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全豹

2017-08-14孙苗苗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脚尖母亲

孙苗苗

【创课缘起】

高中伊始,循例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随笔常规作业。批改随笔两周后发现,我班学生的初中学习基础和习惯都比较差,随笔多是记流水账,写得令人稍满意的文章屈指可数。随笔如此惨不忍睹,必须进行写作指导,来改变写流水账的局面。恰好在看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一片段时,发现影片中男孩一家晨起的片段虽只有三分钟时间,却把一家人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展现无遗。这种限定时间和空间,截取生活片段的方式非常好用,可以作为随笔写作指导第一课的突破口。

【教学现场】

一、如何介绍亲人

1.有疑而学。

师: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家人,你会怎么介绍?

生:我会抓住家人的特点写,我的爸爸怎么样,妈妈怎么样之类的。

生:我想写很多方面,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串起来。

生:我会选几件能表现出他们特点的事 来写。

……

2.视频启发。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很多信息,但是不知道该如何选取材料,怎么写。我们一起去这个视频当中找找启发。

(播放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男孩一家晨起 片段)

师:看完影片,请从母亲、父亲、哥哥、弟弟中挑选一个介绍,概括他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生:父亲每天起得最早,生活、工作紧张忙碌,连吃饭时还要看电脑上的信息。

生:父亲生活也很有条理,不仅吃饭、穿衣、梳洗紧张而不乱,连出门时拿门口柜子上的钥匙都很有順序。

生:母亲也很辛苦,从早上五点开始分别为家人做早饭,一刻没有停歇。每个人的早饭在细节上都是不一样的,说明母亲很勤劳贤惠,还很 细心。

生:母亲对家人充满爱。弟弟虽然很拖拉,让母亲很辛苦,但母亲把他送上校车以后还会很温柔地亲亲弟弟。

生:弟弟是个懒散的人,他的房间里东西撒了一地,没有收拾。

生:弟弟是个拖沓的人,起床拖沓、刷牙拖沓、吃饭拖沓,和父亲、哥哥完全不一样。

生:但弟弟是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人,只有他能感受到生活的种种乐趣。

生:哥哥和父亲一样,是一个勤劳的、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起床马上学习,吃饭还在看书。

师:大家觉得,视频中的一家人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会是怎样的状态?

生:父亲工作紧张忙碌;哥哥学习肯定很用功而且成绩优秀,是个学霸;弟弟的话可能在学校里也很拖沓,经常会被批评,母亲肯定会对弟弟很疼爱,而父亲肯定严格一点。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们在介绍家人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和地点,通过细致描绘这个片段来介绍。

师(小结):虽然视频只截取了生活当中的一小段时间,而且把空间集中在家里,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个片段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可以推断出人物的其他信息,以管窥全豹。限定时间+限定空间→无限时空。

3.学以致用。

受视频启发,你也可以这样来介绍家人。请选定一个时间、一个地点。

学生答案:年夜饭、生日聚会、大扫除、挤公交时……

餐厅、台阶、院子、三轮车……

二、拓展思维,“管”还有哪些

1.过渡。

这种以截面折射出全貌的方法,我们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叫“管窥全豹”。请同学们看学习资料上的三篇文章,分别找出他们的“管”是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2.阅读三篇课外材料。

《踮起脚尖》 (湖南高考考场满分作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半张纸》 (斯特林堡)

3.分享。

生:《踮起脚尖》选取了晚上父母回家的一个时间段,地点是楼梯到“我”的房间。

生:《半张纸》的“管”是半张写满零碎信息的纸条,通过这上面的信息回顾了“我”和爱人的一生。

师:《半张纸》用我们时间加地点的命名方式,可以命名为——

生:《纸上半生》。

师:其实“半张纸”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容器,这样的容器也可以表现很多东西。

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间是凌晨四点零八分,地点是北京火车站,来表现“我”离乡时内心的那种触动。

师:“管”不仅可以是特定时空的截面,还可以是一个承载很多信息的容器,不仅在记叙文中可以用,诗歌、小说等也都可以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管”,以小见大,表现事物的全貌。大家还能想到哪些信息容器?

生:同学录、老照片、涂满鸦的老课本、笔记本中夹的上课偷传的纸条、体检单。

三、自由拟题,确定写作内容

格式:《————的————》(一个空间,一个时间)

(先拟题目,课后回去写)

生1:由《半张纸》,我想到了可以用作息表写我们一天的校园生活,《校园的一天》。

……

学生拟题集锦:《6月6日的教室》《23点以后的宿舍》《星期天的公园长椅》《火车上的一天》(春运、法定假日)《单车后座上的童年》

板书:

【教学材料】

1.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男孩一家晨起 片段。

2.上课所用范文。

踮起脚尖

湖南考生

夜很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而且还是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下学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 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地回来。我多么想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足过我一次。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钥匙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感觉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盖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被上、枕上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陪伴,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 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深度点评】这首诗表现的就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乡野边陲时的一首离别诗。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凡是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永世不忘。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对刚刚步入人生的十几岁的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当时的北京火车站告别的泪雨与声浪如海潮般有卷走车站的力量。这不是一般的分离,也许就是永别。同学朋友各奔东西,父母儿女远隔千里,到底何时能相见?到底明天会发生什么?“文革”的那些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北京”。

半张纸

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 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們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3.学生作品展示。

病历单

那张纸,成为不羁人生的最后一个梦幻。

属于医院里独特的消毒水气味,不是游泳馆里那种刺鼻的味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让人窒息的感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卑微。

“滴、滴、滴……”重症监护病房,妻子坐在床边,守护着面色苍白的丈夫。在床尾,挂着一张病历单,用黑色签字笔密密麻麻写满了医生的字迹。透过窗边洒落的微光,这些字迹渐渐模糊起来。五年的病床生涯,弹指一挥间。

首先是他的名字:建国——富有时代意义的名字。在那个年代,所有出生的孩子都被赋予了这样有历史使命的名字,直白却充满希望。

下面整齐地写着他的职业:退役军人。军人,一个神圣的称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年仅18岁的他应征入伍,表现突出,一路提升。第二年初春,抗击日寇,一战便是八年。八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枪林弹雨中度过,计算不清。

接着是出生日期和首次入院的日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阳光照向妻子的脸,年近八十的她身子还算硬朗,望向丈夫紧闭的双眼,似乎在沉思什么。他们相遇也是在这样的寒冬,大雪纷飞。一次邂逅,他们便相爱了,相互扶持走过近六十年的岁月。六十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柴米油盐,一直相互搀扶,走过漫漫人生路。直到五年前。

病历单上接着是一长串病症。上面全是医生潦草的字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全是战争后遗症。五年来的痛苦难以言喻。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和灾难。

突然,波浪状的心电图发生了变化,妻子慌慌张张地让儿子叫来了医生。还没等医生赶来,“哗——”,绿色直线已寂静。医生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只无奈地对妻子说了句“我们已尽力了”。妻子又望向了丈夫的睡颜,望向床尾的病歷单,没有哭泣,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那双握了几十年的手。

医生最后用黑体字工整地写上了“死亡日期2014年12月13日”这一行字。

南京城外警报响起,全国哀鸣,纪念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阳光又照射进来了,洒向床尾那张病历单。

猜你喜欢

脚尖母亲
脚的启示
母亲的债
春光乍泄
踮起脚尖
母亲
悲惨世界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