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浅析《论语》节选译本

2017-08-23杨芳芳万向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论语

杨芳芳+万向兴

内容摘要: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分析《论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三个主要原则对《论语》节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论语》 目的论 翻译策略

一. 《论语》综述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是一本言行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属语录体散文。《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的代表,作为孔学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涉及哲学、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忠、孝、悌、信等诸多的道德规范。可见,《论语》既是儒学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典籍。《论语》第一篇主要是谈论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孝弟、仁人、圣贤, 就必须“务本求道”, 做到积德行善、贵于用和、无求安饱。

1.词汇特点

《论语》微言大义,思想博大精深,多数是以格言的形式表现的。文字虽然满之乎者也,但文字简练流畅、雍容和顺、迂婉含蓄,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通顺流畅。

2.篇章句子特点

《论语》是一本言行录,是对实际对话的记录,具有对话性质。有些篇章字句读起来晦涩难解,但还是有规可循。《论语》都直接以“子曰”的形式来表达孔子本人的言语。 凡是“子曰”起首的章节,都是孔子的弟子所记;而凡是以“孔。 子曰”开头的章节,多为孔子的再传弟子所记, 以便把自己的老师与祖师孔子区别开来。

二.目的论

20 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翻译目的论是费米尔(Hans 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其定义是:“在目标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方法(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刘军平,2009: 377)目的论者认为,译者必须根据翻译之目的来指定策略。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译文不可能和原文的各方面都达到一致。要么有所保留,要么有所变动。保留和变动就要视翻译的目的而定。目的论理论主张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刘军平,2009:378)其中,目的原则居于首位,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三种,即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连贯原则即译文必须语内连贯的要求,符合译语表达习惯,能为译文接受者所理解,在译语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原则即原文和译文应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目的论作为一种解构主义的翻译视角,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宏观认知模式。本文在目的论的基础上,分析《论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三个主要原则对《论语》节选韦利、理雅各、刘殿爵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说明目的论对《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三. 目的论在《论语》节选译本中的运用

1.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翻译的目的是由翻译发起者根据目标文本接受者的需要决定的,因此,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目标文本读者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制约。

例1:1.2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白话文:有子曰:“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例句中的“本”,传统学者解释为“根”或“基”,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知道这里“本”指的是“孝”与“悌”。韦利用“trunk”(the thick main stem of a tree, that the branches grow from)來解释 “本”的意思。理雅各的翻译则是“what is radical(concerning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arts of sth)”,刘殿爵选用“roots”(the origin or basis of sth),从选词上来说,韦利和刘殿爵的用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三位译者都用不同的表达竭力传达 “孝”与“悌”都是做人的根本。《道德经》里认为“道”是最高哲学本体论范畴,其不可言说。而根据近代学者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认为“道”指的是日常生活的道理或法则,韦利和刘殿爵都将其意译为“the Way”,理雅各翻译为“all practical courses”。

2.连贯法则

连贯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语内连贯的要求,符合译语表达习惯,能为目标语接受者所理解,且在目标语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例2: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随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本章讲述孔子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古人十五岁为入学之年,韦利和刘殿爵译为“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on/ upon learning”, 理雅各翻译为“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表达的方式都比较符合译语表达习惯 。其中“知天命”指知晓天命不可抗拒,而听天由命。韦利将“天命”译为“bidding (what somebody asks or orders you to do)of Heaven”,理雅各和刘殿爵翻译为“decree(an official order from a ruler or a government that becomes the law) of Heaven”。“耳顺”善于听人之言,无论是善言还是逆耳的忠告。韦利翻译为“I heard them with docile(quiet and easy to control) ear”, 理雅各翻译为“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 the reception of truth”,译文理解稍有偏颇,原文指听取他人之言无论善言还是忠告。刘殿爵翻译为“my ear was attuned(familiar with sb/sth so that you can understand or recognized them or it and act in an appropriate way)”。虽然译者们的选词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致力于用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来传达原文意思,使读者能接受。

3. 忠实法则

忠实法则即原文和译文应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而译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例3: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白话文: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千乘之国”中“千乘”指一千辆兵车。古时四匹马驾一辆车合称乘,国家的军赋以乘计,故拥有车乘的多少,能反应一个国家的大小和强弱。上述三个译本的译文“a thousand chariots”和“a thousand war-chariots”都保留了“千乘”的背景知识,翻译了原文中“千乘”的具体含义,忠实于原文的原文内容。

四. 结论

《论语》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思想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准则,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论语》思想博大精深,微言大义,在翻译时关键是理解,根据优良的注本,逐字逐句地理解和消化,翻译对话时要将对话的生活化语言与沉思的哲理性内容相统一。正如韦利在他译本的“序言”中说明,《论语》的文字似乎显得机械而枯燥,但在翻译时,他已明确地认识到《论语》的文学性,所以在翻译中尽量体现出其文学作品的特征,以满足相关读者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译者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调整或修改,并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辜鸿铭译.辜鸿铭英译《论语》[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2] 韩江洪编著. 当代西方翻译伦理研究导引[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理雅各译释.《论语》《大学》《中庸》译释:汉英对照[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4] 李泽厚著.《论语今读》[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

[5] 劉军平著.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6] 钱穆著.《论语新解》-3版[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7.

[7] 孙钦善著.《论语本解》-修订版[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9.

[8] 王宏印编著.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 王宏印,李正栓主编. 典籍翻译研究.第7辑:汉、英[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策略论语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