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第一”:让教育再出发

2017-08-29刘秋泉刘祎霞李俊伟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江华第一校长

刘秋泉+刘祎霞+李俊伟

“江华教育再出发!”这是唐孝任在连任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后,浓墨重彩宣示的主题词之一。

“2013年,我履新县教育局局长,即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为主线,构筑江华的民族教育梦。4年来,我们突出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和安全生产是第一责任,推进‘三名工程,抓好‘四声校园,开展‘五创联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江华教育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也因此,一些校长和老师产生了陶醉和自满情绪,有了歇歇气的思想。而实际上,和先进发达地区比,江华的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比,教育还是滞后的;我们的教育观念、理念、信仰和學科结构、教师专业素养等,也是‘致命的落后。江华教育还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处于向内涵式发展、品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必须再出发!”面对记者采访,唐孝任坦言。

唐孝任说,江华教育再出发,是一个开放性的大命题,核心是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的转变。为此,提出了三个“第一”,即教育局要把校长放“第一”、校长要把教师放“第一”、教师要把学生放“第一”。三个“第一”,要求学校走内涵式、品质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校长、教师、学生内驱力,营造江华教育“山清水秀”的教育生态环境。

把校长放“第一”,既解后顾之忧,更重素养提升

“在江华,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校长队伍。”唐孝任非常自豪。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奉天生,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谈起当校长的起因,奉天生十分感慨“:当校长前,是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担任过5年办公室主任和5年人事股股长。如果待在机关,副局长的职位是‘可预期的。当时,唐局长代表组织找我谈话,要我去职业中专担任校长。之后,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罗建华也找我谈话,并给我3天时间考虑。说实在的,是唐局长这句‘选一个副局长容易,选一个好的职业中专校长难打动了我。”

奉天生走马上任后,在经费投入、教师招聘、招生政策诸多方面,县教育局给予了学校超常规的支持与倾斜。奉天生也不负所托,学校办得红红火火,2015年在省示范校评估验收中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级。

“教育局要为校长们解除后顾之忧,这其中,办学条件的改善至关重要。最近3年,江华共投入14.08亿元实施合格校园、县城学校提质扩容、教师安居、移民(高寒山区易地搬迁)学校复建、村小改建、全面改薄、高中化债‘七大教育工程。今年又启动了城区学位建设攻坚,计划3年内总投资12.3亿元,新增学位21225个。”唐孝任说。

采访中,许多校长反映,过去学校建设都要跑项目、跑资金,很头疼。自从唐孝任当局长后,这些都由基建股来做,并详细摸底调查,做好登记,经过局党委会充分讨论后,再根据学校实际把建教学楼、综合楼、食堂等基建项目下达给学校。

“这样,我们校长就可以集中精力抓管理,抓队伍,抓教育教学质量。”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校长奉前茂说。

大圩镇鲤鱼塘完全小学校长张春生讲起了故事:2013年,学校推进合格学校建设时,征地建幼儿园涉及的球场是村里的。村民以球场是他们晒玉米、谷子用地为由,拒绝学校征用。唐孝任两次到学校,把镇、村两级干部都请来,专门就学校征地事宜开现场办公会,通过反复掏心地做思想工作,答应学校假期无条件开放球场,让村民晒谷,顺利解决了学校征地的问题。学校取水要到两三千米外的地方,取水点的水又与群众灌溉水相冲突,架水管还要经过群众的耕地,矛盾突出。了解这一情况后,唐孝任又一次找到村支部书记,耐心解释学校用水事关几个村的孩子,一定要解决好。唐局长打通了与村里的关系,学校再去做工作,没有阻力了。2016年5月涨洪水时,洪水把取水坝和水渠都冲跨了,部分村民借机设置新障碍。又是唐局长出面做工作,把取水坝和水渠修复了,而且还做成了“升级版”。

该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钟江雄说:“把校长放‘第一,就要给校长办学自主权,让校长自主管理学校。”在江华,学校招聘教师由学校申报计划、出题和招考、面试,教育局和其他部门负责监督。教师的调动必须经校长同意,学校中层的聘用、任免,全部尊重校长的意见,校长确定人选后报教育局备案。同时,教师的职称、考核等一揽子事情都在学校解决。

当然,把校长放“第一”,也体现在对这支队伍品质的打造上。

江华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刘兴文告诉记者:“唐局长对他讲得最多的是校长专业化成长。因为思源是一所新学校,他在专业方面要求也更高,还要求我‘必须有教育家的境界。‘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美国学者《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两本书是香港言爱基金赠送给我和唐局长的,我因‘工作忙没来得及读。没想到半个月后,局长居然找到我说,这两本书他看了,很好,你可要仔细读一读。你看,局长尚且如此,我还能没有压力吗?由此激发了我学习的内驱力。”

“只要是协作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唐局长硬性规定校长都要当评委,并对教师的公开课做专家点评。校长的点评有没有‘干货,一听便知道。这样,就逼着我们去学,去钻。”水口镇中心小学校长蒋才国介绍说,每年12月,县教育局都要组织开展一次全县校长“解放思想大讨论”大会。会前,所有校长要考察10余所各项工作推进得好与不好的学校,然后写反思上交到教育局办公室。三分之一的学校校长“现场说法”后,还要进行四个小时以上的“集中论剑”,局长逐一“点评授道”。最后,还要在江华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晒”出来。

“这一招,让校长们怠慢不得,更不敢闭门造车,这一‘晒可都是‘白纸黑字啊。”蒋才国坦言。

唐孝任对记者表示,“我不希望校长成为万金油,更希望他们成为专家型、教育家型的校长。我也知道很难,旧思维很难跳出来,体制上也有许多制约和困惑。但尽量从我做起,让校长解脱出来,静下心来想大事,想自己分内的事。”说着,他扳起了手指头,数着要求校长认真做好的事———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并通过论坛、沙龙等交流;每天写一篇教育反思,不要长篇大论,只要真实的感触,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假期进行一次考试,内容就是教育学、心理学,以扎牢根基;充分调研,精心准备校长论坛的发言;进行一次讲评课,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全力推动课改。

记者深深感觉到,当局长是“拼命三郎”时,校长要做“南郭先生”是很难的。因此,江华的校长队伍素质非常过硬,这也是江华品质教育的底气所在。

把教师放“第一”,既让安居乐业,更重专业成长

“如今,老师职业幸福感并不高。要想尽办法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做老师的贴心人。”唐孝任说,一定要把老师的困难牵挂于心间。

2013年5月,江华县启动教师公租房、周转房建设,提出让未婚青年教师住上“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住房,已婚教师住上“二室一厅一厨一卫”家庭套间。截至今年6月,全县30所学校已建成教师公租房、周转房2200套,近2500名教师搬进了新房。

“公租房建设,让老师们安心下来搞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码市中学校长李荣胜谈起公租房满脸的喜悦。

人性化的公租房帮老师解决了燃眉之急。水口镇中心小学老师刘胜义想把瘫痪的父亲接到身边照料,但是一家人住在双职工公租房着实不方便。就在他处于两难境地之时,学校伸来了援手,在刘胜义所居住的公租房楼下分了一间单身宿舍。

江华县县委、县政府还采取多措施、多渠道提高教师待遇。“先后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尊师重教十条规定》《江华瑶族自治县名师名校名校长创建工程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学校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细则》等文件。”唐孝任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江华县教师在待遇上与公务员一致,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全部按国家标准发放,落实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其中乡村教师人才津贴较省定标准提高了100元至400元。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至8000元的津贴。2016年,江华县还给每位教师发放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奖和10000元的年终绩效评估奖。

“学校教师享受了乡村教师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班主任津贴,每月最少的也有1500多元,吸引了优秀老师安心在农村教书。”最偏远的码市镇黄石完全小学校长韦和永说:“待遇留住人才,为山区的教育精准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已经形成了越偏远、越基层、越艰苦,待遇越好的局面,保证这些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流失,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唐孝任说。

在江华,教师这一岗位越来越有吸引力。近3年,全县新招聘教师518人,其中外县籍就有222人。今年,还有10多位辞职到广东、长沙等地工作的教师,又考回江华。2015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教师曹永奇夫妇辞职到长沙工作。今年,再次通过江华教师招聘,回到了原工作单位。他们感叹道:“在外面虽然工资高点,但总有一种漂泊的感觉。想来想去,还是喜欢江华,能够让教师安居乐业。”

“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必须不打一点折扣。”这是江华县委、县政府的重教共识,也是唐孝任逢会必强调的。

为有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2016年4月,江华县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第二批“国培计划”项目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全面推行“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为使教师培训工作适合每一位乡村教师,江华县根据教师报名,将培训专家‘请进来,把参训教师‘送出去,让每一位教师服‘培训大餐的‘水土。”师训工作负责人冯艳萍说。

市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刘宇雁就是小学语文送培团队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虽然每次送教下乡都要舟车劳顿,十分辛苦,但是每当感受到乡村老师对送教的渴望,尤其是看到校长在寒风中迎接我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谈到自己的成长,沱江镇第二小学青年教师李诗旋说:“学校的‘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成长搭起了桥梁,我有幸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左玉兰老师结为师徒,我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帮助。”去年11月,刚入职不到半年的李诗旋参加永州市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说课竞赛。师傅左玉兰和羊慧萍、何艺娜老师都加班帮她整理说课资料,还经常一起磨课。虽然一次次的磨课让她疲惫不堪,但是想到老师们对自己的付出,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她执教的《与象共舞》获得了永州市小学语文组特等奖。

“让每一个老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培训、研修、送教好比三驾马车。”唐孝任说。

2016年,江华县共投入400余万元用于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四个学段的教师培训,全县5000多人次享受培训的“福利”,143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同时,有112位乡村教师通过进城考试、中层竞聘、突出教师选聘等进入县城中小学校任教。

赵付乾原本是江华最偏远的两岔中心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突出,但教育教学方面不够成熟。经过多次培训,赵付乾迅速成长为体育骨干教师,去年作为篮球专项突出人才选聘到了江华县第一中学。从最偏远的山沟沟“冲”进了县里“最高学府”。

在江华职业中专学校,老师晋升途径公开透明,用人不唯年龄、资历,只唯能力。“熊首聪老师做事扎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务处干事被破格提拔为教务处副主任。”校长奉天生坦言,“就是要把扎实做事的人提拔上去。”

“做老师的贴心人”,校长们一直默默践行着这一理念。

在大圩镇中心小学余丽君老师心中,学校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我和廖書珊老师平时不吃鸡鸭,主管食堂的唐代智老师就特地交代食堂师傅给我们准备其他菜。”2011年,余丽君来到这里当特岗教师,她说:“其实我的服务年限早已满了,但是我愿意继续留下来。”

关心老师,更要关注其精神世界。

大石桥乡中心小学校长奉前茂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位一年级学生在假期摔伤了腿,来学校后又与同学发生了一点磕磕碰碰,碰到了腿,家长一定要找班主任问责。尔后,他立马找到这位班主任,宽慰她不要担心,这件事学校领导替她处理。

江华思源实验学校是去年成立的新学校,教师队伍中7名老师是由局里“钦点”的精兵强将,另外18名老师基本上都是应届毕业生,这就需要老教师带他们“走路”。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喻琼是年轻老师的“知心姐姐”。一次,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奉老师找她谈心,说自己找不到职业的幸福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当一名老师。听了奉老师的话后,喻琼马上以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历劝她,“不要因为别人一两句话就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经过一番促膝长谈,奉老师终于找到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把学生放“第一”,既教文化知识,更重全面发展

校长、老师、学生环环相扣,压轴的一环是学生。“教育的真谛是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舞台。”唐孝任经常倡导这个理念。

大圩镇鲤鱼塘完小六年级2班班主任熊海凤已担任6年班主任,她告诉记者:“低年级学生年纪小,需要好好引导,我会挑选较为懂事的学生当班干部,带着他们一起管理学生,处理班级事务。到了中年级,班级管理模式渐渐成熟,这时,我会让学生自己选举班委,管理班级。”

现在,六年级2班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早已游刃有余,每个月都会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班长总结问题,班干部集体讨论。前不久的一次班委会上,大家在讨论没能评上当周流动红旗的原因。劳动委员邓良杰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当周班级公共区域的卫生没搞好。于是,班委们决定在每个公共区域卫生打扫小组中选一个小组长,落实好每次的打扫工作,出现问题,就能及时问责。这个举措非常有效,同学们打扫卫生的责任感也增强了。下周,流动红旗又“流”了回来。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是水口镇中心小学王凤萍老师喜欢的方式。她说:“我们班,班干部和寝室长都是学生轮流担任的,我想让每位学生都能知道管理班级的难处与乐趣,这样他们才会更配合班委和老师的工作。”

王凤萍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冯思媛的女生,由于初次当班长经验不够,和同学交流的方式也不恰当,她和同学闹了矛盾,委屈得哭了。在王凤萍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摸索下,她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她已经是一位“深得民心”的优秀班长,主持班会、制订班级活动计划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孩子是有情绪的,稳住孩子们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大圩镇中心完小黎忠福老师认为,学生的管理既要抓思想教育又要重视情感交流。2013年,有位叫温富军的学生,成绩不差,但是行为习惯不好,经常不服从管理。于是,黎忠福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送温富军回家,并且陪着他和家长一起做农活。体会到父母不易的温富军懂事了,学习成绩也更上一层楼。

多彩的校园文化总是陪伴着孩子们的每一天。

今年5月,是鲤鱼塘完小繁忙的一个月。全校的足球比赛即将开始,大圩镇协作片的大合唱也即将来临。学校师生都在井然有序地准备足球比赛和协作片大合唱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正是对“四声校园”的积极响应。

“四声校园”是唐孝任在2016年初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打造“朗朗的读书声、快乐的欢呼声、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琴声”,以促进学校内涵和特色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涛圩中学是江华县一所农村中学,原来只注重抓文化成绩,音体美等课程成了“搭头”,校园没有生机,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沉闷。随着“四声校园”的落实,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涛圩中学现在不但开齐开足音体美等课程,还经常组织班级合唱比赛,成立校篮球队、足球队、舞蹈队等课外小组,校园洋溢着歌声、琴声和比赛的吹呼声,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学生的文化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声校园让孩子们久违的歌声,快乐的欢呼声,重新回荡在校园。”涛圩中学校长陈光明欣喜地说。

近年来,随着瑶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断受到重视,江华县逐渐将瑶文化引入校园,为“四声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沱江镇一小、大圩镇中心完小、码市中学等近40所中小学都聘请了长鼓舞艺人、梧州歌王和火烧龙狮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瑶文化,让瑶文化真正在校园里开展起来。通过传承人对老师进行瑶文化培训,100余名老师走上瑶文化教学的岗位,探索出一条以“瑶文化专家—骨干教师—教师—骨干学生—学生”的瑶文化传承模式。

大圩镇中心小学就将“国家级长鼓舞传承人”赵明华的儿子赵旺生请来了学校,让学校老师与学生领略到长鼓舞的魅力。现在,大圩镇中心小学成立了长鼓舞社团,遇到学校举行文艺活动的时候,都会有精彩的长鼓舞演出。

把学生放“第一”,还体现在对他们的关怀上。

2017年上学期,江华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共12142人,县财政为这些孩子解决了教辅资料费,寄宿生还享受了国家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今年7月,江华还设立“深度贫困教育助学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单列资金700万元,重点用于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平安保险费、生活费和校车费等,实行政府兜底,“零负担”就学,真正实现贫困户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此外,还设立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对湘江乡九年制学校等5所林区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的交通、伙食等进行补助。

关怀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还有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致呵护。鲤鱼塘完小留守儿童很多,学校的老师们会定期和那些在外地的家长打电话,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放学后,老师们还会经常给学生们的爷爷奶奶打电话,确认孩子们是否到家。考虑到留守儿童在家得不到良好的学习辅导,许多老师还会在课余时间对一些作业没能完成的孩子耐心指导。江华思源实验学校开通了“亲情之约”视频交流室,孩子们随时可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交流对话。

江华职业中专学校对学生也是关爱有加,节假日都会确保留校的学生有吃有住,经常会给学生们带来一些温暖的“小惊喜”。今年端午节,学校就给留校的170多名学生准备了热乎乎的粽子,往年中秋节也都会给学生们发月饼。许多高三班主任还会主动给学生煮鸡蛋,让他们补充营养,打一场“胜仗”。

“我们是职业中专,对学生们最好的关心,就是想方设法让他们满意地就业。”奉天生向记者说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与来自全国的30多家企业合作,实行优生优推,让表现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经常引进企业来校教学,东莞车皇厂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还在学校投资建立了一个师训基地,长期在校教学,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工作实践。

育人,最重要的是育心。2015年,是江华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年”,也正是这一年,江华县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开始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江华对78所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备设施进行添置,建成Ⅲ類或Ⅱ类及以上标准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及各种功能室200多个,共培养了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154人,保证了每所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沱江镇二小、码市中学等30多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已经开始给师生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实实在在成为师生心理疏导的阵地。

“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能走进江华县每所学校的课堂,让广大师生都能从中受益。”县教育局团工委书记钟苏婷表达了她对江华心理教育的期待。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江华教育以三个‘第一为新起点的再出发,必定走出一条人民满意的品质教育之路。”采访结束时,唐孝任目光坚定。

猜你喜欢

江华第一校长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鸟”与“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一个漂亮的铃铛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