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7-08-13侯可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3期
关键词:山西文化

侯可

(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 国家领导人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探寻山西文化人的自信,树立山西的文化自信,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广大文化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关 键 词] 构建;文化人;树立;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號] 2096-0603(2017)09-0175-03

一、以历史文化优势构建文化自信

(一)历史文化绵延厚重

山西以历朝历代完整而丰富的遗存,呈现了中华文化清晰的发展脉络,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古老的神话传说都曾在这片热土上发生。早在180万年前,山西芮城一带的西侯度人就点燃人类文明之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存。其后从匼河文化到丁村文化,从许家窑文化到峙峪文化,山西已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464余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自成序列。从下川文化开始,山西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的三晋大地上,有着如满天星斗的诸多文明火花,山西南部夏县的西阴人开始养蚕,在有着“史前第一城”之称的陶寺,唐尧部落修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祭祀台和观象台,制定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等等。其中,山西晋南地区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都;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夏朝建立在晋南、豫西一带;晋文公立国600年,定都曲沃,一度为春秋五霸之一;韩赵魏三家分晋,拉开战国时代大幕。自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以其独具魅力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生成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到了近现代,山西是辛亥革命爆发中北方唯一响应的省份,高君宇与李大钊等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抗战时期,山西是主战场之一,创造了彪炳千秋的红色文化。

(二)文化形态丰富多彩

山西北部是宗教与边塞文化聚集区,集中了大量佛教、道教寺观庙宇以及历代战争遗址。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也是唯一一座被佛经明确记载的佛教名山。中部是晋商和民俗文化聚集区,集中了保存完整的晋商票号、民居和民俗活动遗产;南部是根祖文化聚集区,集中了众多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遗迹。太行山和吕梁山是红色革命文化聚集区,集中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遗存。

山西有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根祖文化)、“黄河之魂”(黄河文化)、“佛教圣地”(佛教文化)、“晉商家园”(晋商文化)、“古建瑰宝”(古建文化)、“边塞风情”(边塞文化)、“关公故里”(关公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

山西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唐以来彩塑作品12712尊,壁画27000多平方米,元代以来的古戏台2000多座,其中1座金代戏台、8座元代戏台为全国仅有,北魏至明清的石窟300余处。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国家级名录项目数量占现有国家级项目总数的8.45%,居全国第三。省级保护项目353个、保护单位603个。

《诗经》中可以确认属于晋及三晋地区的有《唐风》12篇、《魏风》7篇,《雅》《颂》也有若干篇与晋关系密切。山西县县有民歌,已收集20000余首。山西是中华戏曲的摇篮,以晋剧等四大梆子为代表的地方剧种54个,占全国现存剧种的六分之一。民间舞蹈到现在大约还保留着200余种。

(三)精神财富一脉相承

山西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德和精神,诸如关羽匡扶汉室之忠、虞舜顺适父母之孝、程婴舍子救孤之义、介子推绵山焚身之节、法显西行求法之进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革新等等,仍在熏陶着当代山西人,仍在激励着当代中华儿女。

此外,明清时期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堪称世界商业史和金融史的奇迹。与商业奇迹一起名扬四海的,是晋商所体现出来的开拓、诚信、坚韧和勤奋,即“晋商精神”。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存亡之际,山西人民以“太行天下脊”的豪迈气概和民族精神,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熔铸了彪炳史册的悲壮与辉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在几十年艰苦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铸就了“右玉精神”。西沟村的申纪兰,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恪尽职守、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的“申纪兰精神”,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座灯塔、一把标尺。今天,三晋儿女全力践行以信义、坚韧、创新、图强为核心的山西精神,既承载了历史传统,又体现了时代召唤。

(四)史籍文脉群星璀璨

春秋战国时期,晋地诞生了一批思想家、纵横家和军事家,代表人物有思想家荀子、纵横家张仪等。隋唐时期,除武则天、狄仁杰、裴度、薛仁贵等一批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涌现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白居易、柳宗元、温庭筠等一大批文学家。两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修纂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元初,戏曲开始兴盛,晋南成为当时戏曲的中心,“元曲四大家”中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都是山西人。元初,诗人元好问、小说家罗贯中、学者傅山等都创造了不朽的文化艺术成就。至于近现代,则有著名书法家赵铁山、国学大师姚奠中、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等文化界泰斗级人物。

(五)舞台艺术硕果累累

精品战略成效显著,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晋剧《傅山进京》、说唱剧《解放》、晋剧《大红灯笼》、舞剧《粉墨春秋》、晋剧《于成龙》八部作品相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立秋》和《粉墨春秋》获“文华大奖”,话剧《立秋》和蒲剧《山村母亲》还分别以800场和1200场的演出场次,荣获文化部“保留剧目大奖”。此外,相继推出一大批挖掘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和反映当代山西现实生活题材的精品力作和一大批展现山西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与当代改革发展新成就的优秀艺术作品,地方特色空前彰显,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树起了艺术晋军的品牌,文艺舞台持续繁荣。打造精品力作数量之多、种类之丰、阵容之强、质量之优,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成为我省艺术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共有44人48次获得梅花奖,总量占全国的6.9%,“二度梅”获得者占到全国1/10。158人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小梅花数均为全国第一。

二、以文化人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山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享誉世界,但文化实力对于外界来说却影响力有限。这就需要山西广大的文化人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认识文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文化、以创新的思路建设文化,切实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历史责任,树立起山西文化人的自信。

(一)职责使命中寻找自信

要树立山西的文化自信,山西的文化人责无旁贷,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人的作用。新形势下,山西的文化强省战略为全省文化的繁荣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随着文化的自身形态改变和文化部门职能的新变化,我省的文化工作进入提升期、强化期、创新期。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努力践行全新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好地担负起新形势赋予文化人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切实完成好“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全省文化工作者在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必须牢记职责使命,找到属于山西文化人的自信心。要提高战略布局能力,提高拼搏攻坚能力,提高协作整合能力,提高政策推动能力,切实为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早日实现文化强省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传统文化中寻找自信

山西的文化自信植根于山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五大文化加上“佛教文化”“根祖文化”等,都是历经千百年人文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是我省高速推进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优势之所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这些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优势令山西文化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信心倍增。要实现山西的文化自信,就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度挖掘我省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层次挖掘其时代价值,探寻属于山西文化人的文化自信。

作为山西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保护好这些灿若繁星的文化资源,持续宣传和推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打造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进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让“最美三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面向未来寻找自信

山西文化发展在全国居于一个落后的位置,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影响力,依然与外界有着不小的差距,提升空间巨大。说起当代的山西文化,山西的文化人似乎也缺少底气,不那么自信。由于历史上的山西文化在世界文化长河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硬实力的迅速提升,今后山西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山西的文化人需要在山西文化未来的发展中寻找自信,压力即动力,有挑战就有机遇。豐厚的资源和多年的积累使我们的起点较高,速度更快。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我們可以借鉴,可以拿来就用,在一些全新领域我们甚至会有先发优势。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文化工作,全社会关注文化、建设文化的热情高涨,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矫健、势头良好,使山西文化发展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跑出一个“山西速度”。

三、以文化自信为基推动文化发展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要建成文化强省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树立山西的文化自信,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的高度配合、取长补短,更需要高屋建瓴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改革策略。

(一)加快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改革,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加快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改革,以文化自为展示文化自信。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的消费增长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增加文化产品科技附加值;要坚持走山西特色发展之路,推出一批有山西特色,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群,组建一批集约化水平高、产业集中度好、技术实力硬、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群;抓好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制造、建筑、体育、休闲、会展、商贸、零售等相关产业之间多向交互的融合发展。旅游、体育、信息、金融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积极促进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同时又要推动具有文化资源优势的单位、部门与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主动进行对接,最终实现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主管部门一是要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继续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娱乐、演艺、动漫、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金融、文化企业孵化器、文化众创空间等新兴领域。二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与金融的合作。既要支持文化企业利用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进行融资,又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进入文化领域。鼓励我省文化投资企业,利用好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充分发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三是为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文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保障机制;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宣传报道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在繁荣文化、促进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深度挖掘山西历史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展现山西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依托我省“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关公故里”和“红色经典”等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擦亮山西文化名片,提升文化内涵。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使传统戏曲获得持久生命力。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使大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走进人们生活,推动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迈上新台阶。

(四)抓好文化走出去,不断加大山西文化的开放力度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文化会展交流,加强山西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推介力度,组织山西文艺精品“走出去”,提升和扩大山西文化影响力。与兄弟省份建立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模式,加强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蒙晋冀长城金三角、沿黄河经济协作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打造一批有新意、有亮点、有特色、有实效的文化交流品牌,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

(五)把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在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日益扩大的形势下,创新已成为我省文化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成为全省文化工作者增强自信的重要推手。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提高开放创新能力,以广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谋求发展,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吸引到文化发展上,形成文化出题、多元投资、合作共赢格局。把创新贯穿于文化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既要推进整个文化工作理念、方法的创新,又要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途径,创新文化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坚持理念创新,不断提高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坚持内容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感染力;坚持手段创新,提升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文化工作的新活力;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保障力。

(六)培养多元文化人才,进一步提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努力健全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艺术教育投入扶持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联系与合作,着重培养高端精英艺术人才和普及应用技能型艺术人才,在优秀艺术人才挽留和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二是要培养文化管理人才。积极开展与综合性高校、专业院校及各类文化干部学校的合作,培养一批拥有跨学科背景,既懂文化艺术又善于公共管理的综合性文化管理人才。三是要培養文化金融人才。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培养文化金融人才,推动文化金融人才成长。建立专家库,将金融系统中的文化金融先进工作者作为入库的专家,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和金融的对接工作。四是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人才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加大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力度。就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要着重培养内容创意类人才、策划经营类人才、文化产业营销类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的领军人物。

猜你喜欢

山西文化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给奶奶的信
谁远谁近?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