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有时需要顺水推舟

2017-08-29张爱民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蓝花彩灯全体学生

张爱民

许多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叹:在名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地会出现精彩的瞬间、生成的资源,而自己的课堂上却更多地表现为平淡、沉闷甚至不顺,毫无精彩可言。其实,生成无处不在、资源无时不有。它或许就在你的身边,就看你是否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去及时捕捉,相机调整,或“顺水推舟”,或“见风使舵”,也许精彩即成。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内容时,课始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感知三种物体的摆放规律后,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次,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边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有的用彩笔画一画,一直画到第19盆;有的用编号和列举的方法,发现左起第1、3、5……盆是蓝花;有的用除法计算19÷2=9(组)……1(盆),余下的1盆是蓝花。随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思考2是从哪里来的,9的单位为什么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的是哪一盆等。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彩灯,提出问题: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20÷3=6(组)……2(盏),余数是2,第20盏彩灯是紫色的。这一算式也正是教师所需要的答案。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这题也可以除以2的!”这一回答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于是教师只得赶紧问其他学生:“他认为可以除以2,大家同意吗?”没想到该生依然大声说道:“可以先去掉一盏……”教师觉得这个学生一定是没有认真观察,忙打断该生的话,引导大家一起思考:“现在是每几盏为一组了?想一想,应该除以几?”学生齐答:“每3盏为一组,应该除以3!”该生口里默念着什么,悻悻地坐下去了。

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解决有关彩旗的问题(同上,略)。

反思:在上述案例的第二层次中,学生的回答“老师,这题也可以除以2的!”让教师不知所措,于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希望借助集体的力量“压”住这个影响新知理解的旁逸斜出,使教学回到预定轨道上来。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妨顺水推舟,让该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再适当引导,使之与教学预案自然并有效地接轨。

教师可以追问:“你说‘可以先去掉一盏,能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估计学生会说出“先去掉一盏,每组就只剩下2盏”)此时再追问:“每组都先去掉1盏后,那么我们要求的第20盏,现在还是第20盏吗?”这样能让该生意识到用20÷2这个算式是不妥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那如果只去掉开始的第1盏,观察一下剩下的彩灯是怎样排列的?”(还是每3盏为一组,分别是紫灯、绿灯、红灯)“现在要求的是从左边起第20盏彩灯的颜色,可以怎样做?”

学生自然就会得出:20-1=19(盏),19÷3=6(组)……1(盏),余数是1,第20盞彩灯是紫色的。

如此顺水推舟,教学就很自然地回到了本课所学的规律上来。教师这样的系列追问,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也让全体学生对于周期规律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

猜你喜欢

蓝花彩灯全体学生
彩灯
题蓝花楹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表姐变成了紫雪公主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