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香几多香

2017-08-14王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茶香姥爷赞美

王君

【创课缘起】

一个学生难过地在QQ上给我留言:老师,每次写作文都得很长时间,因为我没有东西写。所以,我就瞎编,您给我的评语就是没有真情实感。我很苦恼,老师帮帮我。

读了上面的文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孩子渴望又无助的眼神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面前浮现。是的,包括在中考阅卷的时候都能看到,有太多的学生作文空洞,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因此,我决定探索一下如何让孩子们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材料,多角度灵活使用。创新不一定是从无到有,也可以是由旧而新。

【创课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创新设计旨在通过“生生共生、师生共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创设的情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现场】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恰当地将一则记叙文材料使用在多个方面。请看下面几则 材料。

(屏显)

那天清晨,我、姥爷、爸爸一行三人到郊外树林散步。微凉的晨风让人神清气爽,循着林间小路漫步,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缥缈。我们坐在小石桌旁几块天然的石头上,静静享受这安谧。

姥爷和爸爸都爱喝茶,到这里更要喝上几杯。姥爷叫我也喝一杯,我勉强接过,抿了一小口,一阵苦味直达齿间。我放下杯子,不愿再喝,爸爸却笑着说:“茶要慢慢品。”说着他端起茶杯,先用杯盖将茶叶滤到一边,再喝一小口,闭上眼睛品味一番,又对我说:“你来试试。”

我平静下心情,学着爸爸的样子又喝了一小口。姥爷看出了我的变化,平静地说:“只有沸水泡出的茶才能品,凉了后的茶只是一种普通的解渴的饮品罢了。”

(自悟自析:“近处没有风景”是学生写作素材挖掘不到位的表现,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作文的态度和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与敏感度。如果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主观上缺乏写好作文的动机,再加上生活积累不足,往往对身边的写作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名言碰撞心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胃口。有了兴趣的激发,有了素材的积累,就能为学生打开作文的思路。)

二、生生共生,交流碰撞

学生认可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成长。这件事贯穿着内心的成长。

生:亲情。与父亲和姥爷交流的过程有三代人的爱。

生:爱好。由不喜欢到喜欢,建立品茶的 爱好。

生:尝试。从拒绝喝茶到尝试后感受到了茶中滋味。

(自悟自析:生生共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花火,这一过程有个体的思维活动,更有合作能力的训练。学生积极参与,为下一个环节的创造做铺垫。)

三、师生共生,关注叙述的主体、叙述方式、材料的详略

师:大家集思广益,确立了很多恰当的主题,下面我们就呼声最高的“成长”的主题展开分析,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运用这则材料,行文应该如何进行。

生:既然是成长,就应该以“我”为主要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应集中在“我”身上。

师:这就为我们定了一个叙述的基调,叙述的主体是“我”。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我认为,成长应该写出一个过程,一个变化的过程。

师:非常好。那我想问问大家,这个过程,这个变化,应该通过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展现更合适呢?

生:内心的变化,心理描写。

生:心理有了变化之后,也会有动作的改变,神态的改变,语言的改变。

师:那什么是根本的变化?

生:心理。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作文一波三折才更吸引人,我希望大家能给出更多的波澜。

生:我想到了由排斥喝茶到怀疑到接受。

生:接受之后要赞美。

师:赞美什么?

生:赞美家人将我带入了一方新领地,或者就是赞美茶香。

师:很好。那么就是——

(板书:排斥——怀疑——接受——喜爱、 赞美)

师:还有更大的波澜吗?

生:我想在前面加上心情郁闷。可以在前面写点背景,什么事情导致了心情郁闷,所以和爸爸、姥爷去爬山喝茶。

(学生同意)

師:有没有人对这处心理有想法的?

(学生沉默,思考)

师:给大家个提示,我们的心理描写是不是都应该针对一件事情展开?

生:心情郁闷不是对喝茶的心理。所以不应该要。

生:那如果在文章最后,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挫折困难不就可以了吗?

师:很好。

(板书)

{郁闷}——排斥——怀疑——接受——喜爱、赞美—— {敢于面对挫折}

师:文无定法,但要自圆其说。按照我们整理的线索,写作出来的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录的,那有没有什么别的排列顺序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倒叙,再回忆当初。按照“喜爱——郁闷——排斥——怀疑——接受——喜爱、赞美——敢于面对挫折”的顺序来,更显波澜。

生:同意。

生:不同意,我们是以“成长”为话题的,写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更切合成长。

师:其实大家的争议,正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方式。这里的方式不但包括大家说的顺序,还有人称,形式等等。

(板书)

叙述方式:顺序、人称、形式

师:针对大家的线路图,老师想提第二个问题,你准备如何来处理运用这则材料?

生:当然是详写中间三个,略写其他了。因为“郁闷”是原因,必须略写,而“喜爱”是结果,我们刚才不是讨论要写一个过程吗?

师:那“敢于面对挫折”呢?

生:画龙点睛!

师:大家巧妙地解决了运用材料的详略处理的问题。

(自悟自析:这个过程是对材料进行构思的过程,包括对材料的加工,通过合作的智慧,生生共生、师生共生,形成合力,迸发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提升

1.学生小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生:同样的材料可以使用到多种主题中。

生: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黑板所写的叙述的主体、叙述的方式、材料详略的处理。

师:同样是土豆,可以切片炒,也可以切条炸,还可以切丝凉拌,就看这位厨师是否用心。愿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我们的作文也做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菜。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把这则材料迁移到“爱好”这一话题中吗?

2.布置作业:利用“茶香”这则材料,以“爱好”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自悟自析:总结提炼阶段,是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学生先总结,教师再补充,规范学生的总结性语言。作业是对课内的迁移与夯实,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创课所得】

一、创新的根本是提高课堂效率

本则课例注重“生生共生、师生共生”“多向共生”,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循着先是材料可写的话题,再是不同话题的思路,然后是不同思路的重点,这个过程,有师生的共生,但更多的是生生的共生。有借助一篇材料(茶香)的他者共生,也有每个学生的自我共生(独立提炼主题);有内容之间的共生,也有写作形式和写作内容之间的“言”“义”共生。

二、主动性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本课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开课的“主题探究”到后来的“材料锤炼”环节,都是学生在思考,学生在碰撞。教师的作用就是,当学生走入歧途,或者思维滞涩的时候,教师给指明方向,进行有效的点拨。

【学生作品】

成长之路

高陆嘉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天空中翱翔的老鹰,必是经历过无数摔下山崖的险境,才锤炼出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的珍珠,必是经历过无数细沙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只有经历困难,我们才能成长。

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充满茶香的清晨。

那天清晨,阳光很好,似仙子丢落凡间的丝线,丝丝缕缕,缤纷多彩,空气中有清新的雨露的味道。我、爸爸和姥爷一起去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赖在原地不走了,姥爷和爸爸也只好顺着我到半山腰的亭子休息一下。

姥爷缓缓从包里取出茶具,悠闲地泡起茶来。茶水的热气在姥爷周围氤氲开来,为姥爷平添一份仙风道骨。“来,喝一杯。”姥爷递给我一个杯子,我抿了一口,苦味直击味蕾,我不禁皱起眉头。

爸爸笑着对我说:“茶要慢慢品,苦味盡了,甜味也就有了。”我试了一下,竟然有一丝甜甜的回味由唇齿间漾开。

姥爷看出了我的变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只有沸水泡出的茶才能品,凉了以后就只是一杯普通饮品,就像人生一样,如果总是一帆风顺,还有什么意思呢?”

姥爷的话犹如一记重锤,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人生就是因为一个个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努力,才变得丰富多彩。

我同爸爸和姥爷继续向上爬,虽然爬到山顶时,我已是大汗淋漓地喘着粗气,但在看到山下美丽的景色时,瞬间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如果我在半山腰放弃了,还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吗?

不经历一次次磨难和一重重困难,人怎能成长呢?狂风暴雨也是一种必需的存在,因为风雨正是彩虹的前兆。

猜你喜欢

茶香姥爷赞美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远离否定式赞美
四季茶香
姥爷牌饺子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姥爷爱泡澡
我的超人姥爷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来一杯午后茶香
赞美胡子(共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