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回顾

2017-08-30整理朱立彩TextfinishingZhuLica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号馆全球化艺术家

整理:朱立彩/Text finishing: Zhu Licai

编者按: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艺术也在逐步走向全球化,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越来越紧密相连,艺术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和反映社会问题,今日美术馆以此时代背景作为依托策划了“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另一种选择”,针对最新崛起的金砖五国间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并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50位/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呈现,涉及环境、文化、宗教、战争等各个方面,这种具有高度社会关照性,又不失艺术创造力的大型展览,在中国并不多见,这也是今日美术馆今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

Editor’s note:As if following the pac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t globalization has been on its way.As transnational and trans-regional cultur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art has begun to intervene in and respond to social issu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oday Art Museum curated “The 3rd Today’s Documents–BRIC-á-brac: The Jumble of Growth,”which, in an artistic manner, represented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among the rising BRIC nations. It exhibited works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50 artists/groups, and the themes covered environment, culture, religion, war, etc. It was a rare, large-scale exhibition in China which showed both high social concern and creativity, and wa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hibitions in Today Art Museum.

2016年12月10日,“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另一种选择”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3号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批评家黄笃和国际策展人赫拉尔多·莫斯克拉联合策划,展期原为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3月5日,后1号馆延展至3月26日,3号馆延展至3月22日。

本次展览共邀请来自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墨西哥、韩国、西班牙、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50位/组艺术家,展览涉及绘画、摄影、影像、装置、行为等艺术形式。展览题目“另一种选择”实际上是对法文主题“BRIC-á-brac”的进一步诠释,其目的在于强调代表性新兴国家的文化主体性,探讨自身独特的文化之路。

近些年由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组成的“金砖国家”,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与落后的贫困边缘地区之间逐渐形成一股新的势力,这股势力不仅使得全球政治经济板块进行重组,同时也在文化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一个新的文化地带正在崛起。艺术作为文化领域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在以自身的方式关注和反映这一全球化的现象。本次展览就是以“金砖国家”逐渐崛起的大背景为依托,探讨全球环境下新势力崛起所带来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以及艺术面对这种社会变革如何做出反应、介入、参与和表现的议题。

本次展览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混合生长。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地区的文化发展都与自身土壤和全球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二、癫狂的空间。指涉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中所出现的各种多元复杂的空间问题,如都市空间问题、公共空间问题、虚拟空间问题等。三、话语现场。是艺术家对于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发声,艺术家以自身或再现或观念的方法介入到作品之中,使得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更在作品之中表达艺术家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四、个人叙事与微观生命。将每个个体生命置于宏观社会之中,反观人在这个大的社会中的生命状态。

本次展览所涉及的现实问题不仅包括这四个展览方向中的政治地缘问题、城市空间问题、个人话语权问题,其中还反映了环境、文化、宗教、战争等一系列问题。

即使其中涵盖的问题再多,本次展览的核心问题依然在于: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相交汇的背景下文化和艺术呈现出同质化的现象,同时又夹杂着自我与他者的混杂性。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种既不是他者,也不是自身的异质艺术。二、面对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艺术如何做出反应、介入、参与和表现。

艺术家高伟刚的装置作品《消化》,以集装箱作为人的欲望载体,充斥着全球化的生产与消费,展现一个无始无终的空间。整个装置的形状犹如人的胃一般,仿佛在对事物进行一种无休止的消化。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克里斯蒂娜·卢卡斯 超级共和国

而王广义的综合材料作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对于政治地缘的反思。以《诗经·小雅》篇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题,重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各国地图,反思历史长河中的地缘问题,试图以艺术的方式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个新的秩序。

西班牙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卢卡斯的《超级共和国》是由五张摄影系列组成,照片尺寸被放大到几乎充满整个展厅,照片中巨大的亚洲人物形象处于各种奢侈环境之中,但被放大的面部表情麻木僵硬,我们在消费的同时放弃了思考。

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的《消化系统5号》是一件硕大的机械装置作品,通过精巧的设计,整个装置可以运动起来,犹如人的消化系统一样在运转着,传送着某些物质,让运动着的机器装置作品如同一个活体生命物,利用现代科技赋予艺术以新的表现形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许多欧美超级画廊转入香港,也有大量高品质的艺博会进驻亚洲,新的双年展崛起,大批艺术家赴海外留学,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与海外艺术进行交流,吸收海外艺术的营养,与自身土壤相融合,中国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属性与他者的交融性。

而关于艺术对社会变革的介入、参与和表现,在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中则较为少见。像以上作品中所涉及的地缘问题、科技问题、人的生存现状问题等在中国都真实地存在着,但这些问题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则并不多见。中国艺术家更注重艺术向内的表现张力,向内心深处、向传统深处挖掘艺术的无限可能性。这与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有关,中国的老庄哲学、禅宗等等传统思想都关注于人的内心世界,主张排除外在纷杂尘世的干扰。

艺术家是否应该肩负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权利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艺术可以反观和体现社会的诸多变化这一点无可置疑,社会变化在文化与个体生命的叙述中如何表现和发展,是此次展览关注和探讨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反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号馆全球化艺术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展期调整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全球化陷阱
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举办
2015上海国际广印展即将开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