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处理

2017-08-12刘彩灵廖婷薛畅欢彭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红肿预防接种

刘彩灵 廖婷 薛畅欢 彭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1.笔架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园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通新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3;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东 广州 510275)



·社区护理·

社区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处理

刘彩灵1廖婷2薛畅欢3彭亮4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1.笔架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园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通新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3;4.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东 广州 510275)

目的 探讨社区乙肝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属社康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10 000例作为样本,其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接种者情况,统计患儿发生异常反应的类型、发病时间以及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原因,以便制定相应处理对策;结果 总发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5次;(由于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休克样本中未见发生情况,本研究不计入统计)观察组患儿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为主、硬结为主;发热患儿主要以男性及低于6个月的婴幼儿为主(P<0.05);发热患儿主要以3~6个月为主,占总比例的76.27%;局部红肿以1~3个月婴幼儿发生率较高占81.25%;局部硬结以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3个月内的婴幼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发热患儿主要以夏季(5~8月)为主要发生季节,春秋两季较少,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及硬结主要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结论 发生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患儿特点为月龄低于6个月,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异常反应类型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及硬结为主,患儿一般能够自然缓解,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可靠。

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接种异常反应; 社区护理

Hepatitis B vaccine; Vaccination; Vaccination abnormal reaction; Community nursing

我国的乙肝疫苗属于常规免疫疫苗,我国每年的接种量都超过1 700万,而疫苗接种越多,对于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就显得更加重要,研究[1]表示,疫苗接种主要的异常反应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等;其发生原因主要为:过敏性原因、偶合症、心因性因素等。也有文献[2]显示,其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中存在问题,尤其今年疫苗恶性案件被查出,疫苗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探讨出一套适合社区乙肝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社区接种乙肝疫苗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属社康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10 000例,共进行乙肝疫苗注射20 000例次;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婴幼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其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4例,其中,男53例、女31例,月龄1~16月,平均月龄(3.25±1.25)月,共发生疫苗接种异常反应125例次;纳入标准:(1)围产手术中记录新生儿评分≥10分。(2)足月儿。(3)首次接种为正规医院进行。(4)于社康中心接种疫苗为同种同批次疫苗;排除标准:(1)难以随访,不能定期进行疫苗注射者。(2)患儿患有湿疹、高热等情况。

1.2 监测方法 针对不同的异常反应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发热:采用对家属问诊式进行统计;局部红肿、硬结:以患儿次月注射疫苗时进行体检来确诊;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以电话随访及家属主动询问或体检发现进行统计。

1.3 评价标准 患儿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或接种过程中发生的;对患儿的组织器官具有一定的损害以及就诊时医生怀疑与接种异常有关;发热以腋温≥38.5 ℃为标准;局部红肿直径>2.5 cm;其他症状诊断依据其症状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计入统计。

1.4 观察指标 患儿出现的发热、肌注后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以及过敏性反应等与乙肝疫苗有关的可疑的异常指征。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XCEL表格,数据经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有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发生异常反应的类型和性别、月龄的关系 患儿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硬结为主;发热患儿主要以男性及低于6个月的婴幼儿为主(P<0.05) ,见表1。

表1 本组患儿发生异常反应的类型和性别、月龄的关系 %

2.2 患儿在不同季节注射疫苗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发热患儿主要以夏季(5~8月)为主要发生季节,春秋两季较少,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及硬结主要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见表2。

表2 患儿在不同季节注射异常反应情况比较 例(%)

2.3 主要发病时间对比 (由于发生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率过低,1‰,本研究不计入统计)发热患儿主要以3~6个月为主,占总比例的76.27%;局部红肿以1~3个月婴幼儿发生率较高占81.25%;局部硬结以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3个月内的婴幼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见表3。

表3 不同月龄患儿的发病时间对比较 例次(%)

由上述表格可见,发生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患儿特点为月龄低于6个月,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异常反应类型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及硬结为主,其中发热主要以夏季注射患儿为主,局部红肿硬结以秋冬季节多见;患儿一般能够自然缓解,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可靠。

3 讨论

乙肝疫苗作为我国的一类常规免疫疫苗[3],每个出生的新生儿均必须进行注射,其安全性是每个新生儿父母都非常在意的,随着问题疫苗案的发生,人们对疫苗的安全性更加关注,乙肝作为必须冷链运输且需要多次注射的疫苗之一,对其免疫性及注射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多方面监测必然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本研究表明:总发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5次;(由于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休克样本中未见发生情况,本研究不计入统计)观察组患儿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为主、硬结为主;有研究[4]显示,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主要以局部不良事件为主,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硬结的一般反应为主要表现形式[5];发热患儿主要以男性及低于6个月的婴幼儿为主(P<0.05);发热患儿主要以3~6个月为主,占总比例的76.27%;有研究表示[6],6个月以下患儿发生接种异常反应明显高于6个月以上患儿;有研究[7]表示,男性婴幼儿更容易发生接种异常反应;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局部红肿以1~3个月婴幼儿发生率较高占81.25%;发热患儿主要以夏季(5~8月)为主要发生季节,春秋两季较少,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及硬结主要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有研究[8]表明,不同季节出生的婴儿发生接种异常的比例存在差异,也有研究[9]显示,对于不同季节接种的婴幼儿来说,发生接种异常的主要集中在夏季,这方面主要原因可能与夏季室内外稳定较高,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一旦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体温容易升高,再加上疫苗接种的原因,发生发热的情况比例就会增加;发热患儿一般在1周左右自然缓解;有研究[10]显示,除了一般接种不良事件之外,仍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的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晕厥等少数接种异常反应,在本研究样本中,未得以体现,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率低,另外,也可能在社康中心观察期外发生,家属直接去大型医院就诊,事后未能及时告知,错过统计;在这方面,需要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细化监测措施,达到宣传效果;有研究[11]表示,在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收集率的情况下,接种异常反应并未大幅度增加,乙肝疫苗接种具有临床安全性[12]。总之,对于乙肝疫苗来说,社康中心的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需要坚持进行,并且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疫苗接种知识的熟悉度,对于乙肝疫苗的夏季注射者,需要提高家属注意室内外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避免婴幼儿周围温度过热情况发生,以减少发热情况;对于局部红肿及硬结的患儿家属需要提高其卫生知识,避免患处感染情况发生;对于发生率低的过敏性休克、紫癜等异常反应,需要在注射过程中进行监测护理,对患儿家属要注意提高注射后观察期的重视程度等,有助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发生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患儿特点为月龄低于6个月,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异常反应类型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及硬结为主,其中发热主要以夏季注射患儿为主,局部红肿硬结以秋冬季节多见;对婴幼儿注射乙肝疫苗注意季节性防护,保暖以及避免夏季穿着过多对于降低发热情况的有效性,尚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乙肝疫苗的一般性异常反应,患儿能够自然缓解,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可靠。

[1] 崔富强,杨维中.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与疑似不良反应[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2.

[2] 林志强,吴瑞红,萧剑雄,等.2008-2013年福建省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5,21(2):97-101.

[3] 王焕新,刘艳丽.邢台市2011-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28(5):551-552.

[4] 高君,张晋琳,马福宝.江苏省2007-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5):39-41.

[5] 钟桂红,刘宇,邵晓萍,等.2009-2012年广东省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4):380.

[6] 张英洁,肖作奎,宋立志,等.山东省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病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3):552-554.

[7] 王东,张巧利,陈绍丽,等.东莞市2009-2013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5,40(4):370-373.

[8] 赵占杰,刘隽,梁文佳.2010-2014年广东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4):718-721.

[9] 颜洁,张淑君,李放军,等.2013年媒体报道的乙型肝炎疫苗事件中湖南省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4(2):147-149.

[10]曾祥芬.7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贵州医药,2014,38(1):52-55.

[11]彭时辉,文海蓉,许波,等.2009-2013年南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3):537-539.

[12]王文萍.绍兴市灵芝镇2012-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7(7):68-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S2013010016014)

刘彩灵(1987-),女,广东,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R473.51

A

10.16821/j.cnki.hsjx.2017.15.032

2017-03-17)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红肿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