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2017-08-12李晓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锐器护生检验

李晓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 300270)



·教与学·

持续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李晓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 300270)

目的 探讨持续职业防护教育对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7-9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0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人,观察组54人;对观察组的护生进行持续职业防护教育,于实习的第三个月统计两组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为58.18%,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进行持续的职业防护教育,能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防护教育; 实习护生; 锐器伤; 护理

Protection education; Practice nursing students; Sharp injuries; Nursing

锐器伤(Sharp Injury,SI)是指人体遭受锐器(指具有锐利的刃或尖的物体)的作用后所导致的损伤。实习护生由于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短,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护理操作不熟练,工作繁忙时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置不规范,是发生锐器伤的最高危群体[1]。张玉芳[2]等通过对2012级12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医疗锐器损伤的共有105名,发生率为86.8%,最高时间段为实习的前3个月,约占60.8%。医务人员对血源性感染的认识以及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实习期间前三个月持续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有效降低了锐器伤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便利抽取2015年7-9月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在内科、外科以及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09名,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入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人,观察组54人。纳入标准:(1)在本院内科、外科及急诊科实习的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并能服从医院转科安排。(2)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能接受干预。排除标准:接受过学校、医院课程之外的锐器伤防护教育的护生。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类试验性干预性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一般资料问卷是由研究者参考实习护生锐器伤及伤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生的性别、年龄、学历、情绪类型、所转科室、实习前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实习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以及实习的前三个月是否发生过锐器伤等。此问卷用于了解护生的一般情况,并统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实习第三个月月末向所有研究对象发放问卷,护生独立填写,匿名方式当场回收。共发放109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为100%。

1.2.2 干预方法 本研究的干预时间为护生实习的前三个月。对照组除了接受学校或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外,研究者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研究者提供的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实习入科前统一进行锐器伤专题培训,重点强调锐器伤的种类,易发生的环节,时间段和原因及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方法,时间45 min左右,方式为集体授课,观察组54人全部参加,由研究者充当干预者,运用PPT幻灯片对锐器伤相关知识进行讲解。(2)将观察组的护生根据转科的不同分成4组,每组10~15人不等,并推选出组长,主要负责研究者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络工作。实习的前3个月,每月末进行锐器伤持续性教育和自我防护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锐器伤防护要点回顾和护生发生锐器伤的案例分析,规范相关操作流程,强化自我防护技能,每人每月一次,共计3次,每次20 min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的数据由两人单独录入SPSS 17.0软件,然后使用计算机进行校对,及时发现与纠正错误,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方格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同质性检验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大多数为女生(91.74%),平均年龄为(21.83±1.53)岁。对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同质性检验,对性别、学历、情绪类型、实习前是否参加过锐器伤防护教育进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对所转科室、实习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进行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由于年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对其进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的各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后两组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实习的前三个月锐器伤 发生率及比较 例(%)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54名护生在实习的前三个月内,共有20人发生了锐器伤,发生率为37.04%,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阶段,护生离开学校进入临床,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频繁接触患者的体液及血液,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时,由于技能操作的不娴熟及临床经验的缺乏,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大大增加。

一般来讲,知识掌握的越深,实行的倾向性就越强[4]。本研究通过实习前的锐器伤专题培训以及实习期间每月末的持续教育,规范护生的临床操作,使其深刻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以提高其行为依从性,结果显示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著名健康促进理论家Pender[5]曾指出,目前临床疾病预防教育落后于当今临床疾病护理,是健康促进模式的一个新的重点。

提高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是减少锐器伤的关键[3]。学校及医院可通过集体宣教、专题讲座、订阅杂志、利用展板或宣传册及多媒体等方式[6],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防护知识、自身防护意识、操作技能、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持续性培训,规范其操作行为,改正不良的操作习惯,使其熟练掌握防护方法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正确规范的洗手和手消毒,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使护生充分意识到锐器伤的危险性。

实习护生锐器伤问题应引起学校及医院领导的重视,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实习前的防护教育,在工作中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风险防护教育,提高护生对职业风险的感知程度,使护生从思想上重视医疗锐器伤的防护,从理论上了解锐器伤的危害和处理措施,从行为上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实习前的职业防护教育,不能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应该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医院应该在实习期间持续进行防护教育,尤其应该注意实习的前三个月这一高危时期,确保每位护生都知晓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畅通锐器伤上报渠道,同时,规范护生的护理操作行为,使护生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以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确保每位护生的身心安全。

[1] Poumaras S,Tsakris A,Mandraveli K.Reported needle 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 in a Greek general[J].OccupMed,1999,49(7):423-426.

[2] 张玉芳,林婵兰,许实燕,等.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3(4):5-8.

[3] 张伟嫦,李坚玲,李健平,等.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J].现代医院,2010,10(3):104-106.

[4] 史妍萍.强化教育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5] Pender NJ,Barkauskas VH,HaymanL,et a1.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Toward excellence in nursing practices and education[J].Nursing Outlook,1992,40(3):106-120.

[6] 李小好,尚桂莲,黄慧.急诊科护士在应激状态下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64-165.

李晓静(1973-),女,天津,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7.15.017

2017-04-07)

猜你喜欢

锐器护生检验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