人员不是独立工作的,他们需要大量的技工和服务人员,驾驶舱服务员,在解决问题敏锐判断和掌握最新发展形势的飞行员导师,还有许多其他人员”人类为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去构建集体理性。第二个环节“儒法论战话春秋”以“思想实践的关键是取决君王还是百姓”为话题围绕上述材料所提出的四大问题展开论战将本课推向高潮。

论战的设计意图:第一,以学优生为枢纽,带动基础生和学困生的参与,通过问答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和逻辑关系,如论战中擅长语言组织的朱同学和擅长文字整理的李同学代表儒家通过优势互补带动了论战的气氛;第二,适度培养学优生引经据典时是否学会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如代表法家的赵同学多次引用郡县制和秦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来论证;第三,运用多元史观,以史为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史为范,深化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理念。

论战的精选汇总:代表君王的①、古语有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法制,人治天下的时代法律必然靠君王来守护。若无君王,法有何威信,无法便无国,无国便无家,百姓何以自存?②、法家重制,儒家重礼,百姓愚昧亡国且不守礼,但却因法而报君王,虽然不情愿但事实效果好不是吗?③、当时君王权力强大是造就国家实力强大的必要条件,一種思想的推行往往自上而下的运行,百姓是思想运行的终点而非起点?④、没有君王的领导百姓犹如林中的麻雀不知所以然,当时的教育程度低下没有君王和政府的引导百姓就是无知的百姓?

代表百姓的①、百姓,一国之本。百姓能使一个国家兴盛,亦能使一个国家灭亡。百姓不在,国有什么用,君有什么用?②、百姓反对的什么可以推广,君王不从民意只会引起国家暴乱?③、君王是靠百姓来养活的,所以他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思想要实践也必须依靠百姓?④、法家思想约束百姓,那只能从表面上使百姓臣服,这样的思想并不能长久,只会让他们反抗君王而不是敬重君王?⑤、人性本善,百姓做事讲宽容,他们会默默承受国家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来维护国家的利益。百姓是睿智的,是取决任何思想实践的关键?

以上同学们合作交流的成果,虽然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史实不充分、逻辑不严密、立场不明显、思维角度单一等,但是在交流中知识掌握度的提高是明显的,学法的运用是频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学科薄弱处。自主练笔与合作交流并不矛盾,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来推动自主练笔的优化。

三、练笔中构建历史素养所在,反思中的感悟

当然,上文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基于个体视角的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课堂练笔也不可能让学考变得一劳永逸,百战百胜。学法的实践是学生和教师为之探索一生的工程。借此文与诸君共勉,励志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为学生打造优质课堂。赵同学在课后曾问我:百家学派渊源流长,百家思想都如此博大精深,百家门生都在为国效力,但为什么我们所学却不能学以致用,难道我们只是为了考试才学习历史吗?这番话不仅令我等深思学科的价值在哪里?学科的素养在哪里?朱可老师曾在《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出“求真”—真实地表述历史,“求证”—理性的辨析历史,“求智”—形成历史的智慧与感悟,这三个核心素养⑵。它是一种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我们不能因为学校在生源上的缺陷而认为他们不具备掌握这些素养的资格。不能单纯为了考试而教学,在今后对课堂练笔的研究中更注重这历史素养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求得真知,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赵敏.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专题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再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8):26-32

猜你喜欢

复习效率历史学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精雕细琢,提高思想政治复习课效率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复习策略探究
“学生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实验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改变试卷讲评方式, 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历史学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军事历史学认识活动的特点
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