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自信之花绽放

2017-08-24陈成

化学教与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信心复习课

陈成

摘要:复习时学生容易烦躁,失去信心,因此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本课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复习形式。学生在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完善了已有的认知结构,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1]。

关键词:复习课;氢氧化铜的制备;自信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19

初三化学新授课即将接近尾声,老师们内心通常有这样的想法:马上要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快乐的学习也将结束了,八、九两章的实验还是尽量做给学生看看。其实不然,复习课也同样可以上得精彩绝伦,让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作为老师,有一件事是必须去做的,那就是点燃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对我们传授的知识充满渴望[2]。在2016年时和学生一同琢磨了一节复习课“氢氧化铜的制备”,后来刚好成为2016年常州市中考化学考核实验之一,回味当时的这节复习课,从中获得许多感悟,下面来具体谈一谈。

一、 课题的提出

原因一:在进入复习阶段前,学生对于氢氧化铜有过至少三次的会面。首先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02页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接着是在下册第46页碱的化学性质中也遇到了这个反应,学生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是在下册第76页葡萄糖的检验中得知制得氢氧化铜需要控制反应物的量和浓度。有了这三次接触,学生对这个漂亮的蓝色沉淀已铭记在心,对氢氧化铜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燃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乐在其中。

原因二:在平时的模拟考或历届学生的中考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探究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死穴,老师们常用的方法就是“題海战、精评讲、重复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太笨,怎么也培养不出老师预期的思维效果。试问一个从没有真正试过实验的学生或被你限制“自由”的学生怎么会有自己的思维,他们永远在模仿,思维也是单一的。因此,学生长时间面对自己的失败,自信心受挫,最后导致一做到探究题就害怕,最后干脆放弃。

基于此,老师应该把实验的权利交给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可以去尝试着一直梦想完成的某些实验,而我们老师只需做一个协助者,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站在他们的身边。

由于本校没有专职实验员,因此每开一次学生分组实验课都比较耗时,但我们还是加班加点如期准备好10组实验,并用九年级化学书中出现的10位科学家给小组进行命名。那天学生们看着眼前的实验仪器和小组名称个个笑颜如花,信心百倍,这是复习课上难以见到的。

二、 课堂教学实录

1. 初次体验成功

[教师]PPT展示制备得到的Cu(OH)2照片以及一些它的用途信息,学生仔细阅读。

“同学们,Cu(OH)2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实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得它?”

[学生]想!(非常兴奋)

[教师]在实验室里,可用哪些常用试剂制备得到Cu(OH)2?请你们设计方案将它写在学案上,并进行小组交流方案是否可行。

师生共同评价方案、分析可行性。

[学生]用可溶性碱+可溶性铜盐反应得到氢氧化铜。

[教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的方法很多,今天课上我们给同学们准备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PPT展示实验1:请同学们向试管1中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来制备氢氧化铜。

[学生]进行实验,得到了漂亮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很多基本操作错误并及时指出)

[教师] 但是实验室现在只能提供价格便宜的CuO为原料来制备Cu(OH)2,你们有方案吗?

[学生]让CuO先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制得的铜盐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次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快速得出方案)

2.屡次经历失败

[老师]利用CuO、稀H2SO4、NaOH溶液等试剂,以及所需实验仪器,请同学亲自动手制备Cu(OH)2(强调:实验时同学要分工合作,并仔细观察现象,注重过程变化,并填在下发的学案中)。

[学生]好(有了刚才的成功经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PPT展示]根据学生们一致得出的实验2:利用CuO、H2SO4、NaOH溶液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来制备Cu(OH)2(教师提示:为加快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实验步骤:

1. 用纸槽向试管2中加入氧化铜粉末(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2. 向试管2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粉末不易溶解,再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振荡;

3. 向步骤2所得的试管2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

[学生]根据提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实验中适当交流)

[老师]与刚才实验现象相同吗?得到氢氧化铜了吗?

[学生]奇怪,这次怎么没有?(学生一脸疑惑,小组都没有成功得到氢氧化铜)

[学生1]我们什么沉淀都没有,只是蓝色液体,有一点点絮状物。

[学生2]我们的都是黑色的,没有蓝色沉淀。

[学生3]刚开始有蓝色沉淀出现,但部分马上变黑。

[学生4]开始有蓝色沉淀出现,振荡一下沉淀又消失。

[学生5]既有黑色沉淀又有蓝色沉淀。

[老师]化学实验中肯定有避免不了的“意外”,不要把它看成失败,它其实是一种资源,供我们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大家想不想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想,我们肯定是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老师]可以把实验2与实验1作对比,分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与产生的新问题有没有关系。那我们先一起找找相关的资料,多了解一些知识再来改进实验。

师生共同网上查询资料,热烈讨论记录,思想碰撞。

学生们搜集到的资料有:

1. 氢氧化铜不稳定,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2. 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加入到少量氧化铜与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硫酸,所以在反应过后体系呈酸性,再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时,首先中和体系的过量酸,不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3. 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量稀硫酸反应是生成硫酸铜溶液,加热时间过长,会使试管的温度过高,在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分解。

[老师]通过资料查阅,同学们发现决定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反应物的量、反应的温度。

小组进行总结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如下表:

[老师]怎么控制反应物的量?怎么控制温度?

学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1]实验中发现氧化铜很难反应完全,我们组用过量的氧化铜和稀硫酸加热反应,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然后放在冷水中(湿毛巾包裹)冷却。

[方案2]我们组用氧化铜和过量的稀硫酸加热反应,然后用风扇吹使其冷却。

[老师]请开始验证你们方案。

经过了大约20分钟,学生们还是没有成功得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老师给予了指导。

方案1中用过滤操作非常耗时,冷却的方法不仅慢而且麻烦,试管容易裂;方案2中没等到沉淀出现已是满满一试管,风扇吹发现也不便捷。

[老师]实验操作讲究“多、快、好、省”,生活中,在一杯冷水中加几滴热水和一杯热水中加几滴冷水,效果一样吗?把得到的硫酸铜溶液静置一会儿后用倾倒法倒在试管中可以代替过滤操作,请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的最佳操作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完成方案优化。

三、再次体验成功

[PPT展示]实验3:同学们按照完善后的流程,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一次制备Cu(OH)2。

实验要求:

1. 用纸槽向试管3中加入约半小匙的氧化铜粉末;

2. 向试管3中倒入约6毫升的稀硫酸,发现粉末不易溶解,再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振荡;

3. 将试管3放在试管架上静置片刻,用倾倒法把上层得到的硫酸铜溶液倒在试管4中,用胶头滴管吸取试管4中的硫酸铜溶液滴加到试管5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老师] 同学们,你们得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了吗?

[学生]成功啦!(齐声大喊,开心地笑)

[老师]祝贺你们,原来失败一点儿都不可怕,老师喜欢你们脸上自信的笑容,你们是未来的化学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

三、 结束语

这节复习课从知识点上不仅复习了第一章中的实验基本操作,而且重点巩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本节复习课我们打破了以往单一做题的课堂模式,而是把知识一直贯穿于整个氢氧化铜制备的实验中来完成。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完成了知识的回顾,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之后,我们也陆续开展了“松花蛋的制作”、“混合气体的检验和除杂”、“万能装置的变身”、“暖宝宝的秘密”等学生分组实验的复习课,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化学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他们爱动脑、喜尝试、盼难题。在2016年的中考中我校学生的化学均分达79.7,超过大市均分7分左右,可喜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他们在复习阶段一次比一次自信和开心,是遇到困难时的从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快乐学习,让自信之花在他们的脸上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雅莉.初中化學课堂问题设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自信心复习课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