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17-08-28李燕

中外医疗 2017年18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出院依从性

李燕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李燕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12月该院精神科符合出院要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0例,依据住院号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出院前指导家庭照顾者科学合理地照料患者。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可增强患者依从性的家庭照料干预措施。然后对常规组和实验组开展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表现、社会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等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出院当天(T1)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23.88±5.17)分、(24.21±5.0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出院3个月(T2)(24.52± 5.18)分、出院后6个月(T3)(24.29±5.06)分,出院后1年(T4)(24.39±5.13)分的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与常规组出院3个月(T2)(26.88±5.22)分、出院后6个月(T3)(28.88±5.49)分,出院后1年(T4)(29.69±5.79)分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7.2%(175/180),明显好于常规组的75.0%(135/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情复发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病情复发率为16.7%,常规组的病情复发率为38.3%,实验组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疾病复发率大大降低。

依从性干预;家庭;精神分裂症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期间患者要坚持服用抗精神药物,同时需要专门的照料者对精神分裂患者开展专门的干预性护理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精神状况得到全面改善,避免病情复发[1]。然而有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病情好转并出院后,由于出院后患者自身或者家庭照料者缺乏正确科学的医疗健康和精神健康保健知识,使得患者病情复发概率较高。国内有文献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科学探讨,调查发现痊愈出院后的精神分裂患者病情复发的首要原因是家庭原因[2],因此为了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在家庭照料中要提高家庭照护水平。该文随机选取2015年5—12月该院精神科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住院号随机选取该院精神科的符合出院要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0例,其中18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另外18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由2名以上的副主任医生联合诊断并确诊,诊断依据参照《精神病学》[3]。参与该次实验的家庭照料者要娴熟知晓同意书,能够认真阅读并理解该次试验中涉及的各种调研量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从两组的性别来看,实验组男性106例,女性74例;常规组男性108例,女性72例;家庭照料者的学历来看,实验组中小学学历92例,中学学历64例,大学学历24例;常规组中小学学历90例,中学学历65例,大学学历2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x±s)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常规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出院前做好完善的健康知识宣传,指导家庭照顾者科学合理地照料患者。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医护小组对其家庭照顾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并依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照护方案,以增强家庭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然后对常规组和实验组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方式包括电话、家访等,记录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表现、社会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等情况。

1.2.2 观察标准 ①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分(BPRS)[4]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SDSS)[5]。其中BPRS量表每个条目分值范围为1~8分,每项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明显。SDSS采用7级评分方法,分值范围为1~7分,每项得分越高表示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明显。两组患者分别在出院当天(T1)、出院后第3(T2)、6(T3)、12个月(T4)分别评估其简明精神病评估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估。②用药依从性[6]。在1年的随访时间段记录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③病情复发率[7],一旦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或再次入院,则记录为患者的病情复发。

表2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精神病评分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对比[(x±s),分]

1.3 统计方法

详细调查所有患者的各项情况,所得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精神病评分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对比

如表2所示,实验组和常规组在出院当天(T1),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23.88±5.17)分、(24.21±5.0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出院3个月(T2)、出院后6个月(T3)出院后1年(T4)的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与常规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病情复发情况对比

如表3所示,实验组中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7.2%(175/180),明显好于常规组的75.0%(135/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情复发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病情复发率为16.7%,常规组的病情复发率为38.3%,实验组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病情复发情况对比[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感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并且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病,患有该病的患者多半意识和智能正常,但是确有部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反复,有些患者会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的可能,有些患者在通过专业治疗后会痊愈[8]。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重性精神病,病情反复,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刺激,因此,诸多研究[9-11]认为科学而合理的护理是促进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出发,探求更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延伸护理方法。

该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常规组在出院当天(T1),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23.88±5.17)分、(24.21±5.0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出院3个月(T2)、出院后6个月(T3)出院后1年(T4)的简明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评分与常规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采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这与曹新妹等[12]在探讨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中,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6个月的延续护理指导,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Morisky问卷评分和MR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延续护理显著提高了精神分裂提高了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的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徐朝英等[13]分析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比较一致。

有关文献研究显示[1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由于缺乏科学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会使患者疾病复发几率增加16倍。与曹新妹、徐朝英等不同的是,该研究的侧重点不是单纯“护理”的意义,而是“家庭”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重视家庭的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常规组。从病情复发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病情复发率为16.7%,常规组的病情复发率为38.3%,实验组低于常规组,说明该护理模式能够减少精神病分裂症的发病率。相比其他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成本更低且对社区及其他支撑性要素要求较少,可有效降低病情复发率。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延伸护理干预护理模式,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的护理单元,从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制定科学灵活的照护方案,让患者家属代替医院护士,采用健康宣讲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家庭照料者的基础护理能力,从而让精神分裂患者享受到高质量、舒适的护理服务。它解决了护理需要多与专业护士少现实的矛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疾病复发率大大减少,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1]梁丽丽.延续性护理在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5(12):41-43.

[2]张国媛,蒋珊琼.精神病患者复发原因调查分析与护理防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88-89.

[3]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张明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58-60.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新精神医学丛书[Z].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王勋,马宁,张五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1):45-50.

[7]谭锦青.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166-167.

[8]谭莉,曹丽,刘建新,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2-174.

[9]马云,李占江,徐子燕,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496-497.

[10]Gilmer TP,Dolder CR.Adherence to treatment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nd health care costs among Medicaid beneficiaries with schizophrenia[J].Am-J-Psychiatry,2014,161(4):692-699.

[11]Rittmannsberger H,Pachinger T.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sychotic patients before admission to inpatient treatment[J].Psychiatr-Serv,2014,55(2):174-179.

[12]曹新妹,贾守梅,龚晴,等.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6(4):28-31.

[13]徐朝英,胡筱峰,张家美,等.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18):238-239.

[14]程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16):41-42.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Compliance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LI Yan

Department of Neurdogy,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Liaocheng,Shandong Province,252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compliance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Random selection 3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eting the discharge deman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routine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psychoactive drugs to maintain treatment,and guided the family caregivers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care patien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the family car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n 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and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manifestation,social living ability recovery situation,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Results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ore 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was respectively(23.88±5.17)points and(24.21±5.03)points(T1)on the day of discharg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briefpsychiatric rating score 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in(T2)3 months(T3)6 months,(T4)1 year after discharg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4.52±5.18)points,(24.29± 5.06)points,(24.39±5.13)points vs(26.88±5.22)points,(28.88±5.49)points,(29.69±5.79)points](P<0.05),and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97.2%(175/180)vs 75.0%(135/18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6.7%and 38.3%,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family-centered compliance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hizophrenia symptoms,obviously improve the social life ability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greatly reduce the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Compliance intervention;Family;Schizophrenia

R473.2

A

1674-0742(2017)06(c)-0004-04

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8.004

2017-03-23)

李燕(1973-),女,山东聊城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神经内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出院依从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