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气专业课程有效实施的几点经验

2017-08-30李华军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项目电气实施

李华军

摘 要:本文从自身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气专业课程有效实施的几点经验,如专业课程中设置项目教学方案首要目的是解决工作能力,且工作能力提高不一定要很多理论基础。又如对中职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理论学习往往借助于项目教学中直观感性认识更容易掌握。再如项目教学成功与否还要借助于进阶式的项目方案设计。

关键词:项目;电气;实施;经验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虽然早在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提出通过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促进课程内容模块化、多层化,体现实际岗位能力标准和学生学习科学化,使专业教学从理论为主、技能为辅向技能中学习理论转变,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但就目前中职电气专业课程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还是有以下遗憾:

(1)教材大多数是高校或工程人员编写,大都以理论验证为主,缺乏真实工程项目的引导,无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对实训教学没有多大应用价值。

(2)受教材体系、学生学习基础、学校实训条件等因素的约束,资源中少量应用项目无法在本校实训过程中按照实际岗位流程标准要求学生,也就达不到应用的目的。

(3)虽有部分先行的学校电气专业努力提高项目教学的有效性,但大多存在项目实施内容和过程缺乏系统优化,比较片段化,教学计划、考评体系尚不完善。

(4)大部分项目实效未考虑科学全面,在主观上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科学考虑,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空白。

做为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骨干建设专业,我校电气专业这几年依据建设成果,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课程的专业水平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项目教学“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评价——转移”的七个过程,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训资源,有机的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利用岗位技能标准和实用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实训中发展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探索出一条电气专业专业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就本专业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几点体会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的

项目教学首要解决的是培养中职电气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的获得有的并不依赖于理论基础支撑。依据我们多年企业调研发现,中职电气专业学生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一般指具备安装、检测、调试和检修能力。安装一般指器件和导线的安装,需要的技能包括识图能力、安装工艺、安装技巧等。检测包括通电前和通电后的检测,这个岗位需要仪器的使用、一般的检测常识、安全用电规定等。调试和检修虽然根据不同的岗位目标,能力要求有些差异,有些岗位是需要一定理论支撑,但安装和检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本上是不需要过多的理论要求,要的是熟练和态度,但这两个能力又是后面调试和检修的基础。所以我校电气专业在诸如新生的电工技能、电气安装与维修等课程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器件识别、电气识图、施工工艺、安装技巧和仪器的使用,原理即使有讲也只是略微带过。我们通过技能考核大纲和标准规范“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几年下来,每门课程大约12周时间的技能实训,学生对规定的实训项目基本能规范、熟练的完成。通过企业调研,我校毕业生的岗位熟悉速度和工作能力都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承认。

2 项目实践教学

职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在专业理论基础上,但专业理论的培养更多的依赖学生的感性认识,这决定专业理论课程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是一条高效途径。

职专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校和工作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能力,包括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學习态度。它决定了学生专业发展的高度,贯穿了学生整个工作过程。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在职业教育阶段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电气专业采用的方法是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依赖项目过程中工作过程的可视化、执行机构的动作直观化以及项目与实际岗位过程的贴近化等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要我学、要我想转变为我要想、我要学、我能学。并且形成感知——疑问——兴趣——探究——了解——验证——掌握的学习过程。诸如我做为主编撰写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件原理与应用》校本教材中就把PLC的基本指令和基本元件理论学习融会到一个叫《液体搅拌器装置的自动控制设计》项目教学过程中。本项目教学目的是入门学习PLC编程元件和基本指令,它包含4个子项目,子项目1:电磁阀的起停控制设计(4学时)。子项目2:电磁阀与搅拌电机的顺序起动控制设计(4学时)。子项目3:搅拌电机的正反向搅拌及3次循环控制设计(4学时)。子项目4:搅拌器控制系统的整体汇总设计(2学时)。项目1主要学习基本的输入输出元件作用和程序编辑和下载。项目2学习定时器的应用。项目3学习计数器原理与应用。项目4学习和总结PLC基本原理和项目开发一般过程。在这个大项目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完成各个示范子项目的设计和调试;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答疑和学生的思考设计、现场调试,独立完成各个实训子项目的设计和调试[1]。最后汇总完善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整体调试。让学生真实直观感受实际工作中PLC控制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会用基本指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习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会用语言表述问题过程和调试结果,这样即让学生学习了PLC理论,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3 进阶式能力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标准化和职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化决定了我们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进阶式能力培养方案。

进阶式电气专业课程能力培养方案是由教师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项目,在不同时间段将不同项目任务交由各学生完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电类职业岗位能力。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示范和指导、以完成任务和获得岗位能力为动力”的“教与学”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项目体验,渐进式熟悉职业岗位实践活动的“教与学”行为。图1为我校电气专业核心课程《PLC》课程的进阶式能力培养项目化教学方案:

从图1中可以看到,我们把这门课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按照进阶式能力提高划分,并且每个能力标准都有相应项目与之对应,技能考核也随之执行,学生完成了相应任务的每一步不仅有相应成绩,而且其能力也会达到一个阶层,这样才真正实现因人施教,避免因知识和能力的阻塞导致整个项目放弃。

4 良好的项目教学是一个很佳的途径

电气专业实际上是一个很宽的专业,知识万千、包罗万象,如何保证专业可持续和科学性发展?良好的项目教学是一个很佳的途径。其优势首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强。这表现在①内容和过程明确,教师实训教学过程更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②专业考核标准的固化,避免专业教师的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

项目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这方面也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实际项目和岗位技能标准的结合,给学生以真实感受,将实训环境工厂化,学生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性更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盡可能避免学生基础知识的短缺造成学习过程的阻塞。

项目教学还能提高学校的实训设备利用效率,探索立足当前实训环境下开展专业实训新途径。究其原因主要体现①校本教材有机的结合校内实训环境,充分发挥校内实训设备的功效。②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校内实训环境,使专业教学跟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立足本校可用资源,进行中职电气专业专业课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顺应了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国强.项目教学法在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项目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1(22):153-156.

猜你喜欢

项目电气实施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探讨
浅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电气接地和电气安全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