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我观物,文中有我

2017-08-14曾淑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鹤楼游记风景

曾淑君

【创课缘起】

学生记叙文佳作难现,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因为小作者们缺乏“我”的意识,而且,这种对自我的淡漠是处于无知状态的。其实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在“我”的心灵湖泊上激起的浪花、引发的情感冲突。如果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创作”一篇篇与“我”无关的作文。于是,鲜明的人文性枯萎了,鲜活的个性凋零了,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不然,作文教学就不可能拔出泥潭,走出误区。

【创课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个“自我”,是“内在的自我”。写作,要将人的目光从纷乱的外在,引向沉慧的“内在感觉”。正如2013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所言:“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本课例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认识事物、观察世界,让作文成为“我”的作文。

【教学现场】

一、导入——神奇的镜头

(屏显。出示两幅照片,照片内容为一个主持人刚主持完活动,坐在演播室现场边休息。第一幅照片是近景,主持人神态特写;第二幅照片是空荡荡的演播现场全景。)

师:这两幅照片想表达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是想表现他终于主持完了,特别累。

师:这是特写对吧?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他 很累?

生:他的眼睛微闭,靠在椅子背上。

生:他的手搭在扶手上,整个人很瘫软的 感觉。

师:再观察细一点,还有吗?

生:哦!我发现他的领带拉松了些!

师:很好!你们能从细节看出主持人的状态。那么你觉得这幅照片的作者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生:他是想说主持这个职业蛮辛苦的吧?

师:不错!那第二幅照片呢?同样的人物,只是镜头拉远了,拍摄者想传达什么情绪呢?

生:说不好,就是觉得有些孤独吧。

生:我觉得有一种落幕散场之后的空虚感。

师:很好!摄影往往通过空间关系来表现心理、情感。用近景拍,这是叙事,是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而如果用大全景去拍,空荡荡的现场,孤单的剪影,这就是在抒情,是想表达这个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两个镜头都是同一个事件,当你改变了景别,就改变了表述的内容。这就是“有我”。摄影如此,行文亦然。

(自悟自析:作文要有个性化的感受,就是要把接触外界得到的认识、体会、领悟,用恰当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角色、形式上看,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感受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这就是“文中有我”。此环节以直观的照片给学生视觉冲击,迅速切入教学主题。)

二、借鉴——“以‘我观物”的方法策略

1.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

师:“黄鹤楼的风景”和“黄鹤楼游记”这两个作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是不是一个更多地写黄鹤楼的风光,一个侧重写人的行踪?

生:可是既然写“黄鹤楼的风景”,怎会不在黄鹤楼里面?没去过黄鹤楼,怎写得出黄鹤楼的风景?

师:《黄鹤楼的风景》就像那些观光导游的小册子,写这本小册子的人也许都去游览过了,但是文章里并没有他的影子。这种情形就叫“我”不在里面,是说看文章看不出来你在里面,即算是“无我”。

生:原来是这样的呀,我明白了,老师说得很对,《黄鹤楼的风景》可以无我,《黄鹤楼游记》应该“有我”。

生:那每一篇文章不是“有我”,就是 “无我”?

师:甚至每一句话都可能“有我”或者“无我”。“黄鹤楼四面环山”,无我;“我在黄鹤楼上看江流”,有我。我很想在长江里划船?

生:有我!

师:我看见江里的轮船,想起远在他方的 亲人?

生:有我!

生:有我无我,分别全在文章里有没有“我”这个字吗?

师:写“黄河楼游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如此,你只要加上一个“我”字,并且始终不离开这个“我”字,整篇文章的精神面目就不同了。《黄河楼游记》是写你在黄鹤楼看到的风景,不是黄鹤楼有什么风景。黄鹤楼里有诗文,你没看见,诗文就不重要。黄鹤楼下卖茶叶蛋的并不重要,但是你买了并感觉到什么,它就重要了。

生:那字面上没有“我”,实际上“有我”,这种句子又是什么样子?

师:“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句子里就“有我”。你们说说看,“我”在哪?

生:哦!我知道了!这个“轻”字就是作者独特的感觉,因为客观来看是不会有“轻”这种质感上的评价的。

师:你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闹”字!这是拟人的手法,作者是觉得杏花很红很红,像是在枝头欢闹一样,是作者的个人感觉。

师:对了!大家悟性很好!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账,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人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所獲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比如同为写“秋”的美文,如果别人叹“逢秋悲寂寥”,你却能言“秋日胜春朝”,写出你对“秋”的与众不同的感悟,则会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同为写“雨”,别人写雨的凄冷,你写雨的热情;别人写淋雨的狼狈,你写淋雨的欢畅,不也尽显独到的风采吗?故有“我”的独到感悟,则“彩”出无穷。

(自悟自析:写作最要紧的,是要写出“不同”。写作的“不同”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心灵反应的不同。当然,观察以视觉最重要,听觉、嗅觉、触觉也是观察力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靠内在的心灵发现,将外物与自己联系起来,把自己放进景物中,感受别样的情怀。个性化感受来自个性化观察,眼中有“我”,心中才有“我”。此环节从最容易脱离“我”的游记入手,启发学生开启观察之门,关注心灵感受。)

2.建立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

师: 如果让你们写一个苹果,要求从不同角度写,你们会写什么?

生:我会写它的外形、味道什么的。

生:我可能会写这个苹果是哪里来的,写一个故事,表现母爱、友谊之类的。

师:还有别的角度吗?

生:可以写牛顿!

生:还可以写苹果公司的标志——残缺的苹果吧?

师:当然可以!看来你们已经了解了,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这就是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没有自己的坐标系,你就没有逻辑, 就会摇摆不定,就会不清晰。当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坐标系的时候,任何一个题材都可以放在里边观察,都有观察和判断的角度,也都有选择和取舍的依据。比如说我们这节作文课,如果从这堂课的角度命题,你们可以怎样拟题呢?

生:“一节特别的作文课”“‘特殊的作文课”“一节意想不到的作文课”“非同寻常的一节课”……

师:如果从老师这个角度命题呢?

生:“爱耍花招的老师”……

师: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变化过程命题,比如“真没想到”“原来如此”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选择角度,这样的文中当然是有“我”的!

再比如描写一家三口,父亲和母亲对吵,旁边站着他们的孩子,最后两人打起来了,孩子哇哇哭了这样的场景。这件事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父亲吵的时候写父亲,母亲吵的时候写母亲,两边来回写,孩子哭了,再写孩子。另一种写法是从这个孩子眼里看父母吵架的过程,重点是这个孩子的特写。那第一种写法就是流水账,而第二种写法有了角度,就有想法、有判断、有意义了,表现的是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么严重。

(自悟自析:很多学生囿于思维定势,人云亦云,没有“我”的见解,这样很难做到与众不同,很难给人鹤立鸡群之感。要使文章有新意,需有“我”的独到见解。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转变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即建立属于自己的坐标系。在激活自己相关积累的基础上,对既定论点做横向或纵深解析,反复斟酌,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认识和看法。)

三、实践——我手写“我”心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用客观事物描写心情,写一个“景中有我”的片段试试。

(学生自行写作)

(自悟自析:这一环节的安排,我没有做过多的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去命题、自主去选择、自由去表达——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因为没有硬性规定习作套路,学生习作的自由度非常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放胆习作。有了思维的激活,有了情感的碰撞,学生就能写出富有个性与灵性的习作来。)

四、分享——文中有“我”,笔下有情

学生作品展示。

1.校园里的树木光秃秃的,落叶随风飘荡。这景色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慨,突然就想起一句歌词来,“落叶将要随风去何方”。初来校园,树木还是一片葱绿,然而,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瞬就是 深秋。

2.每天放学经过校园外的大道时,总会看见校园操场边上那伫立着的两三棵孤零零的杨树,以及在它们旁边悄然生长的几丛灌木。杨树如同一把把磨砺了千百次的出鞘利剑,直指苍穹,又似忠诚的卫士,兀然挺立着,饱经风霜的面部毫无表情,双眼凝视着遥远的前方。在这参天巨木脚下的灌木丛,虽远不及它们的邻居高大英挺,但相比而言,我更欣赏的却是它们。

3.渐渐长大后,我离老家渐行渐远,但老家那一片清澈的月光始终倾泻在我的脑海中,牵动着我的思念。我透过沾满灰尘的窗寻找它,我穿过层层高耸的楼寻找它,我站在城市的霓虹燈下仰望它,那清冷的徘徊却最终被闪烁的光芒湮没,终不 可见。

(自悟自析: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却没几个喜欢写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游戏者来说,及时反馈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让人对游戏充满信心。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允许学生将没有写完的作文带到课后去完成,这就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认真作文。而有效的作文评点同样必须及时,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组织学生朗读,教师在一旁点评。这样的当堂点评,让每个学生得到了及时反馈和矫正,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 信心。)

猜你喜欢

黄鹤楼游记风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超市游记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