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不见的“场”

2017-08-17王非非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校园欺凌

王非非

摘要:校园欺凌是当前全社会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我们尝试把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重点放在家庭场和班级场的构建,健康的家庭场和班级场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当欺凌行为发生时,一方面,如果欺负者无法获得认同,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如果被欺负者获得同情、支持甚至友谊时,其因被欺负造成的伤害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解。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提前介入、主动预警、有效引导是关键。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庭场;班级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正文:校园欺凌是当前全社会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也绝不仅是学校一家之事,需要学校、学生、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均衡给力。近几年,我们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问题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站在学校的角度、基于自身的做法、取材身边的案例,将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内容介绍如下。

一、关注校园欺凌的背景

最早开始关注校园欺凌,是源于学生的一份反思报告。有一次,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抽烟,根据经验分析应该不止一个人抽,我让他说出还有哪些人,他却怎么也不肯说。最后,我让他回家写份反思报告,他写的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封反思报告写得非常诚恳:“老师,并不是我不想告诉你,而是我不能说,您所讲的道理,我知道都是为我好,可是我们生活在学校的另一个世界,你不懂。你知道吗,我刚刚转学来的第一天,某同学都不认识我,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没有原因、没有解释,只是看不顺眼。我不能说有哪些人参与了抽烟,因为这违反了我们那个世界的规则,你也不用找我谈了,更不用试图找他们,因为这是没有用的。”孩子口中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二、提出“场”这个概念的原因

2015年,我校立项的州级课题《班级管理中疏解青春期问题的实践与探究》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做了一些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情况下,学生所面对的欺凌往往表现为持续性的轻微干扰、口头羞辱等类似于“恶作剧”的行为。这类行为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对受害者的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可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类行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引导,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聚集、升级,就会在集体中形成蔑视、嘲笑、侮辱等氛围,欺凌者进而卸下道德负担变得理所当然、变本加厉,而受欺凌者要么因长期受辱郁郁寡欢而彻底沦为弱势群体,要么伺机报复或以暴制暴造成恶性循环,最后造成的后果往往比暴力欺凌更可怕。

某班有一位女生,由于平时爱打扮,很多同学都排挤她,甚至加以人格侮辱,说她喜欢勾引男生。调查下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听信了别人的传言,进而对这位女生形成“标签化”的人格判断。这件事情给女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与困扰,甚至一度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某部日剧中有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描述,剧中主人公说了一段话发人深思:“背后操纵校园欺凌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带头的学生,而是一种场,每个人都不敢突破那个场,随着场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据说这段话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

终于,我们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孩子口中的“另一个世界”和主人公所说的“场”,其实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班级氛围、学校氛围、集体氛围。

那么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最大限度预防和減少这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更大的、良好的“场”,来打破他们口中的“场”和“另一个世界”,也就是构建良好、健康的班级氛围、学校氛围、集体氛围。

无独有偶,早在1989年心理学家roland同样提出,学校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解决欺凌问题的系统定向模型。

如图,整个模型左边和中间是预防机制,右边是发生机制,模型以教师作用为核心:左边表示教师促进家长与孩子以及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和良好健康同伴关系的形成——构建良好的“家庭场”;中间表示教师在班级内的管理方法和规则制定、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等让孩子间形成更广泛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尊重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班级场;右边表示良好、健康的家庭场和班级场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当欺凌行为发生时:一方面,如果欺负者无法获得认同,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如果被欺负者获得同情、支持甚至友谊时,其因被欺负造成的伤害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解。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尝试把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重点放在家庭场和班级场的构建。

三、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家庭场,重点是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体验到的关系,假如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反之,则有可能带来人际交往障碍,给欺凌埋下伏笔。

案例:某班一个叫林的学生,他在班上常常发脾气,会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就上去打人。在与他交流中我发现,只要提到“妈妈”他就咬牙切齿,原来妈妈和他的沟通很少,对待他的方式粗暴简单、常常打骂。而另一个叫瑞的孩子,作为被欺凌者,迫切想和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却对新交的朋友说出“你成绩太差了,真丢脸”这样伤害性的话语,当遭到全班同学欺凌排挤的时候,他写信问班主任:“老师,为什么我一个朋友都没有,没有人喜欢我,妈妈说我考得太差,简直连猪都不如。早死晚死都是死,你知道自杀有哪些方法吗?”见到两位学生的家长后我们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都很相似,对孩子心理健康出现状况没有担忧,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成绩而非身心健康。尤其是瑞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遭受欺凌后,反而回家把孩子打了一顿,说他让家长在老师面前丢脸了。听到孩子哭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渴望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却又不能正确沟通的原因所在了。

据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对家长开展普及性和选择性指导:亲子沟通的关键是父母观念的转变。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家长对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不了解。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宣传单、专家讲座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亲子关系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欺凌的严重影响;而对于一些教养方式出现严重偏颇的父母,我们会单独谈话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班主任在微信群每周分享一些有关教育的观点文章并在各个班推荐,例如《带你探索小别离背后的亲子关系》《孩子是个哲学家》等书籍,引导他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同时,倡导家长在群内自由讨论,从沟通方式、技巧等方面分享交流经验做法,许多家长因此成为朋友,一方面增强家庭与家庭之间联系,对预防校园欺凌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有效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3、班级适时组织开展班级亲子活动:比如,我们开展“每星期学习做一道菜”活动,当父母生日、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为父母端上自己亲自做的菜,亲子关系无疑更进了一步。又如,让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容易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十句话,然后尝试换一种方式说,以此改进沟通方式。

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效、更顺畅,进而学到更多有效的交往方式与技巧,为建立良好、健康的同伴关系、同学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立班级场,形成广泛密切的相互依赖,建立相互尊重的同伴关系。

1、增强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自觉向校园欺凌说“不”,我们坚持“三管齐下”:首先,以思品课为载体对欺凌行为的分类、危害等进行专门讲解,并对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宣传;随后,邀请了公安民警对学生开展专题普法宣传,重点放在遭受校园欺凌时如何正确应对、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我等方面;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计于生”,共同制定了反对校园欺凌的班规班约,形成“制度笼子”。

2、培树观念:(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某班制作了一棵“善行树”,每星期把同学发现的好人好事写在叶片上,全班都为善行树添枝加叶。并开展读书活动,每天为孩子们读一篇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观、人生观的培育。(2)引导学生管理情绪、善待自己。组织学生观看《头脑特工队》,让他们明白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之后,又通过班会课给孩子们上了《不要随便排挤别人》《不要随便欺负我》等课程,让他们懂得不要压抑情绪,学会管理情绪、发泄情绪,懂得善待、保护自己。例如:遇到生气的时候,可以利用沙袋和拳击手套发泄愤怒情绪,这样不会伤害别人;遭受欺辱的时候,要勇敢的说不。(3)对每名学生保持高度关注。每周一篇周记,是班主任与学生紧密沟通的一种方式,若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会在全体教师之间流通并联系该生家长。

3、是优化关系:(1)某班因长时间没换同桌,班上形成许多小团体,相互排斥、拉帮结派。为此,我们对班级座位定期进行大轮换并开展评选班级好同桌等活动。(2)对每名学生保持高度关注。每周一篇周记,是班主任与学生紧密沟通的一种方式,若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会在全体教师之间流通并联系该生家长。(3)加上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接触的人多了,小团体自然就散了。互相尊重、相互信赖的班级场初步形成

四、取得的成效和几点启发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我们感受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进一步改善、同学间相互依赖和尊重的同伴关系进一步优化,“场”的建立对于预防校园欺凌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来看下列案例:

1、某班有一个学生因抄作业被老师约谈后,气势汹汹地跑进教室责问:“谁告的?”一个女同学对着他说:“我说的。”在全体同学的注视下,“被告”学生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这就印证了上文提到的“当欺负者无法获得认同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后来那位“被告”学生告诉我:“老师,那天的场景让我想起一句话,就是你说过的‘邪不胜正”。

2、班上有位智力缺陷的孩子,初中毕业后要去读技校。好多孩子在班会课后自发向老师提出了对他的忧虑,担心这个孩子去读技校会不会被人欺负,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说明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建立友谊既是宣泄消极情绪的最佳渠道,又是改变不良人际关系的最佳路径。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发:

1、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提前介入、主动预警、有效引导是关键。

2、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加强人性教育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疏解引发校园欺凌的诱因。

3、改善亲子关系的与优化同伴关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家庭场”与“班级场”相互促进、互为支撑。

五、几点反思

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困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多方发力、必须综合治理。

1、校园欺凌成因复杂,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法治建设和体制机制的短板,逐步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N”的治理模式。

2、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引导应当越早越好,甚至应该提前到幼儿园阶段,并接续进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强化家庭的主体责任。

3、教育部門应当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为系统、全面、深入、专业的培训,提高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学校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虽然我们不确定我们的方法一定正确完美,但我们确定的是不断尝试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李纯青,解梦林.《校园欺凌的应对与预防》,ISBN 978-7-5012-5387-6

2、佟丽华.《反校园欺凌手册》,978-7-53-1-5025-2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校园欺凌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