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民族地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8-13黄毅田曼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3期
关键词:湘西三位一体校企

黄毅 田曼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 在“精准脱贫”的伟大战略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人才支撑作用,实现湘西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就业、高薪就业, 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脫贫致富的目标,提出了精准招生与精准就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9-0142-02

一、问题提出

2013年,我国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精准扶贫方针。依据“十六字”方针,湘西职业教育如何结合湘西民族地区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湘西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湘西民族地区农民职业素养和技能,实现招生精准、育人精准、就业精准,达到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多赢”的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结合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际情况,提出了精准招生与精准就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二、现状与问题

湘西州职业教育虽然通过湘西州委州政府的教育资源整合,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建设,结束了过去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多头发展的不利局面,湘西州职业教育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涵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生就业工作精准衔接性不够

因湘西民族地区的地理劣势,生源紧张,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专业需求的深度挖掘,缺乏对就业单位的深度了解,导致学生对专业结构、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工作岗位、行业发展等了解不够,出现了学习方向不明、动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

(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距离

湘西民族地区行业相对落后,湘西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基本上处于为企业输送毕业生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学校的少数班级与企业开展联合办班和订单式培养,企业极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训体系、课程标准的制定,师资互培、融合、共享机制不畅,缺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政、企共建专家委员会仅停在理论阶段,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教学手段创新不够,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全面

2016年,对湘西州技工学校等10所职业院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目前仅有湘西州技工学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而两所学校中,仅有数控加工技术、烹饪、电子电器、畜牧、计算机、模具制造等六个专业开展,数控编程与操作、车工技术、钳工、PLC、数控机床维修等27个项目开展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专业和项目比例均不足25%。在开展的一体化教学中,基本以实习实验为主,而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把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方法目标、团队目标融入项目的项目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刻,研究也不深入,教学法应用也不广泛。教学手段基本停留在以教师讲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法上,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强调教师“教”的核心地位,未充分发挥学生“学、做、思”的主体作用,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全面对接。

(四)湘西百姓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2016年6月,调查小组随机在吉首、花垣、凤凰、龙山、泸溪、古丈、永顺、保靖等八县市对1000名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进行走访调查,49.8%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不了解,49.8%的家长对职业教育专业不了解,68.7%家长表示不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家长对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程、就业情况的不了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方案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理論学习,深入调查

深入学习精准扶贫政策,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研究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调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

(1)深入农村,蹲点到户,真正了解当地老百姓实训脱贫致富真正需要什么,弄清楚当地百姓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技能,是要在家门口就业还是外出务工,是要在农村创业还是在城市里创业。(2)向老百姓介绍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质量评价体系、就业情况,让老百姓了解职业教育,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态度,让老百姓认识到通过职业教育也可以实现高薪就业、创业,也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贡献。

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产业升级和转型,随之而来的企业需求人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调查,弄清企业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人才,需要哪些层次的技能人才,怎样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如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二)构建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学校与当地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办班、订单培养的双主体育人办学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要求,推进“企业+学校”的双主体,按照“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和“一体化教学”的办学理念,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体系,探索一条适合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优化课程体系。在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基础课程相通,专业模块相近,职业领域相关的原则,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校企共同优化现有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系统构建与行业需求相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推进教学手段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驱动,围绕“做中学、学中做”的中心,把职业素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过程與生产过程的对接。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按照“学校、企业、政府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要求,建立政、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三方共同搭建就业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和人才评价,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整合师资队伍

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共同讨论专业发展趋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体系,根据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整合师资队伍,企业派遣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授课,学校派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实现师资的高度融合,建成一支品德高尚、技能高超、理论扎实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四)校企共建、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按照校企资源共享的原则,完善“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建设,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具有相对应的校内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学校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要求。

四、预期效果

提高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精准招生。职业院校招生宣传进村,走访到户,精准到人,为农民提供专业咨询,农民可根据实际情况,精准选择专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充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2)改革教学手段,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进行湘西职业院校推广一体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计划、组织、执行、反馈能力,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内容就是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带着“问题”教,提高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能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搭建学生就业平台,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进行教学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对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实现湘西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宏伟目标。通过“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湘西民族地区的农民、适龄孩子通过职业院校的培养,有一技之长,实现精准就业、高薪就业,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

通过研究,实现招生与就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位一体”,提升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就业、高薪就业,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为湘西民族地區精准脱贫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

[2]常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1(14).

[3]李媛媛.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湘西三位一体校企
一桥飞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